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院校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创新
2011-11-17张巨武长孙馥蓉
张巨武 长孙馥蓉
[摘要] 新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分层次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创新、课内外教学活动结合、情感和人文素养、评价体制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系列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对于构建新升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新升本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文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B002。
20世纪末,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新升本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支重要力量。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各种原因,生源质量、学生结构、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老牌、重点院校学生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研究和探讨新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符合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分层次教学管理
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客观上存在生理、心理、性格特征、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按照自然班不加区别地进行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既挫伤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打击了英语底子薄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造成英语教学的低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多需求的系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在基本教学活动设计中,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英语水平(Jeremy, 2000)。
根据学生入学时高考成绩和入学后分班水平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A、B、C(或快、中、慢班)三个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班,不同级别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目标要求、教材选用、学分和课程设置上都有区别。另外,引入竞争机制,在分级教学中,鼓励不同层级学生互相流动,每学期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实行滚动机制,A班后N名学生和B班前N名学生进行调换。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允许A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提前完成四个级别大学英语学习任务,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选修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作业也实行A、B、C不同程度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相应的作业、任务完成;考试采用针对不同级别的试题和评分要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改革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实际,实行“4+1+1+X”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2+1+1”四年不断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学生一进校就分学期进行针对性专项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在高年级学生中,按不同院系、专业进行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训练。只有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发展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所谓大学英语教学“4+1+1+X”教学模式改革,是指非英语专业学生每周实行读写教学4学时,听力教学1学时,口语教学1学时和自主学习X学时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作为对两年四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2+1+1”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英语教学模式,是在两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通过公共选修课、跨系选修课、网上选修课等形式进行后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或熏陶。
课内外教学优化整合
语言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造成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高耗低效、“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只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忽视了第二课堂和语言实践环节的课外教学活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超越时空限制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资源,不能满足个体自主学习的需要,无法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场所和环境。为了全面提高新升本院校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语言学习机会(欧阳建平,2009)。
本文所指第一课堂教学,即常规意义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进行大学英语读写综合教学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指常规课堂教学以外利用自习、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的大学英语学习和学生自主进行的英语学习活动,包括:讲座、报告会、专项训练(如,语音专项训练、写作专项训练、四/六级专项训练、考研专项训练、英语知识竞赛等)、专业英语学习(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科技英语学习)、文学作品赏析/影视音频节目欣赏、自主中心学习、上网学习等;第三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指参与和体验语言活动的语言实践,诸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诗歌/美文朗诵、英汉翻译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经典影视剧对白配音比赛、双语教学实践、导游模拟比赛、系院英文介绍、涉外志愿者服务等(歐阳建平,2009;刘金侠,2009)。
通过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会学习策略,渗透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对第一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必要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第三课堂教学活动则最终服务于语言应用的目的,采取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各种活动进行语言实践,提供语言使用情境,体验语言应用。大学英语第一、第二和第三教学活动相互配合,互为促进,就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外国语文的大学英语教学,既具有工具性、交际性,又具有人文性。对新升本院校的学生,掌握一门国际语言技能重要,通过该语言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更为关键。立身以立德为先,当前形式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独立思考和是非辨别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国家。英美文化注重以人为本,其人文主义思想浓厚。加之教材编者在选择材料时,精心挑选具有现实性、教育性、感染性的题材,使得这些英语教学材料感人肺腑,发人深省,能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健全学生人格,引起学生强烈的思想、情感共鸣,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人格修养(张巨武,2009),促进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评价激励机制
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制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和保障。语言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期末一次考试,很难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尤其是发挥形成性评价对语言应用和实践的评价、促进作用。只有综合考虑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完成任务情况、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和各种英语知识比赛、英语实用能力竞赛、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才能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语言实践和训练,实现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新升本院校从一开始就要着力改变单一死板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激励性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手段方法等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增强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
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等;评价内容不仅涉及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涉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道德素养。除了书面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例如:进行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查词典比赛、写读书报告等。现代理念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作用,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J].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0 (8): 127-128.
[2]陈琳、王蔷等. 全日制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82-85, 120-123.
[3]刘金侠.网络教学环境中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外语学刊,2009(4): 119-122.
[4]欧阳建平.构建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综合培养模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46-51.
[5]张巨武.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和谐文化构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10): 108-110.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