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府祭祀

2011-11-20

满族文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王府亲王宫廷

清王朝在北京建都,沿用了明代的皇宫紫禁城,并且开始了诸王的分封和王府的修建。按照清代的定制,满族宗室爵位的分封一共有12个等级。据《清会典》记录:

凡宗室封爵之等十有二:曰和硕亲王,曰多罗郡王,曰多罗贝勒,曰固山贝子,曰奉恩镇国公,曰奉恩辅国公,曰不入八分镇国公,曰不入八分辅国公,曰镇国将军,曰辅国将军,曰奉国将军,曰奉恩将军,无爵则给以品。嫡子之受封者其等二:曰世子,曰长子。

也就是说,凡是清代宗室爱新觉罗氏的子孙都有资格封爵,但能够被封为亲王、郡王的必定还是少数。我们所说的王府也特指亲王府与郡王府,那些众多的贝勒府,贝子府、镇国公府、辅国公府等,不在其列。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三门到永定们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根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有王府30座,其中包括19座亲王府、11座郡王府,嘉庆年间有王府42座。如果去掉重复的,或新旧王府的变化,大约有40座王府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铁帽子王”的王府可以世代相袭,一些王府易主进行重新分封,一些皇子没有被封为亲王、郡王等原因,就出现了王府数量不断变化的局面。到了清末,北京的王府大约还有50余座。到目前为止,北京尚存的王府大约还有十几座。这些王府保存得程度不一,其中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孚郡王府、庆王府等几座保存较好。

清代封王成为定制之后,也有相应的王府定制。这些定制比较详尽地规定了各级王公府邸营造的规模。比如:

亲王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间,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七尺二寸。后殿五间,基高二足。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设座,基高一尺五寸,广度十一尺,后列屏三,高八尺,绘金云龙。凡正门殿寝均酢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门柱丹镬,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刻龙首,压脊七种,门钉纵九横七。楼房旁庑,均用筒瓦。其府库、仓廪、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门柱。

亲王世子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五间,基高三尺五寸。翼楼各五间,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三间,基高二尺。后寝五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正间,基高一尺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设屏座。梁栋绘金彩花卉、四爪云蟒。金钉,压脊各减亲王七分之二。余与亲王同。郡王府制亦如之。

清代王府的建筑基本上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其多进院落,实际上就是一套套四合院落的组合。门房正面是正殿,正殿两边是东西配殿(翼楼),再往前走分别进入后殿、后寝、后楼等几进院落。清代宗室王爷都是满洲贵族,他们的王府建筑也不免带有一些关外满族建筑的特点。满族建筑大都是砖木结构,房屋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富裕人家有四合院式的单元建筑。其屋内南、西北三面皆炕,烟囱单立于房屋两侧,门房外均有影壁墙及神杆,这是满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在满族早期的沈阳故宫建筑、王府建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建筑特点。至今,沈阳故宫中的清宁宫、北京故宫中的坤宁宫都沿袭了这一特点,并且成为皇宫祭祀的重要场所。清代北京王府也保留了这一特点,并且也设有专门的祭祀场所。

王府祭祀与宫廷祭祀相似,比民间祭祀豪华。乾隆年间所颁布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是一部满族祭祀的规范之书。不仅宫廷祭祀要遵守,就连王公贵族祭祀也要囿于此典。比如,王府祭天与宫廷祭天极为接近,《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说:“满洲各姓亦均以祭神为至重。虽各姓祭祀皆随土俗,微有差异,大端亦不甚相远。若大内及王、贝勒、贝子、公等均于堂子内向南祭祀,至若满洲人等,均于各家院内向南以祭,又有建立神杆以祭者,此皆祭天也。”又说:“大内立杆祭神过二三日后,亲王一下,入八分公以上,各按班次由坤宁宫内恭请朝祭、夕祭神位至于各家,届立神杆。”也就是说,昔日王公祭天可以在堂子内进行,堂子是宫廷祭祀的场所。后来,王公们可以将朝祭之神、夕祭之神请回自己府邸进行祭祀。王公们在自己府邸的祭祀与宫廷祭祀相差不多,如萨满人选、祭祀用品。祭祀过程等大致相同。

猜你喜欢

王府亲王宫廷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热闹的女子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北魏宗王官佐系统考述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宫廷古法白米饭
打开王府大门,“不能再拖了”
王府井是谁家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