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本土文化研究文献的调查与分析

2011-11-20

图书馆界 2011年3期
关键词:雷州湛江发文

罗 莹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88)

1 前 言

文化是集聚一个民族或地区团结的力量,鲜明独特的本土文化可以增强本土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让他们产生对这片土地的高度认同与眷恋。湛江本土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历史底蕴深厚。要建设文化大市,必然要对本土文化要素进行优化整合,使其特色更突出、优势更明显。因此,对湛江本土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二、三次文献,为湛江本土文化研究者快速了解现有研究状况提供便利很有必要。

2 研究对象

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且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文化。本土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形成本土文化的文化环境大至一个民族、国家,小至一所学校或一个家庭,包括本土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1]本土文化研究成果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专著、论文、产品样本等。本文研究对象为相关研究论文,包括发表在期刊、报纸上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

3 检索方案

3.1 相关文献界定

根据对湛江本土文化内涵的理解,本次检索选与湛江本土文化要素研究相关的文献为相关文献。所谓文化要素是指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社会学家把文化要素分成物质要素(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精神要素(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 、图形、标志 )、规范体系 (法规、制度、道德)4类。[2]根据这个概念,涉及湛江本土传统信仰、艺术、道德、风俗、社会关系、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物品式样等文化要素的研究论文都属于湛江本土文化研究相关文献,是否是“本土的”和“文化的”是筛选的首要因素。而与湛江本土文化要素研究无关,仅对湛江本土文化进行报道而非研究,或仅对湛江本土产品进行技术研究(如对虾养殖技术等)而与文化无关的文献则不列入相关文献范围。

3.2 数据源

根据目前国内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本次研究选择《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相关论文的检索数据库。由于这两个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重点有一定的区别,两个数据库互为补充,可以涵盖国内绝大多数相关出版物。

3.3 检索途径

题名检索查准率较高,但部分探讨相关内容的文献容易漏检。全文或摘要检索虽然降低了查准率,增加了筛选的工作量,但可以提高查全率,因此,本文文献检索途径选择全文或摘要检索(在维普数据库采用任意字段或文摘检索)。

3.4 检索词的确定

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广义的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4个层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检索词选取的正确与否决定了相关文献检索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本土文化一词涵盖范围过大,不少研究本土文化问题的论文并未出现“本土文化”一词。如果仅以“湛江”和“本土文化”作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的查全率会很低。鉴于查全率和查准率之间的互逆关系和本次全面了解湛江本土文化研究成果概况的研究目的,本着确保查全率、提高查准率的检索原则,在深刻理解湛江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湛江本土文化涵盖范围的角度,我们选择的检索词有:人龙舞、醒狮、雷州歌、雷州石狗、湛江傩舞、雷剧、雷州歌剧、姑娘歌、雷州换鼓、雷州方言、黎话、粤西闽语、雷州蜈蚣舞、雷祖、雷神、舞鹰雄 、年例(吴川 )、吴川元宵 、吴川三绝 、吴川飘色、吴川泥塑、吴川花桥、吴川貔貅舞、安铺八音、廉江白戏仔、遂溪木偶戏、丝绸之路(徐闻)等;[3]从湛江文化定位的历史沿革角度,我们选择相关检索词有:红土文化、雷阳文化[4]、雷文化、雷州文化、高雷文化、红雷文化、雷州半岛文化、海洋文化(湛江)、琼雷文化、南珠文化(湛江)、湛江文化、雷高文化、雷祖文化、俚獠文化(雷州)。[5]通过以上41个检索词的检索,共筛选出 159篇相关文献。

为了提高查全率,根据检索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又增加了湛江(文化)、遂溪(文化)、吴川(文化)、雷州(文化 )、徐闻 (文化 )、廉江 (文化 )、雷州半岛(文化)、广州湾(文化)、湖光岩 (文化)、雷阳书院、雷州建筑(文化)、廉江红橙(文化)、雷州白切狗(文化 )、流放文化(雷州)、美食 (湛江文化)、饮食文化(湛江)、糯米甜糟、木叶夹、雷州大粽、雷州白米乙、油炸虾饼、陈文玉等 22个检索词进行检索,[3]使相关文献增加至 182篇。

