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者的话

2011-11-20

小说林 2011年2期
关键词:老人院群体作家

在老龄化社会全面来到中国之前,作家总是敏锐地捕捉到可预见性的种种境况:著名作家李治邦《全程可乘坐高铁》里的父亲,因为飞快发展的速度产生诸多的不适,孤寂没落中患上了忧郁症。最后回到乡下感受到故乡久别的温情,但依然没有挽留住老人孤寂而去的决心。《雨城》虽出自90后青年作者之手,笔触还是投入到“老人院”这一当下社会敏感群体:一位临终老人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直面生而为人的真相,进行鞭辟入里的自我剖析,以此来达到警世的目的。两篇作品以不同视角呈显出的准确性和现实感,复现了当下或未来“老人”群体可预见性的生存际遇。

张弛中篇小说《柔软的改造》用评论家汪树东话说:聚焦于一对年轻夫妇近二十年的生活历程,展示了被物欲裹挟的人生悲剧,从而对芸芸众生的欲望迷梦做出了到位的针砭和唤醒。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编辑家,《清明》杂志副主编赵宏兴先生在《在编辑和创作中寻找平衡》一文中,阐明了对稿件的修改、与作者的关系、好作品的标准、好编辑的标准鲜明的个人态度,诚恳而准确地给读者做出了一份内容详尽的“编辑说明书”。

猜你喜欢

老人院群体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老人院擦出的爱情火花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刍议当代老人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