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生命中隐秘的风景——论铁凝近期的短篇小说

2011-11-19罗玉华

小说评论 2011年6期
关键词:酿酒师伊琳娜铁凝

罗玉华

近年来,铁凝一直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并发表了一批颇具质色的作品,包括《伊琳娜的礼帽》、《风度》、《内科诊室》、《咳嗽天鹅》、《春风夜》、《1956年的债务》、《飞行酿酒师》、《海姆立克急救》、《告别语》等等。在这些十分精致的短篇中,铁凝常常沉醉于那些日常生活的褶皱之处,小心翼翼地撕开诸多难以言说的生存状态,从中捕捉各种丰富而微妙的生命形态,揭示种种耐人寻味的人性面貌。它们充分体现了作家对日常生活敏锐的感知力和对人情世态强劲的穿透力,也展示了创作主体异常宽厚的人文情怀和温馨典雅的伦理趣味。

铁凝的短篇蕴含着颇为丰厚的内涵,不仅耐人咀嚼,而且余味悠长。她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生命形态,并长久地沉醉其中,饶有意味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意绪,不断撕开各种隐秘的人性风景,呈现出生活背后特殊的伦理温情。如《伊琳娜的礼帽》,虽然只是叙述了一次简单的空中之旅,但是,由于“我”的敏感体察,一对偶然邂逅的俄罗斯男女——瘦子和伊琳娜之间浪漫的情感勾连跃然纸上。表面上看,瘦子和伊琳娜的交流似乎带有某种艳遇的意味。一方面是瘦子的频频出击,大献殷勤,优雅调情;另一方面是伊琳娜的兴奋、犹豫,在欲拒还迎中愉快地享受着某种情感的冒险。但这场看似冒险的游戏,随着飞机的着陆却自然而然地平静地结束了。因此,从本质上说,作家所要倾力呈现的并不是两性之间的淫邪心理,而是男女主人公互生情愫之后的心灵交流。无论是伊琳娜还是瘦子,短暂的空中飞行,给了他们一次更换身份和角色的机会,也使他们体验到两性之间情感交流的愉悦——它关乎道德,但更关乎浪漫,关乎人性;它是游戏,却是纯洁而诗意的美好游戏。

这种对生命微妙情态的细腻展示,在铁凝近期的短篇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飞行酿酒师》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步步呈现了酿酒师“假道学、真商人”的虚伪面目。酿酒师先是故意迟到,抬高身价。接着又巡视无名氏的豪华公寓,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接着以葡萄酒为诱饵,含蓄地推销自己的别墅项目。而当推销目的未能达到时索性就原形毕露,“无须再表演社交的礼貌”了。为了撕开酿酒师的“画皮”,作者运用了诸多精微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如在眼前。其中尤其精彩的是酿酒师忿然离去后的那个下意识行为:在停车场里,他“有意无意地用钥匙在奔驰车身上划了一下子”,当他“明晰地看见‘奔驰’身上突显出一道触目的划痕,他那颗愠怒的心终于平静了许多。”在《海姆立克急救》中,丈夫郭砚一直无视妻子艾理的感受,任性固执地利用妻子的知情达理来放纵自我的情欲。但当意外夺走了艾理的生命后,郭砚才感受到了无法承受的痛苦。这种痛苦,既有道德的折磨,又有情感的忏悔。它体现了欲望背后强大的道德律令的威力。于是在小说中,郭砚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演练来疯狂地惩罚自己,也疯狂地惩罚他的情妇马端端。在一次又一次的急救法演练中,郭砚和马端端复杂的人性褶皱一点点地被打开。在伤害和被伤害中的过程中,郭砚用疯狂的虐待发泄了他的悔恨和怨怒,而马端端也在受虐中正视了长久以来模糊的所谓“目标”,以及两人不敢直面的所谓“默契”。急救演练使两人顿悟到:其实,他们都需要心灵的“自救”。

就表现对象而言,铁凝的叙事始终针对日常生活,直面当下社会中极为普通的人群。可以发现,从踏上文学之路伊始,铁凝叙事的着力点就一直是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质地。她倾力表达普通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的内心困顿,并赋予他们以宽厚的伦理基质。《风度》以一次聚会为契机,采用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风度”的故事。故事以程秀蕊的视角展开。程秀蕊年轻时通过奋斗,由乡村进入城市成为C市市民。退休后的一天,她参加了当年插队到她村里的知青们的聚会。这次聚会触发了她对昔日的回忆与感慨。在她的人生历程中,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年的知青李博身上所体现出的风度,那种“她一生的追寻,一生想要理解和靠近的”风度。在程秀蕊的心中,李博的风度体现了一种城市文明与教育所熏陶出的素质。程秀蕊对这种素质充满了欣羡和渴慕,进而将这种欣羡和渴慕变成了她一生难以抛却的“情结”。程秀蕊的心路历程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成熟了的“香雪”。她那朴实而又鲜活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质地被铁凝演绎得婉转曲折、丝丝入扣。