3.5 扩大检索范围

我们还运用文献追溯法扩大检索范围,同时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提供的“引证文献”“同被引文献”“二级引证文献”“读者推荐文章”、“相似文献”的线索继续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通过灵活调整检索组合,最终得到相关文献达 237篇(检索时间截止 2011年 5月 6日)。

4 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在相关文献整理过程中,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如发表时间、著者、文献类型等)逐一进行了统计分析。

4.1 研究主题分析

由于与湛江本土文化研究相关的主题很多,通过主题分析可以了解湛江本土文化研究的热点和主题分布情况。237篇相关文献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如下:海上丝路 34篇、历史研究 28篇、方言 24篇、文化作用研究 16篇、文化定位研究 15篇、雷剧 14篇、遗迹 13篇、雷州石狗 12篇、人物 9篇、人龙舞 8篇、饮食文化 7篇、傩舞 6篇、雷州歌 6篇、雷神 6篇、宗教习俗 6篇、文学研究 5篇、醒狮 4篇、红土文献研究 5篇、吴川年例 3篇、歌舞 2篇、吴川三绝 1篇、雷州换鼓 1篇、其他综合性研究 12篇。现有的研究主题中,东海人龙舞、遂溪醒狮、湛江傩舞、雷州歌、雷州石狗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 5个主题的研究论文共有 36篇,仅占相关文献总量的15%,作者(指第一作者,下同)33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 5个主题尽管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关注度并不高。同主题同一作者发表论文 2篇的只有 2人,2篇以上的没有。这说明同一主题被连续、多角度、系列、深入研究的基本没有,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团队。

“海上丝路”是论文研究最多的主题。2000年由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等多个部门共同组织了海上丝路专家考察团,最终鉴定认为汉代徐闻是我国海上丝路的最早始发港之一,此后有关部门先后 4次举行了相关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召开有利于推动“海上丝路”的研究,[6]62%的该主题论文发表于2000-2003年之间也证明了这点。

湛江本土文化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广泛,但不少主题至今尚无人涉足,如吴川貔貅舞、廉江舞鹰雄、安铺八音、调顺网龙等。又如糯米甜糟、木叶夹、雷州大粽、雷州白米乙、油炸虾饼等都是典型的本土特色食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至今尚未发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4.2 发表年份分析

发表在《理论与实践》1958年第 1期的《1898—1899年广东遂溪人民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广州湾地区的斗争》是目前发现最早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现有的相关文献 86%发表于 2000年(含 2000年)以后,论文发表量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增长更是快速,2007—2010年 3年发文占相关文献总量的 40%。

2000—2003年之间发表的论文共涉及主题 16个,以“海上丝路”和“雷剧”两个主题发文量较多,占这 4年相关文献总量的 42%,这应与此期间国内海上丝路研究热潮和雷剧代表作《梁红玉挂帅》中梁红玉的饰演者——林奋荣获 2002年中国第 19届戏剧梅花奖两个因素有关。[7]

2004年及以后发表的论文则占相关文献总量的 59%,涉及主题 22个,其中对 5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题的研究论文占 2004年及以后相关文献的 24%。在国务院于2006年和 2008年分别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后,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由此带动了相关主题研究的热潮。政府搭台,学术主唱,可见适当的政府行政行为对学术研究也能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4.3 作者情况分析

237篇相关文献共有第 1作者 176人。同作者同一主题发文情况如下:发文最高的为 5篇,作者 2人,研究主题分别为方言和饮食文化;发文 4篇的作者 3人,研究主题分别为方言和红土文献研究;发文3篇的作者 2人,研究主题为方言和雷剧;发文 2篇的作者 16人,涉及主题比较宽泛,不集中。方言主题虽然不是发文数量最多的主题,但是被同一作者连续研究发文频次最多的主题。12名作者中,10名来自高校,1名来自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总体上看,同一主题被连续研究不多,研究团队不明显。

