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花彩旦的艺术特色及表演技巧
2011-11-20文/程微
文/程 微
闽剧是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流行于闽中、闽东和闽北各县,在其400年的演变发展历史中,既吸收了中华传统戏剧艺术精华,又深深扎根于闽文化的土壤,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乡土风格和特色。它以高昂激越、朴实粗犷、活泼明快见长,同时又不乏婉转细腻的特点。花彩旦是闽剧中一个十分特殊的角色分行,其表演特点和风格直接反映和体现了闽剧的这种双重文化风格和特性,它迥异于京剧、越剧和昆曲花旦的艺术形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本文旨在分析闽剧花彩旦与其他戏剧花旦在风格特点上的异同,并探讨闽剧花彩旦的类型及其表演技巧。
一、花彩旦与其他戏剧花旦的区别
1.角色艺术特征上。旦角是戏剧行当中的一个总称,其下又区分为若干细类,各个剧种的划分稍有不同。区分了解各剧种旦角的分类和内涵,对于掌握角色的艺术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帮助。以京剧为例,花旦包括青衣(正旦)、大花旦(闺门旦)、小花旦(玩笑旦)、泼辣旦和彩旦(丑旦)。昆剧还有刺杀旦这一行当,专指复仇女性,然而京剧没有。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多种戏剧分行中,彩旦不是旦行,而是丑行,人称“丑婆子”,与文丑、武丑构成这一大丑行,只是彩旦扮演的均为社会上的三姑六婆,她们的性格滑稽可笑,是比较开放、蛮横的妇女形象,其表演重念白和做工,可以即兴发挥,善于调动氛围。如评剧彩旦多为惯于调侃别人和刁钻毒辣的女性,其扮相都是面涂白粉,再加上厚重脂粉,与丑角相同。潮剧花旦在明代潮州版本戏文中称“贴”,多扮演豪门富家的蟀女(俗称“走鬼仔”)、渔女、村姑等。潮剧花旦乖巧、娇慎、聪明伶俐,戏谚说“潮剧花旦三分丑”,在传统的小锣戏中,花旦总是扮演渲染轻松气氛的喜剧角色,具有一些丑角的成分。因此,诙谐幽默、风趣喜人是各剧种这类角色的共同艺术特性。
我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很多地方戏都是从“三小戏”发展起来的,但各个剧种都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角色”的艺术,闽剧的风格和特点不仅体现在唱腔和题材方面,也体现在角色和表演风格方面。闽剧发展早期形式较简单,儒林班、平讲班只有生、旦、丑三个角色,俗称“三小戏”。后来吸收徽班、京剧的分行,角色渐趋完整。闽剧的花彩旦其实包涵和融会了小花旦、泼辣旦和彩旦三种角色性格,但扮相与京剧彩旦的扮相不同,不属丑角。闽剧有专门的女丑和男丑,如媒婆的角色,扮相与京戏的彩旦相同。由此可见,闽剧花彩旦年龄跨度较大,往往从少女到少妇,性格特征也更加复杂和丰富多样。
2.风格特点上。戏剧花旦有其相对固定的共有风格和特色,从服装上看,主要穿绣着色彩鲜艳花样的长衣裳;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人物性格上看,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直率,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而作为花彩旦的基本表演技艺主要借助水袖和身段,有些服装无水袖,则借助手帕、扇子和辫子来加强动作性。重视运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其指法有兰花手和佛指手两种,素有“一指化十指,十指化百指”之说。演员出场时,手放的部位注意反映人物心情。背手时左手向右靠,使用右手时向左靠,以求身段之优美。身段注意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体现美感,如转身的“背风”要求柔、稳。步法变化甚多,要求做到“一步化十步,十步化百步”和“一动化百动”。面部表情讲究精、气、神,通过外部的形色,体现人物内心世界。
根据文化传播理论,一种文化类型在传播过程中,会随着不同人文环境产生变异现象,从而形成文化的多样式。闽剧和花彩旦的风格特点正反映了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反映了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闽剧的花彩旦既有传统戏种中旦角共有的风格特征,又有闽剧地方文化的特点。它不同于京剧较多塑造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生活环境中大气、典雅和贤良的女性形象,也不同于吴越文化下昆剧和越剧较多塑造江浙地区才子佳人模式中文静、优雅、细腻的女性,花彩旦更多具有浓厚商业和乡土气息的闽文化浸润下形成的一种更加开朗、直爽、势利、犀利和泼辣的女性异质特征。