《内科诊室》则将关注点放在了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身上。中年女教师费丽去医院咨询体检报告结果。因为机缘巧合,她与内科女医生进行了一番长谈,由此感受到了女医生疲惫而疑惑的内心纠葛,也进而反观了自己盲目劳碌的生活。尽管小说并没有什么情节冲突,但铁凝却用曲折细腻的笔法,对两人间微妙的灵魂震颤进行了完满的演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物深刻的理解与同情。

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是,文学恰恰就是面对这些不满或缺憾,提供某种人生的理想支撑。铁凝自己也说:“我以为文学的理想的确关联着社会的进步,关联着人的尊严、平等、幸福以及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关联着对人类的巨大理解和对世界不疲倦的追问。”①她高度认同卡尔维诺的审美追求,认为对“艰难的意义”的探寻,应是小说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的确,“艰难”不是一种外在的人生冲突和对抗,而是内心的自我搏弈,甚至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瞬间的体验,隐藏在生活的褶皱之中,但它却是生命存在的有力证明。通过敏锐的捕捉与精妙的书写,铁凝笔下那些普通的人物和故事,不仅一次次承受并印证着“艰难的意义”,而且无不散发出浓浓的温情与特殊的韵味。在各自的庸常人生中,那些小人物们同样也能传达出“巨大的温柔”。

《春风夜》叙述了一对农民工夫妇艰难的“鹊桥相会”。俞小荷与王大学夫妇俩,一个在北京做住家保姆,一个天南海北地跑运输。这对中年夫妻不仅相隔两地,而且面临诸多生活的困顿:夫妻俩各有劳伤疾患在身;女儿儿子读书费用不菲;婆家事务冗杂,隔三差五就来“借钱”……这一切都让收入微薄的夫妇俩不堪重负。但是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并没有因此而心烦气躁,而是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与丈夫相会的幸福感里。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对夫妻无法相拥而眠一夜,但是围绕着吃饭、看病等庸常事务的交流,那种相濡以沫的体恤和关爱,却始终回荡在人物心中。无论生活多么艰辛,无论生存的压力多么巨大,没有人能够剥夺他们对爱与幸福的恪守,也没有人能够剥夺他们深厚的体恤之情。它是人性的光辉之所在,与地位无关,与身份无关,与欲望无关。这篇小说好就好在,作家成功地穿透了世俗的障碍,将普通人心中羞于表达的柔情缓缓地呈现出来,使整个叙事充满了温馨的伦理之美,给人如沐春风般的韵味。

而在《1956年的债务》中,铁凝对伦理问题进行了另一番面目的书写,将一个复杂的父亲形象演绎得令人唏嘘不已。1956年,由于万宝山的出生,父亲不得不向同事李玉泽借了五块钱来渡过难关。后来由于家里人口多、负担重,父亲迫不得已放弃尊严,厚着脸皮拒不还钱。但是这次赖账行为被人们张扬了出去,因此而深深刺伤了父亲的自尊。从此以后,父亲以惊人的吝啬来操持家计,甚至将这份吝啬上升为终其一生的信仰和“乐趣”。在这个短篇里,铁凝以冷静克制的笔调,详细书写了父亲的各种吝啬行为,在一点点的抽丝剥茧之后,父亲的悲剧性格及其悲剧人生才逐渐清晰起来。它穿过尊严的伤害,由自我的救赎走向变异的自虐,并对贫困的历史发出了巨大的追问。与此同时,铁凝笔尖饱含的巨大的悲悯情怀,也悄然溢出纸面,涌入读者心田。

这些人物微妙的人性和伦理情感,彰显了铁凝极为纯正的美学趣味,以及她对生命的强力呵护。朱光潜先生曾说:“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②细细品味铁凝的这些短篇,无论是书写幽暗的人性,还是展示困顿的人生,渗透在作品背后的主体情感都是宽厚的,诚挚的,温暖的,且不乏诗意。这种创作主体的情感立场,既体现了一位作家的精神信念和艺术理想,也折射了一位女性柔韧而善良的心灵质地。事实上,仅从她近年发表的短篇中,我们就可以品味出她那多样而又纯正的美学趣味。譬如人类内心无处不在的浪漫情怀(如《伊琳娜的礼帽》)、相濡以沫且无需言语的情感(如《春风夜》),自我调适的救赎与自虐(如《1956年的债务》《海姆立克急救》)等等。

