缩略,正随心所欲
2011-11-21童孟侯
文/童孟侯
数月前,写过一篇《简缩,搞得脑萎缩》,专门说英语和汉语拼音字母的缩略。有文友说:写得有点意思,其实汉语的缩略比它历史悠久,你怎么不写?
凭我个人的感觉,汉语被大量缩略应该是新闻记者的功劳吧?因为一般来说一个新闻稿的标题超过10个字,就算冗长的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一共24个字,小小的窄窄的报纸怎么容得下?于是缩略一下,“七届人大隆重召开”,只有8个字。
开初的时候,搞缩略的人还是动一番脑子的,如何压缩?如何让读者看得懂……即使压缩饼干也不能像一块木头那样难看吧?后来就随心所欲了,不但“超浓缩洗衣粉”,还搞怪,一直缩略到读者弄不清那是哪儿飞来的妖蛾子。
有个滑稽演员搞笑说:上海吊车厂,缩略了就是“上吊”,大连饼干厂的缩略就是“大饼”,自贡杀虫剂厂,就是“自杀”,镇江压缩机厂,就是“镇压”……这样的缩略不但不是搞笑,有时候还非常严肃认真,我本人就碰到过两次——
书记在厂里做报告说:我们的中层干部一定要抓好上等工作,啊!性子火爆的车间主任当即就不满:你们都抓上等工作,那么下等工作都让我们来做?书记立刻解释说:我说的“上等”工作是“企业上等级”工作,革命工作不分上等下等嘛……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很有马列水平的朋友聊天,他说:毛主席的正处是非常有道理的……我立刻打断他的话:不可能,毛主席的级别难道只有正处级?他是中国最高的。
朋友说:你怎么如此老土?“正处”指的是毛主席的一本小册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处。
哦,缩略语竟然抛开社会功用和目的,毫无约束,简直叫人晕头转向(我猜想: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共养”吗?),要究其源头,实在是由来已久:“文革”时说的“晒搭”,你懂吗?是和朋友搭伴一起到网上晒一晒?错!在晒台上搭出一间小房间,晒——搭;
“无革派”是什么派?是反对穿动物皮革的环保人士?错!是指“无产阶级革命派”;
“二老”,你以为是指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吗?不!是指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的家伙;那么“劳服”呢?是指劳动改造分子正在服刑吗?不!“劳服”是指劳动服务公司;
还有,“清污”是主人对保姆说的缩略语吗:“我要上班去了,你好好把污水清理一下,清污”?不,那是“清除精神污染”的简写……
中文的缩略语不仅为所欲为,并且反客为主:“人流”——已经不代表人流滚滚,这个缩略词连不搞计划生育的都知道。“西点”,已经不代表西式点心,那是西点军校……谁抢到谁凶,不分先来后到!
比如“三基”两字,本来的解释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这“三基”跑到公安部就成了基础、基层和基本功。它跑到医院会不会变成基因、基准和基数呢?天晓得!“三高”指的是血脂高、血压高和血糖高,可它们跑到“剩女”那里就成了学历高、收入高和身材高了。猜去吧,猜到什么就是什么,猜错了也没关系。
为了把中文缩略这匹野马归拢到马圈里,李熙宗先生编了一本词典,叫《略语手册》,收集了15000条缩略语,“大多是形式比较固定、经常运用的”,1983年编的,至今快30年了。眼下,这15000条肯定供不应求,因为每月每天都有大量新生的缩略语涌现,倘若修订一次,恐怕有55000条了吧?因为要创造一个缩略语太方便,不论是小店的老板,还是大报的编辑,顺手拈来,张口就来。
写“文革”题材的东西需要上报,登国家领导人的老照片需要得到批准,创造一个缩略词是分分秒秒的事:国博——国家博物馆,娜姐——李娜姐姐……随便、听便、方便——我也来创造一个缩略词:三便。
我记得不知谁说的: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汉字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精确,特别是动词没有词态,没有人称的变化,名词不加以说明的时候,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没有主宾和从属的这样的特殊性……
其实,汉字的不精确,其原因还应该加上一条:缩略语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