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语堂与厦门大学

2011-11-19柯文溥

闽台文化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厦大林语堂方言

柯文溥

林语堂与厦门大学

柯文溥

众所周知,林语堂是著名的作家、译作家和语言学家,但他在教育园地上孜孜矻矻的创业精神却鲜为人提及。

林语堂早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师大任教。1926年5月,林语堂携眷南下,应聘厦大人文科主任。他的夫人廖翠凤的娘家就在鼓浪屿,他的二哥林玉霖在厦大哲学系任副教授,其弟林幽任外语系讲师。林语堂住在今天厦大白城,面临秀丽的海滨,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他确实是“以为故乡做事的热心”来施展他的抱负。

林语堂深知发展文科,当务之急是引进人才,所以他向校方力荐鲁迅、沈兼士(沈尹默之弟)、张星烺、孙伏园等一批知名学者来厦大。鲁迅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们自然而然把“五四”火炬传递到厦大。当年上海《时事新报·教育界纪事》报道:“厦大文科自新聘林玉堂(即语堂)以来,亦积极整顿。”(1926年8月4日)其时,厦大文科包括国文(中文)、外语、历史、哲学等4个系科。林语堂才上任,就调整各系课程,修订各科教学大纲,而且敦请教授学者亲临课堂第一线讲授,如请鲁迅讲授《小说选及小说史》、《文学史纲要》,沈兼士讲授《文字学及文字史》、《声韵文字训诂》,张星烺讲授《中外文化交通史》,陈定谟讲授《知识论》、《哲学方法论》,俄籍学者史禄国讲授《人类学》等等。这些教授都是学术界精英,多有著译,有的在欧美获得博士学位,林语堂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在课堂上施展才能,他们一般都担任两门以上课程,有的甚至开四门课,深受学生欢迎。当时厦大一时名师云集,从而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机构,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从修订各科教学大纲到教学人事安排,无不显示出林语堂的战略眼光和重视学科建设的卓识。

林语堂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自己也担任《英文发音学》、《英文作文》两门课。多年前,笔者曾在厦大访问当年听过林语堂授课、年已耄耋的刘聚星先生,据他回忆,林语堂教授认真,讲解生动,不时透露出丝丝幽默和诙谐,再加上他具有深厚的中外语言文学修养,精通英、法、德诸种语言,讲授发音、语法常以中外语言对照,便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他还编详细讲义,课前分发学生预习,《英文发音学》讲义后经修订,在上海开明书店正式出版。

林语堂还不遗余力参与筹备厦大国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学院)。国学,即中国固有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厦大国学院筹备始于1925年冬,校长林文庆亲任主席,后因忙于校务,筹备工作暂告一段落,但已拟定出《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大纲》,林语堂到校后,看到《组织大纲》,除了邀请已到校的沈兼士(原北京大学国学门助学)、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权威学者)、孙伏园(原北京《晨报·副刊》编辑)到国学院任职,又向校方推荐顾颉刚(研究中国古代史卓有成就的青年学者)、潘家洵(译作家,易卜生名剧《娜拉》最早译者)来厦大国院院任研究工作,大大壮大了国学院队伍,厦大为此名噪一时,成了国内国学院研究基地。

1926年10月10日,国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以“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为宗旨,研究目标是:一、“采集中国历史或有史以来之器物或图绘影拓之本,及属于自然科学之种种实物为整理之资料”。二、“从书本上搜求古今书籍或国外佚文秘籍,及金石甲骨木简文字为考证之资料,并将所得正确之成绩或新发现的事实介绍于国内外学者”。林文庆校长兼任院长,林语堂任总秘书,沈兼士任主任。林语堂在国学院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大意是要以现代科学精神及态度,从事国学研究,一面调查闽南各种方言及民间一切风俗习惯,一面发掘各处古物,调查发掘之外,另编辑中国图书志,将中国图书目录汇编成轶,以为将来研究国学之门径,并着手编辑《国学季刊》等等,以期创造国学研究的新水平。当时莅会来宾300多人,极一时之盛。

国学院成立之后,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如招收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由顾颉刚、张星烺、潘家洵、林语堂等陆续主讲,并开办陈列室及图书部,陈列室展出鲁迅、陈万里等所珍藏六朝隋唐大同云岗、敦煌拓片、像片以及河南洛阳等地出土文物百多件。

1926年11月《厦大周刊》165期又公布国学院将出版的丛书10种,同时刊出《国学季刊》创刊号目录,其中,林语堂所撰写的专著《汉代方言考》以及与顾颉刚合作的《七种疑年录丛编》,列为国学院计划出版的10种学术专著中。林语堂交付《国学季刊》创刊号的论文为《西汉方音区域考》《论古韵》(坷罗掘论原作、林语堂译)。在国学院举办的学术讲座上,他以《闽粤方言之来源》为题发表演讲。鲁迅在致许广平信里说:“玉堂对于研究院不可谓不热心”。(《两地书》)