与此同时,铁凝还致力于关注现代社会各种复杂的情感困惑,“呼唤或者找寻我们最值得珍视的生命情状”。③在《内科诊室》和《飞行酿酒师》中,铁凝就展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难以以诚相待真心交流的困境。《内科诊室》中的费丽与女医生,她们一开始保持着有距离的客气,在互相表示尊重的示意下,两人逐渐打开话匣子,进行了一次触及心灵层面的倾谈。可惜悖谬的是,费丽的手机铃声还是无情地中断了她们的谈话。这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时而和谐共振,时而尴尬错位,在这种此消彼长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境深刻地凸显了出来。同样,在《飞行酿酒师》中,富商无名氏因为追赶潮流而迷上了葡萄酒,进而诚心追求“酒道”。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的豪华公寓里举办了一次聚会,原指望以酒会友,结果却被一帮各怀鬼胎的朋友算计,不得不在尴尬懊恼中结束了这次不愉快的聚会。曲终人散后,无名氏对当年大学同学“高原红”那句赤诚的“饿喝不惯,饿实在是喝不惯”产生了强烈的怀念。在无名氏的心中,当年的笑话,如今看来,无异于是对世道人心发出的一声呐喊。

除了书写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惑,铁凝还将笔端伸向了人自身的内在困惑。在《告别语》中,朱丽遵循内心直觉与个人意志而成为“落跑新娘”。逃婚的她将自己拘禁在舅舅家的二楼上。在漫长无聊的自我幽闭中,她发现了隔壁孩子小宝固执地缄默不语的状况。一次偶然情况下,小宝终于开了“金口”,但是他源自真心的告别却立刻遭遇了成人世界的“捧杀”。这篇小说好就好在,朱丽在一种不经意之间,迅速捕捉到了小宝的感受与她自己的内心意愿。它们共同指向现实伦理与个人真情实感之间的距离。当小宝最后对着小伙伴露露喊着“再见”时,这种告别语或许原本还有几份真情,但渐渐地在大人的表扬声中,又展示了几份无奈。尤其是小宝最后一次次扯着嗓子的重复,已经是一种反抗。他以迎合世俗的方式来消解世俗的虚弱。朱丽从中领悟到了什么?是个人对现实伦理的妥协?还是一种率真的反抗?随着朱丽要给手机充电,朱丽将重新面对现实,她将会面向巨大的社会伦理打开什么?虽然我们不清楚,但故事结局耐人寻味。从主题上看,作家以小宝的言行揭开并完成了朱丽内心困境的演绎。它触及了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具有普遍性的生存尴尬:个人意志(即“真”)与伦理原则(即“善”)之间的冲突。

其实,面对“真与善”的思考,铁凝不仅停留在人类自身的层面上,同样也扩展到生态问题上。在《咳嗽天鹅》中,刘富的善行(救天鹅)与科学的求真(杀天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由此,铁凝引发读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求真与求善之间究竟该如何权衡、如何决断?

很多人都强调,短篇创作是一种技术的运动。一部优秀的短篇,之所以具有耐人寻味的意蕴,一方面离不开作家敏锐的人生体察和思考,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智性高超的叙事技能。为了有效地传达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并在短篇上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铁凝在叙事形式上也颇费匠心,并呈现出一些灵动的艺术智性。

首先,铁凝善于搭建一个密闭空间,以此来掌控和展开叙事。短篇不同于中长篇,需要作家具有强劲的控制能力。为了有效地掌控小说的内在结构,扣住人物之间的关系,铁凝通常会选择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以确保人物关系沿着合乎逻辑的轨道发展。比如《伊琳娜的礼帽》的故事就发生在密闭的机舱内,《飞行酿酒师》的故事发生在无名氏的公寓内,《内科诊室》的题目即为故事的发生场所,《告别语》的故事场景也仅限于舅舅家。

虽然铁凝短篇的叙事空间不大,但是故事的容量却并不小。作者善于在轻描淡写中植入一些人物的相关信息,同时也留下不少的空白。这种“显与隐”的巧妙搭配,既给读者提供了解读小说的线索,也使读者拥有了参与的乐趣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它还扩大了故事的容量和意蕴。比如在《伊琳娜的礼帽》中,作者开篇详细叙述了“我”的不幸遭遇——离婚和被朋友抛弃。这样的叙述看似离题,但其实是揭示了“我”的特殊心理的来源,为后面“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窥视性叙述提供了逻辑支撑。因为“我”怀有特殊的心理,所以“我”的窥视视角并不是一个可靠的视角。由于这是个不可靠的叙事视角,所以这个艳遇故事呈现出几许迷离的浪漫色彩,同时也为故事结局“我”的心灵觉醒预设了合情合理的逻辑基础。在《飞行酿酒师》中,作者不仅着力刻画了酿酒师的虚伪面目,同时也对小司屡屡出人意表的言行举动进行了细致描绘,将小司与酿酒师之间“五十步笑百步”的实质展示了出来,从而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容量。

