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创新

2011-11-17金惠萍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思考创新

金惠萍

[摘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学生党支部建设 思考 创新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从1990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研究新问题、交流新经验、拓展新思路、作出新部署。2009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使我们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必要性有了深入的理解。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高校“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大学生的重要渠道,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高校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党依靠大学生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各项决定、决议,贯彻落实到广大的青年学生中去,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去,保证人才成长的正确政治方向。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按标准和程序发展学生党员;经常听取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广大同学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大学生党支部反映到学校党委,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2.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意义。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和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重要标志。当前的大学生党员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成长于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条件下,他们积极向上、思想解放、个性意识强、自我期待值高,但阅历浅、受新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影响较多,缺乏对党的深刻认识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教育,对事关大局的一些理论问题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不稳定因素多,识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较弱,容易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俘虏。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完成高校根本任务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在大学校园培育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增强大学生的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人才,全面加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3.有助于发扬党内民主,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基层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基础,是党内民主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就是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组织对党员的服务,最根本的是政治服务。大学生党员是我党的新生力量,是持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实践主体和人才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决定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的民主建设,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民主素质,对推进党的民主建设,其意义更显深远。同时,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的民主建设,保障大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生事务,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也具有工作层面的现实意义。

4.有助于培育优良党风,以党风促校风带学风,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

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其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素质修养都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党建为核心,在大学校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是培育高校优良党风,以党风促校风带学风的基础性工程和助推器,因此,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以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用科学的理论熏陶党员、用优良的作风影响党员,用正确的言行影响党员,把创先争优活动在高校有效落实。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支部是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发挥其职能的基础环节。高校对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一向比较重视,但随着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生党员的大力发展、学生个人特点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学生党支部成员构成情况多样化

随着学生党员的大量发展,各个层面的学生党员数量都在增加。高校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就本科生党支部而言,支部内部的党员来自不同的班级和专业,有的支部由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组成。研究生党支部内部的党员,不仅在专业上有所差别,在年龄、阅历、性格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研究生党员入学前曾经有过工作经历,有的已成家生子,有的年龄较大。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沟通交流,影响了支部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学生党支部建立模式较为单一

学生党支部的建立模式一直以来都被大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忽视,没有对此进行深入地探索。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是本科生、研究生一般采取建立党支部的模式。然而,这种单一的建立党支部的模式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3.大学生党支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培养,轻入党后的教育”现象

在发展党员前,对发展对象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学习教育,参加学校党校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班、党章学习小组等,但发展后认为任务完了,放任自由,忽略了大学生党员的再学习教育工作,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 入党后松一半”,不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损害了党员在大学生心中的形象。

4.注重党员发展数量,忽视党员质量现象

随着高校的新一轮扩招,学校规模日益壮大,学生人数激增,使学校的党员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加之,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数量往往是各项评比指标与评优评奖挂钩,故而学校放宽条件,更多的学生加入党的组织。但是由于缺乏严格把关,党员质量没有得到好的保证,出现个别学生党员干部思想不稳,甚至违规违纪,在学生当中造成极坏影响。

探索和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同时规定了五个主要职责,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

1.创新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高校应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及生活、学习的不同特色,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做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以年级、班级为主设置党支部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学生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如在学生公寓和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几个学生寝室或社团的党员成立一个支部或党小组,有利于学生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可以在研究室或科研团队中成立支部,支部建设工作结合学业特点和专业特色,有利于吸引研究生党员的参与,使支部成员在目标、时间、空间上高度统一;还可以尝试打破年级界限,不同年级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高年级党员带动低年级党员,强化交流和教育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开展更贴近实际的支部活动,使组织生活与学习活动,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互相统一、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2.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模式,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抓好党员的质量建设,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做好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在积极分子培养中,早选苗、选好苗、早教育、早培养,及时将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学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员的预备期切实抓好发展后的教育环节,继续执行培养人制、汇报制、评估制和群众监督制。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党员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青年党员。积极探索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基層、深入群众,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及“三下乡”服务活动,让学生党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加强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从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购置了电脑,网线也架到了学生宿舍。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党建工作的空间,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发出更多为他们所关注、所能接受的信息资源,利用QQ群、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板等开展党员之间的交流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宣传党的知识。可在学校网站党建主页上展示支部党员风采。可以建立网上党支部、网上党校、党支部论坛,为学生党员和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可以倾诉、交流思想情感的场所;学生假期也可以在网上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等,从而拓展党支部理论学习的阵地,增强理论学习的自由度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4.

[2]应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

[3]庞晶.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5.

[4]何木喜.浅谈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5]刘胜.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6]杨冬磊.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党的建设,2000.

[7]陈国荣.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理念探索[J].传承(原广西党史),2007(7).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思考创新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