闽剧花彩旦的艺术风格特点,除具有一般戏剧花旦共有的“娇”、“活”、“真”特点以外,更多地表现一些“势利”、“吝啬”、“泼辣”的坏女性形象,她们是在优美华丽的外表下藏着市侩心理的坏女性形象,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戏剧反差,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和视觉反差更明显,表演的尺度和技巧更难。花彩旦除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之外,更多地扮演成熟、开朗、市侩的少妇形象,其表演风格通俗,贴近市井生活,所扮演的人物均美媚、娇横、毒辣,重视以气带声,以气息的抑扬顿挫营造唱腔的缠绵断续。在表现人物的委屈、娇娜、悲痛、憎恨、毒辣的感情时,有很强的感染力,做工更为出色,善于运用小动作来刻画人物,如侧颈、垂头、晃身、咬唇、衔手帕、拧汗巾等等,配合眼神的运用,着力表现少女和少妇的心理活动,做到媚而不冶、艳而不妖、毒而不露。花彩旦不是简单地去表现这些特有的市侩性格元素,而是要准确地把握和拿捏人物复杂的双重性格,并细心处理好外表与内心、形式与实质、主与次的关系。
二、闽剧花彩旦几种特有的人物性格及其表演技巧
闽剧花彩旦角色性格具有多样性,在一部戏的角色配置中,它往往侧重于扮演反面角色,既有“小花旦”的活泼、天真、娇艳,又有“泼辣旦”的率真、开朗、娇横,更有“彩旦”的刁钻、毒辣和阴险。它将三种戏剧性格元素融合在一起,在道德上属于被讽喻鞭挞的对象,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戏剧矛盾冲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归纳起来,花彩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吝啬型”女性。在五口通商时代,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并存培育了福州的市民文化以及福州人独特的人际秩序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这一阶层独特的精神性格和伦理道德观念。它既有传统乡土社会的勤俭质朴、温情善良,又有小市民的求稳怕乱、好占便宜、锱铢必较、吝啬势利的性格特点。作为一种吝啬人物性格形象,闽剧男性角色最成功的是《贻顺哥烛蒂》中的贻顺哥,将东方式葛朗台的吝啬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女性吝啬的人物形象,莫过于《一分钱》中的花彩旦兰英,她是官家的夫人,这个人物外表美好玲珑、富裕高贵,扮相动作娇嫩,但内心傲慢、吝啬。剧名“一文钱”用讽刺的喻意衬托了其吝啬的人物特征。这出戏的重点及特色在《美貌娇容》这段唱腔,其主要是打花舌,要打好花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的标准是连贯、圆润、气息要把握好。这段唱腔还需借助折扇来带动表演。出场的第一个亮相,亮点要表现在折扇上面,折扇打开时要有力度,同时也要能带动身上的形体和精气神。折扇在这段唱腔表演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打开扇子时,要有跳跃的力度,还要带着一丝柔美;收扇时,要快,力度要适中。兰英通过这段唱腔和表演来炫耀其富足的生活,这也是她傲慢的表现。后来,她拿出一文钱借毛隧,但剧中唱到“这些钱是奴私蓄的”,就表现出她的刁钻、吝啬。
2.“轻佻型”女性。这种花彩旦人物类型的动作、眼神要灵活轻快,尺寸要快些,眼睛流动也要快,但要做到快而不慌。如《大补缸》中王姑娘的表演要活泼大方,台词也要流利,她与补缸师傅的对白大多用拖腔拖调。如道白多用“咦”、“啊”、“噢”这些浪声拖音来衬托和演绎人物的性格,表现出她的轻浮和挑逗。
3.“势利型”女性。这些人物表面天真,让人爱,也让人怜,她们有时敢做敢为,有时又胆小腼腆。《珍珠塔》这出戏里红云的表演特色就是活泼、天真,基本上属于小花旦的艺术风格。但还要带着势利,她的动作可以夸张,道白既流利又要上调,要注重眼神的应用。
4.“泼辣型”女性。这类角色性格基本上是比较开放、蛮横的妇女,举止爽朗、粗犷豪放,又暗藏着阴险、毒辣。如表演《王熙风》中的王熙风,重在唱腔,以做工为主。在表演、化妆方面,都要细腻,着重塑造出王熙凤霸道蛮横、阴险狠毒的内心本质, 既展示她泼辣的一面,又要展示她媚艳的一面。但她的表演套路以花旦程式来表演,甚至靠近闺门旦,所以动作及表演更要到位。所谓外柔内刚、外善内恶,用在这个人物身上恰到好处。内心气愤、憎恨的时候表演出来的形体不能做到粗和泼,如唱到对贾琏的那种急和气时,她的气压在心里,只能轻咬下唇而不是在身上做动作;对尤二姐的憎恨力度用在团扇上也只是轻捏即可。想演好《王熙凤》就得把这角色“吃透、咬烂”,化作自己的东西。
闽剧花彩旦融合了其他戏剧剧种三个行当的风格特点,形成既天真、活泼、娇艳,又刁钻、市侩、泼辣的双重人物性格和艺术风格。如何遵循其内在规律去塑造好角色,这是每一位献身于闽剧事业的演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