176名作者中,单位明确的有 154人,共发文198篇。其中来自高校的作者 85人,占单位明确作者总数的 55%,发文 121篇。发文量最多的是湛江师范学院,共发文 39篇,最早发文时间为 1996年。23篇论文发表于 2005年以后,约占相关文献的59%,18篇发表于 2007—2011年之间,约占相关文献的 43%。发文量排在第二位的是广东海洋大学,共发文 20篇,最早发文时间为 2002年。其中 28篇论文发表于 2005年以后,约占相关文献的 91%,14篇论文发表于 2007—2010年之间,约占相关文献的64%。两所高校发文情况与这两所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设置密切相关。包括出自广东医学院和原湛江教育学院的 4篇论文,湛江本土研究论文中高校共发文 65篇,约占高校发文总量的 54%。湛江本土单位作者 83名,占作者单位明确相关文献总数的 52%,发文 107篇。其中湛江本土高校发文 66篇,约占湛江本土单位作者发文总量的 55%。发文量最多的仍然依次是湛江师范学院和广东海洋大学。

4.4 文献类型及出版区域分析

相关文献中期刊 199篇、报纸 30篇、学位论文8篇。在 199篇期刊论文中,发表在本土出版物上的 32篇,省内非本土出版物 78篇,省外出版物 90篇。而 30篇报纸论文中,发表在本土出版物上的19篇,省内非本土出版物 3篇,省外出版物 8篇。

4.5 最近研究动态

2009年底,由中共湛江市委宣传部、湛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湛江人民广播电台、碧海银沙网站联合主办的“湛江文化定位大家谈”广播论坛系列活动拉开序幕,[8]由此掀起新一轮湛江文化定位研究的热潮。现有的关于“湛江文化”定位主题的论文基本上都发表于2009年及以后。

23篇文献标明是课题研究成果,共涉及课题 17个,其中国家级的 3个、省厅级的 6个、市局级的 8个。2008年以后的课题主要涉及方言、雷州歌、雷州石狗、人龙舞等主题,一定程度反映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主题或将成为未来连续、深入研究的重点。

5 结 语

文化作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本土的才是国际的。挖掘、弘扬本土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挥其教育、凝聚、调节、娱乐功能,可以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9]傩舞、雷州石狗、人龙舞、雷州歌、吴川年例、吴川飘色、雷州换鼓、遂溪醒狮……形式丰富、生动鲜活的民俗彰显了湛江本土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认识、研究本土文化的活化石,是发扬光大本土文化的根本依托。而湛江文化重新定位的系列讨论活动,透视出政府对本土文化的重视与期待,必将有效地推动本土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1]本土文化[EB/OL].[2010-02-12].http://baike.baidu.com/view/3076345.htm.

[2]什么是文化要素[EB/OL].[2010-02-1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96410.html.

[3]湛江[EB/OL].[2010-03-20].http://baike.baidu.com/view/1468.html?tp=0_11#6.

[4]刘谷诚.“雷阳文化”辨[N].湛江日报,2009-12-9(A05).

[5]湛江文化定位大家谈[N].湛江日报,2009-11-22(A03).

[6]耿 异.2001年海上丝路研究在中国(下)[J].南洋问题研究,2003(2):66-82(98).

[7]林 奋[EB/OL].[2010-03-22].http://baike.baidu.com/view/2348548.htm.

[8]湛江文化定位大家谈[EB/OL].[2010-03-22].http://italk.yinsha.com/god/2009zt/luntan/index.html.

[9]何成莲.雷州半岛人龙舞的文化特质及其开发保护[J].体育科技,2008(4):12—15.

猜你喜欢

雷州湛江发文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雷州歌演唱特点分析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格律诗词在当代”理论研讨会在湛江举行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