其次,铁凝善用工笔细描,对人物情态进行精微的描摹,使得人物“思想的表情”纤毫毕现、丰富生动。比如在《伊琳娜的礼帽》中,伊琳娜和瘦子的情欲游戏全部通过两人的动作来展现。他们之间的挑逗纠缠、进攻防守被“我”用摄像机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些精微的动作描写,使作品对复杂人性的表达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往往是揭示人物心理的最佳表现手法。《海姆立克急救》的意蕴就是由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演绎的。故事的主要场景发生在一个密闭空间——郊外别墅中。第一场是艾理和郭砚的摊牌。作者用一连串干巴巴的对话表现了郭砚的执迷不悟和艾理的善良柔弱,以看似不经意的几个动作描写将艾理的意外死亡事件再现出来。这些描写为故事的高潮部分设置了悬念,同时为人物的心灵转折预设了前提。第二场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演练。这一场也是通过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演绎的。作者详细描写了郭砚和马端端之间充满火药味的自虐与他虐行为,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作者全面展示了两人心灵转折的痕迹。《告别语》的叙述更为精简凝练,完全通过语言来表情达意。小宝那一声声情态不同的“再见”全面完成了朱丽内心困境的演绎,使小说的意蕴得到了隐喻化的传达。

最后,铁凝的短篇小说少有激烈的冲突,更多的是一种轻柔的盘旋叙事。它充分彰显了作者对小说叙事沉稳有力的掌控。在这些作品中,铁凝往往在该迎合读者预期的时候“引而不发”,而在叙事似乎盘旋无路的时候却突然来一个逆转。这种精心营构,使得整个故事既出乎意料之外、又恰在情理之中。在严格掌控叙事的同时,铁凝还留给读者互动的空间,通过她笔下那些“思想的表情”对读者发出温柔的进攻。

以《伊琳娜的礼帽》为例。作者特意安排了一个叙述人“我”。“我”因为自伤身世,因此看待这个世界的心理不免有些阴暗。在阴暗心理的驱使下,“我”一步步地引导着读者的目光。这种引导使“我”与读者似乎达成了秘密的共识,共同期待着一场“好戏”的上演。与此同时,作者又刻意安排了伊琳娜与瘦子的种种表现。他们的表现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我”与读者的“邪恶”期待。最后两人的妥协又反过来敲打了“我”的内心,使“我”在最后关头成就了一次助人为乐之举。由此,整个小说阴郁的气氛一扫而空,“我”与读者共同回到了正常的伦理轨道上。

《飞行酿酒师》的叙事则是于琐屑之中蕴含无限烟波。富商无名氏虚心学习“酒道”,却没想到请来的酿酒师竟是以酒为名推销别墅的商人,而自己的老同学会长居然做起了“托儿”,自己较为信任的小司与他们也不过是一丘之貉。在这次荒唐的品酒聚会中,无名氏学习“酒道”的期望一次次地遭受挫折,酿酒师和会长的如意算盘一次次向前推进又最终失败,小司对酿酒师的心态则是既隐忍又鄙视,因此他时而表现得满不在乎,时而又不免来一个“以攻为守的冷硬”的姿态。这种种复杂微妙的情形构成了小说的张力结构。它们在作者的掌控下不断地盘旋、盘旋,并且这种盘旋始终保持着引而不发的状态。每当无名氏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接近临界状态时,作者又将它们折了回来,开始新一轮的盘旋。由此而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铁凝的这种盘旋叙事策略再配合上工笔细描,使得她的短篇以极小的篇幅取得了尽可能大的表现能力。

铁凝曾说:“小说对读者的进攻能力不在于诸种深奥思想的排列组合,而在于小说家由生命的气息中创造出的思想的表情,以及这表情的力度表情的丰富性。”④铁凝以独具的慧眼发掘出丰富的生命形态,用充满温情与智慧的笔尖描摹出丰富鲜活的思想的表情。透过这些思想的表情,她传达出她心中宽厚的人文情怀和温馨的伦理趣味。我认为,这些意蕴丰饶的短篇,既是铁凝对作家责任意识的表达和体现,也是她对什么是真正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这一问题做出的回答。

注释:

①铁凝:《艰难的痕迹——文学与社会进步》,《芳草》2011年第5期。

②朱光潜:《谈文学》,第3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铁凝:《艰难的痕迹——文学与社会进步》,《芳草》2011年第5期。

④铁凝:《“关系”一词在小说中——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酿酒师伊琳娜铁凝
铁凝三谢张守仁
欧洲有个武则天
一声姥姥
孙犁与黄豆
飞行酿酒师
法国酿酒师再砸西班牙红酒
俄富豪竞选人姐姐大选中蹿红
冰峰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