《闽粤方言之来源》讲稿,其后发表于《贡献》第9期(1928年),是林语堂在现代方言研究方面重要论文。他以闽人身份详考闽粤方言的来源,认为“的确南方方言有存古性质,惟不得谓凡南方方言皆纯粹古音”。他还认为“史书所得,无论如何是断碎的材料,不能构出什么精细的系统,今日最重要的在于实地调查,如人种、语言、宗谱、风格,及其传布区域,都须详细记载起来,然后可以真正明白闽粤方言之来源”。他所倡导的实地调查,就是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确难得,也符合现代语音学特点。特别应提到的是林语堂为了考订古音,对古代方音作过多方探讨,《汉代方音考》、《西汉方音区域考》等有不少独特见解,他提出“假借即方音”、“异文类皆绝代殊语”,都是过去的古音学家笼统地以古音概之。为此,他进行了条分缕析,精译考订。他还整理扬雄《方言》一书,书中分地名26类为汉方言共14种,并根据音理加以说明。可是,随着校方裁减国学院预算经费,林语堂著作未能出版。《国学季刊》也流产。《汉代方音考》其后改题为《前汉方音区域考》连载于1927年《贡献》第2、3期。

林语堂具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其研究领域涉及音韵学、古代方言、现代方言和国语罗马字的研制以及汉字索引等各个方面,他精通英、法、德诸种语言,常以外国语言与汉语对照,他的语言学著作在当代独辟蹊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此外,林语堂还邀请蔡元培、马叙伦等著名人士来厦大共商有关考古计划,还请他们作学术演讲。

国学院除招进两名研究生外,还担负起集美国学专科学校教学任务。该校原由侨领陈嘉庚创办,但草创之初,缺乏师资,林语堂欣然接受该校学生40多人来厦大寄读。他和国学院一批知名学者亲自授课。此外,林语堂还一度代理校图书馆馆长,他身兼数职,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充实图书资料。

林语堂当年在厦大,殚精竭虑,试图实现他为乡梓服务的抱负。可是1936年底,因争取国学院经费与校领导意见相左,再加教职员中人事关系牵肘,沈兼士、孙伏园先后离去,让语堂更感到工作难以开展,因而提出辞职,林文庆一再挽留,林语堂又犹豫未决,但与林语堂风雨同舟的鲁迅已决计离开厦门,应广州中大之聘。鲁迅离厦门前,多次相劝林语堂一起离开厦大,林语堂出于“为故乡做事的热心”,当初没有倾听鲁迅的劝告。鲁迅碍于友谊,迟迟下不了决心,他担心自己一走,林语堂会受别人攻击,他在致许广平信中一再说:“我只怕我一走,玉堂要立刻被攻击,所以有些彷徨”。又说,离开厦大去广州,“别的都不成问题,只在对不住玉堂”,完全出于对林语堂的支持和爱护。但由于人事倾轧,鲁迅最终离开厦大。直到1927年3月,国学院停办后,林语堂才离开厦门到武汉,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

(作者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编:李弢

月令歌其三

(流传龙海)

正月正,牵新娘,入大厅;

二月二,桃仔花,红记记;(红记记:红艳艳)

三月三,田头田尾担;

四月四,观音佛祖人搬戏,(搬戏:指酬神演戏。)

五月五,扒龙船,长短渡;(扒龙船:赛龙舟)

六月六,牵水牛,拍碌碡[na2tak8];(碌碡:平整水田的农具)

七月七,桃苨[to2ni1]乌,龙眼必[pit7];(桃苨:桃金娘。必:桂圆果熟透裂开;必,开裂)

八月八,拔豆藤,抾[khio5]豆屑;(抾豆屑:捡豆荚)

九月九,放公箐,满天吼;(公箐:风筝)

十月十,尖仔米饭胀甲扳白目;(尖仔米:晚稻。扳白目:翻白眼)

十一月十一,楼顶楼下抾着拭[khioh7 tioh8tshit7];(抾着拭,指找机会擦拭,指年前彻底大扫除)

十二月十二,灯猴扫帚买勿会离。(灯猴:形似靠背椅的竹编或木制小灯架,内置一小油盏,点火照明,通常挂在大厅神龛旁边的墙上,有公母之分,每年除夕烧旧换新,称“烧灯猴”。买勿会离:买个不停,指年前忙于备办年货、预备过年。)

(张嘉星供稿)

猜你喜欢

厦大林语堂方言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厦门大学:一场流动的圣洁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执此长情
探访林语堂故里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