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绣织贝: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2011-11-20王明泽

今日海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季平黎族锦绣

□本刊记者 王明泽

锦绣织贝: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本刊记者 王明泽

黎锦是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精美绝伦,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黎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海南的形象,对海南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在海南做黎锦生意,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其背后所蕴藏的社会效益更是不容忽视。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从事黎锦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于一体企业。那么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行业里,锦绣织贝是如何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作为一家与旅游文化相关联的企业,它又是如何去进行创先争优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对该公司进行了一番走访。

“党支部是公司的中坚力量”

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在海口正式挂牌成立,而其党支部也是随着公司一起成立的。“在成立的6年多时间里,公司领导一直十分重视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和发展。”锦绣织贝总经理陈季平向记者介绍说。在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上,该公司党支部一直以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一线技术经营骨干,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的员工做为党员的重点培养对象,引导优秀企业员工向党组织靠拢。

40多岁的卢少穗原是该公司五指山生产基地的一名黎族员工,因其技艺出众,一直是该生产基地的业务主干。她曾多次代表公司、海南参加全国的编织技艺比赛,更曾代表国家前往马来西亚、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参加国际性赛事,并屡获殊荣。同时她也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在生活上为人友善,一直是基地其他员工眼中的“热心人”。正因为这样,公司决定将她提拔为五指山生产基地的经理,同时将其发展为一名共产党员。该基地在成为了党员的卢少穗带领下,工作业绩也越来越好。而发展像卢少穗这样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党员也是锦绣织贝党支部未来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目标。

在工作实践中,该公司会有意地将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安排给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如公司派代表出省参加为期数日的展销,往往都是党员带队,在策划大型活动和执行难度较高的工作时,党员都会自觉勇于冲在前头。另外,该公司还积极组织党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遇到公司集体捐款捐物时,往往捐得最早、最多的都是党员群体;下乡慰问困难黎族妇女,也是党员群体最为积极。

据了解,目前锦绣织贝的党支部共有党员10名,其中有2名是在今年七一期间转为正式党员的。同时,该党支部又在今年发展了6名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可以说,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我们公司体现得十分明显,他们组成的党支部是公司的中坚力量,更是公司上下每个人学习的榜样。”陈季平告诉记者。

“开发和保护缺一不可”

黎锦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早期更多的是作为黎族同胞用来制作衣服的布料,如今如何将其更好地打造成各式商品、赢得游客的青睐是一个难题。同时,黎锦也是一项深奥的、濒临失传的技艺,如何能更好地将其传承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拥有黎锦,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锦绣织贝公司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则采取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办法。

在研发新型黎锦艺术产品的工作中,锦绣织贝公司选择了与高校进行合作,他们先后与上海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韩国详明大学以及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等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由该公司出资在部分大学建立黎锦工作室,同时大学又在公司建立实习基地,让处在前沿的知识和文化与古老的黎锦相结合,力争以这种新老结合、现代与传统碰撞的方式创新黎锦产品。除了与大学进行互相交流外,锦绣织贝公司还与海外知名的设计大师进行合作,出资成立了山海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并已经入驻了海南国际创意港。

寻求创新的发展思路,在给该公司黎锦产品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喜爱。早在2008年12月,第九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决赛上,参赛选手们就曾身着该公司设计的新式黎锦服装进行展示比赛;同年,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该公司黎锦产品荣获“公众心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奖”;在今年由海南省工信厅举办的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工业设计大赛上,该公司有数百件产品入围获奖;今年7月份举行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由锦绣织贝和山海图共同研发选送的一款宝石与黎锦组合的旅游商品“围棋·锦和天下”,斩获了大会的铜奖。如今在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除了能看到传统的黎锦服饰、床上用品外,还能看到黎锦制作的文房四宝、壁画、钥匙扣等多种产品。“这里的很多产品都是由电脑设计图案,再由人工进行编制,抛弃了以往用脑想、用笔画的设计模式。”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除了在形式和种类上进行创新外,锦绣织贝公司十分重视对传统黎锦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为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了海南传世黎锦工艺研究所。该研究所作为专门对黎锦文化进行研究的机构,工作重点是在海南各市县黎族群众聚集区挖掘、搜集黎锦文化,并将其结合到商品的生产中。同时它还承担了对有历史价值的黎锦制品的抢救和恢复工作,在公司展厅悬挂的一副“三段式龙被”就是在一次搜集中从民间抢救出的清朝贡品。陈季平告诉记者:“公司就是在这种边开发边保护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两者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致力打造先进的产销管平台

