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策略探微
2011-11-17杨晓红
杨晓红
[摘要] 笔者认为在学校开设延安精神教育课程,要使其收到实效,应该注重其教学策略的研究。本文作者從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前准备策略、教学方法选择策略、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实践教学策略以及课后评价策略五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延安精神 教育 教学策略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继承和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震撼力和感召力,延安精神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学校开设延安精神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02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向全国发出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的号召后,延安精神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已经开始走进了学校的课堂。笔者认为注重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是提高延安精神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活动方式的总和,主要包括课前准备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实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策略五个方面。
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前准备策略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确保教学的有序性以及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可让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方向,树立信心。[1]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2]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1]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首先要组织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研究延安精神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然后围绕总目标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目标不能定的大而空,而要实实在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如在讲授延安精神的内涵之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能够讲述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深刻领会艰苦奋斗的实质和内涵,并能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自我反省。
2.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为确保延安精神教育的实效性,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广泛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教学素材。如《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传》、《解读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延安传奇故事》等;经典影视作品,如《恰同学少年》、《长征》、《延安颂》、《保卫延安》、《八路军》、《张思德》、《大生产运动》等经典影视作品或纪录片;革命歌曲,如《七律·长征》、《东方红》、《南泥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解放区的天》、《黄河大合唱》、《大生产》等;革命故事、新时代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及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诗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贺敬之的《回延安》、《白毛女》等,与延安相关的史实和历史人物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方面有关的资料等。总之,课前大量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是上好这门课的基础和前提。
3.教师理念的提升与教学组织方式的确定。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决定该课程能否收到实效的重要保证。在开课前要给任课教师讲述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情境体验教学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以及教学设计原理、主体性教育理论等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使其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种策略的关系。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或大班集体讲授或小班授课。
4.规范性的教案的编写。为了保证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对教案的框架进行总体的设计。教案中除了包括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以外。还增设了三个栏目,如推荐阅读、推荐影视作品、推荐歌曲、推荐故事等栏目,以促进教师提高教案备写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方法选择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学生更喜欢影视作品播放法、革命歌曲演唱法和文学作品赏析法、故事讲述法等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上。
1.影视作品播放法。与延安精神相关的影视作品当中有的是再现史实,创设情境,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延安时期的历史。如《延安保卫战》中,在延安的真实环境里,用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再现了1947年保卫延安的历史画卷,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每一个场面都忠于历史,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播放《大生产运动》时的视频资料,同样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有的影视作品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如《张思德》、《恰同学少年》、《白求恩》。还有一些体裁相似,背景相同的影视作品,但剧中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反差。针对这类影视作品教师可以选择每一部作品当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片段进行对比播放。让学生感悟作品的深层含义。在播放的同时教师还要讲授相关的史实,引导学生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2.文学作品赏析法。引入文学作品赏析法进行延安精神教育,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使其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延安诗人曹谷溪说:“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充满浪漫精神的诗性的土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她召唤、培养的一大批中国现代最具先进文化代表性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也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众所周知的毛泽东的作品《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愚公移山》、《沁园春·雪》、《给彭德怀同志》等,陈毅的诗词作品、贺敬之的《回延安》等作品。教师采用文学作品赏析法进行讲授时,要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从艺术欣赏的眼光去回味每一句诗词,每一个字,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延安时期的生活与革命情怀。赏析活动使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经典诗词的赏析过程中领悟延安精神的人文美,史实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培养他们正确的理想、态度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杜拉说:“言语示范被广泛地使用,因为用词可以传递无数的行为,而这些用行为本身来表现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3]。
3.故事讲述法。为了避免理论讲授的枯燥无味,结合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较差的实际,我们还指导教师采用故事讲述法,让学生在聆听先辈或是同龄的事迹时,激发自己上进的动力和学习探究延安精神的热情。采用故事讲述法时,在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上,在讲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节内容时,老师除了搜集延安时期革命先辈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外,还将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故事也搬进了课堂。如“脚烧不知痛”、“争论杀毛驴”、“三次问群众”等。除了这些故事外,有的老师还将铁人王进喜、焦裕禄、许振超、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道德楷模徐本禹;2007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一硕等道德榜样的真实故事引进课堂。采用故事讲述法对延安精神进行阐释,使延安精神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楷模,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4.革命歌曲演唱法。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針对着心情。”李斯特说:“音乐是不加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据不完全统计,仅抗战时期的革命歌曲就有3000多首。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革命歌曲不断创作和传唱的过程。延安时期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时期,也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时候,《大生产》、《兄妹开荒》、《南泥湾》、《延安颂》、《解放区的天》等革命歌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延安时期,边区军民为了克服敌人的封锁,自己动手、纺纱织布、开荒屯田,克服困难、丰衣足食的生产场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歌曲中我们既能看到军民大生产的热闹场景,也能感受到三五九旅官兵艰苦奋斗开发塞上好江南的与天斗、与地斗、战天斗地的勇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感染着学生。通过对这些歌曲的赏析,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运用革命歌曲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枯燥的政治说教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革命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走进历史,与革命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心灵深处激发起学习延安精神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
要上好一堂带有思想政治教育色彩的课,教师是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一旦获得适当的强化,如赞许、表扬等,就会增加其强度,增强其再发生的可能性,并逐渐巩固起来而成为牢固的良好习惯。[1]为此,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尊重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发现学生中涌现出的良好的行为,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情感人,以活动来带动他们参与,以任务来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在延安精神教育的课堂上老师要争取给较为内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平等讨论、学习的机会,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学生之间有大致相同的经历,大致相似的心理特征,有时他们之间的讨论与谈话更易触动对方的心弦,更易被理解、被接受。讨论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延安时期的历史以及延安精神实质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影视作品中一些典型事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当学生讨论得很激烈的时候,我们指导教师,不必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与评价,应根据价值澄清理论让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到课外,让延安精神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时刻回荡在学生的脑中,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延安时期的历史以及延安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教学策略
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部分学生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革命旧址,开展实践教学,实施现场教学,去实地参观之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是当地的风土人情资料。到实地请讲解员进行讲解。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大多采用的是“说、学、逗、唱”为一体的讲解模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延安时期史实的了解。
延安精神教育的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二是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1]延安精神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在对学生行为和思想变化情况的考核评价,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不适合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的。因此,我们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一是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适度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日常行为进行记录与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道德学习和道德实践为自己打分。他人评价主要来自同学和老师。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演讲、辩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情感倾向;同学们通过该生日常的行为表征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谐相处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道德修养方式,并向慎独的境界努力。
二是写实性的“档案袋”评价方法。要求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实记录每一位同学在讨论、发言以及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并及时为其打分,等到学习结束后再汇总统计。当然这种方法只能起到一个参考作用。最重要的评价还是应该来自学生个人和他人对其日常思想和行为的评价。
对老师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评教和同事之间的互评。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主要是组织教师去听课,然后开展评课活动,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其教学情况进行匿名打分,然后汇总。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15,331,332.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5.
[3][美]班杜拉著,郭占基.社会学习心理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39.
作者单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