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图书馆模式初探

2011-11-20何美琦

图书馆界 2011年3期
关键词:纸质医学数据库

何美琦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图书室,广西 南宁 530012)

从信息资源管理角度看,医院图书馆属“专而深”模式:医学文献收藏求专舍全、求深舍广,收藏有重点,服务有特色。部分图书馆的资源在网络上汇集成一个完整的虚拟医学图书馆,在联盟范围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医学信息服务。医院图书馆大部分为小型馆 /室,管理人员为 0.5(兼职)—5人,只有 3%的三级医院图书馆拥有 5~15人,它们肩负着为医院公共卫生和患者服务的重任,与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此种小而全、专而深的模式相当适合现阶段的中国医院图书馆。

目前我国医院图书馆 99%以上存在于二、三级医院中,其中三级医院1 192(甲等 722、乙等 328、丙等 12)家,二级医院6 780(甲等3 662、乙等2 246、丙等 89)家。[1]常见有如下几种模式(以二、三级医院的图书馆为例)。

1 模式一:独立复合型

该模式最典型的代表是北京协和医院图书馆。北京协和医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以下简称卫生部)所属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和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是我国最具权威、医疗水平最高的大型三级甲等(简称三甲)综合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图书馆是我国最大的医院图书馆,其经费大部分用于订购医学外文现刊,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文医学期刊、中外文专业书籍、中外文全文和索引数据库以及其他类型的相关文献,以满足本院用户的业务需求。该馆目前与国内其他医院(医学)图书馆在业务方面没有合作关系。一些省份的大中型医院图书馆,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图书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图书馆等也属于这种模式。

2 模式二:纯数字机构型

解放军 301医院是我国军队医院的龙头。301医院图书馆从 1990年与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合并后,成为我国第一家以机构形式存在的纯数字医院图书馆,并改称医学信息中心。目前该中心拥有工作人员 8名,负责该中心中外文医学数据库的采购、服务器的维护与管理、本院医学研究人员查新、向业务骨干推送医学信息、为重点科研项目服务以及向本院1 000多个计算机终端提供使用该中心资源的技术保障工作。目前,一些中小医院图书馆正在或已经向这种模式转换。这种模式在国外医院图书馆也同样存在,例如:澳大利亚的伊丽莎白皇后医院图书馆在 1999-2000年间就取消了所有纸质期刊的采购,全面推广使用电子期刊。[2]

3 模式三:联合共建共享型

我国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大型三甲医院中的复合型医院图书馆大多数属于这种模式,尤其是医科大学的直属和附属医院图书馆(年度经费 20—100万)。联合的主要形式为:医学院和附院,还包括医院甚至与非医学高校(如湖南、上海)的联合。这种联合遍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云南、陕西、湖南、山西、海南、湖北等省、市,[3]具体的例子有很多。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除与 301等多家医院图书馆有合作往来关系外,还与国内外医学(中国 27所、台湾 9所、国外 15所)、公共 (国内 11所、国外 32所)、高校(国内 222所,国外 18所)图书馆、中华医学会及 26个分会、部分其他省医学会、港台医学会和英、美医学会有联系。[4]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图书馆成立了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情报中心(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图书情报中心)网站上,除了常见的中外医学期刊,还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教育网络图书馆等网站进行友情链接。首都医科大学与附属医院图书馆也结成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5]

4 模式四:复合依托型

这种类型的图书馆或采取地区联合,或依托当地医学图书馆和当地医学情报研究所。大多数使用全文医学期刊数据库的中小型医院图书馆和欠发达地区的大型医院图书馆都属于这种模式。医学全文期刊数据库(大多数小型医院图书馆基本上只订一种中文期刊数据库)被使用后引起了双重馆藏问题,只有少数经费比较充足(年度经费超过百万元)的大型图书馆能保持纸质和电子馆藏共增共存。由于目前的地方医院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对经费使用有严格的规划,所以新增的传统纸质书刊不断减少[6],个别小型图书馆取消纸质馆藏和管理员后向机构型医院数字图书馆的模式发展,广西南宁市就有这样的例子。

另一方面,根据有关专家的统计,生物医学专业论文的半衰期是最短的,仅为 3年。医学信息的快速更新和经费不足的矛盾,使得有些医院图书馆选择非机构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他们采取订购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也称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以下简称 CHKD),同时辅以其他方法弥补本院医学信息资源的不足。例如,在网上搜索免费电子书刊资料,将其存放服务器供医院内局域网使用;与其他医(学)院图书馆联合;依靠当地大型医学图书馆和医学情报所;医院图书馆、各科室和个人少量购买纸质医学书刊(以中文为主)。

5 模式五:系统共享复合型

部队医院图书馆大多属于这种模式。部队医院在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在医疗系统在处于前沿,与地方医院相比发展速度较快。在医学信息共享方面,依靠部队远程会诊系统,可实现全军共享。万方医药信息系统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以下简称万方医药数据库)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全国性卫生系统医学信息共享项目,部队医院图书馆一般在此基础上另外订购其他数据库、专业文献和纸质医学书刊。与地方医院图书馆一样,在医学电子资源日渐普及的今天,医学纸质文献资料在大多数医院图书馆中逐渐减少,有些医院图书馆出现向模式二转变的趋势。近年已有部队医学图书馆工作者提出:“全军卫生系统一个图书馆”[7]的发展目标。部队基层医院纸质图书馆规模进一步缩小,有可能形成图书馆系统中的“节点”。[8]

6 模式六:纯传统小型

这种模式存在于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年度经费仅有几千元的小型医院图书馆难以开展业务联合和资源共享。这种模式在欠发达地区的小型专科三甲和二级以下医院仍然存在,不是医院业务没有需求,而是领导重视不够和图书馆员观念落后所致。该类型图书馆发展的最大可能就是选用一种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形成纯数字机构型模式。

《16省市 1187家医院图书馆建设情况调研分析》[1]中提到的年度经费 200元的三级医院图书馆属于这种类型,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以南宁市为例,2008年广西图书馆学会医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向南宁市各医院图书馆发放了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最小的一家二乙医院也购买了 CHKD全文数据库,年度经费不少于 2万元。全市最小的三级医院图书馆均存在于专科医院中,都有依托或联合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或广西医学情报研究所使用医学文献的背景,所以其医院图书馆的经费尽管不多,也基本能满足其用户的一般需求。

7 结 语

医院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对医学文献信息的需求,无论哪种模式都有存在的理由。在医院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医院用户获取医学信息资源唯一渠道的泛在网络时代,医院图书馆员只有靠医学情报甚至医学知识的服务赢得客户,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1]《中国卫生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卫生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16.

[2]Sue Rockliff.E-journals:The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Library Experience[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04,22(5):433—439.

[3]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馆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 2006年工作总结.[EB/OL].[2010-04-27].http://www.lsc.org.cn/Attachment/Doc/1166756017.doc.

[4]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EB/OL].[2010-04-28].http://www.mlpla.org.cn/mlpla6/link.

[5]田 瑞.医科大学与其附属医院之间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途径[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17(2):27—28.

[6]何美琦.对医院图书馆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43-45.

[7]郝继英,陈 锐,张莉莉.新信息环境下军队医学图书馆发展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4):12—15.

[8]翟伟希,陶乃航,郭吉安.社会网络分析在团体知识共享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4):125—128,95.

[9]湛佑祥,张文举,张文静.16省市 1187家医院图书馆建设情况调研分析——我国医学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之一[EB/OL].[2010-05-04].http://www.xhsmb.com/html/Article/SCBW/2010/01/28/1339091220.html.

猜你喜欢

纸质医学数据库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电子疲劳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