目前,锦绣织贝公司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生产模式,即位于海口的主公司负责整体的规划运营,而生产则是完全依靠在五指山、琼中、乐东、东方的四个生产基地和当地的农户进行。该公司对生产工人采取了“就地取材”的培养模式,即联合当地妇联、就业培训中心对辖区内的黎族妇女发放教材并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每期培训结束后,则选取其中最优秀的学员加入公司进行专职工作,另外的绝大多数则根据客户的需要量,向其派发订单,让她们在农忙之余进行黎锦编织,后再由公司进行统一收购。

截至目前,接受该公司技术培训的黎族妇女已达千人以上,每年为织锦农民人均增收数千元至万元。“这是一个一举四得的办法。”陈季平告诉记者:一是当地政府通过宣传、鼓励培训缓解了就业和农民增收这两大难题;二是农民可以通过为公司编织黎锦而获得收入,在解决了很多困难地区的黎族妇女生活水平低下问题的同时,丰富了她们的农余生活;三是公司拥有了稳定的货源,同时节省了额外的用人开支;而最终,黎锦的制作工艺也通过这种培训的手段得到了传承和延续。在打造销售平台方面,该公司也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据了解,锦绣织贝公司的销售人员8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每名员工上岗时就要接受严格的就业培训。另外,目前该公司正准备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销售平台,届时该平台将成为海南规模最大、产品最全的黎锦旅游商品、特色礼品销售场所。同时,他们还积极开拓网络销售平台,在阿里巴巴英文网站上建立企业站点,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他们还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编写内部控制手册。在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从实际工作特点出发,统一业务操作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版权保护方面的表现十分出色,他们注重从注册环节抓起,聘请专家作为知识产权顾问,并在产销合同中明确要求签订保密协议。正因为此,锦绣织贝也成为了海南省版权局唯一推荐单位,并荣获“2011中国版权产业新锐企业”的奖励。

“宣扬黎锦文化是工作更是责任”

“现在看到的五条锦带代表了海南黎族五大方言区所编织黎锦的不同特色”,“这15幅壁挂图是根据清朝无名氏画家所绘《海黎图》所编织,内容反映了黎族群众的衣食起居等生活细节”……在海南省图书馆黎锦坊艺术文化展厅,身着黎锦服饰的讲解员向记者细心地讲述着黎锦文化和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这样的工作她每天要向前来参观的游客重复很多次。这个文化展厅是2008年由锦绣织贝公司建立的,一直以来都坚持免费对外开放。为了运营这个展厅,该公司每年都要自行承担60万的运行费用。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去运营展厅时,陈季平告诉记者,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公司与黎锦息息相关,公司的兴旺衰败与黎锦文化的发扬有着直接的关系,向社会宣扬黎锦文化符合公司的利益。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锦绣织贝公司之所以能立足海南,其产品能被大多数游客接受和喜爱,最主要还是因为黎锦这项民间技艺充满着独特的魅力,凭借这种魅力,公司日益壮大,理应努力进行回报。正是如此,宣传黎锦文化是公司上下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据统计,黎锦坊艺术文化展厅自开馆以来共接待客人超过5万人次,这其中包括了国内外政要、科研人员、影视明星、学生、新闻媒体以及普通游客和本地群众。仅在2011年就先后接待了瑞士、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客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多次派出参展团参加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以及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国内有影响力的展示会,借助各种平台宣传黎锦文化。

在谈到公司未来发展目标时,陈季平说:“我们公司的目标是与全海南人民一起努力,将黎锦真正打造成海南的一张名片、一个窗口,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黎锦文化,借此了解美丽的海南。要让每一位来海南旅游的游客都以买到做工精良的黎锦制品为荣,这个目标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愿意一直努力。”◎

猜你喜欢

季平黎族锦绣
黎族小伙闯“深海”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黎族母亲》等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党旗锦绣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锦绣秦川
风从千年来
鸡迎锦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