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二)
——试论淄博窑的历史内涵
2011-11-17高岩罗孝宗英杰
高岩 罗孝 宗英杰
中国陶瓷馆 淄博 255033
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二)
——试论淄博窑的历史内涵
高岩 罗孝 宗英杰
中国陶瓷馆 淄博 255033
(接第二期)
2008年8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批准“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作为地域品牌使用。这对淄博陶瓷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1】。淄博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与淄博互相成就,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淄博陶瓷,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淄博窑”这一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4、隋唐宋元时期。
隋代,寨里窑继续烧造青釉瓷。
唐代,淄博的另一个窑口,今淄川区的磁村窑异军窑起,开始大量烧造各种瓷器,以产黑釉为主兼烧青釉、酱色釉瓷器(见图十),并有烧成茶叶末色。
宋金时期,磁村窑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烧造规模日益扩大,品种迅速增加,影响不断提高,从磁村向四周快速扩展。周边的博山大街、八陡、山头、坡地和西河以及周边地区等也深受其影响,大量烧造各类瓷器。此时期烧造的产品可分为几大系列:
图十一
①白瓷,包括剔花、划花、刻花及光素的白釉瓷器。器型有碗、盘、灯、双系罐、钵、盏托、壶和炉(见图十一)等。大碗里心有一圈刮釉,具有北方地区瓷器的共同风格,主要是民窑产品。但淄博窑为北宋王室烧造过贡瓷,却是不争的事实。《宋会要辑稿》一书记载,“北宋时期在开封设‘建隆坊’,专门有瓷器库,掌受……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当时饶州(今景德镇),定州(今河北曲阳,古定窑所在地)是北宋著名制瓷中心,把青州与饶州、定州并列,说明在宋代青州也应是一处制瓷中心,但直到今天,青州(益都)境内也未发现古窑址。而淄博与青州接壤,在宋代淄博的淄川、博山地区统属青州所辖。故文献中记载的青州贡白瓷,应该就是淄博窑(磁村)所产白瓷。北宋王朝南迁之后,淄博地区连同江北大部地区成为金国属地,尽管此时淄博窑的陶瓷烧制技术和工艺仍在发展和提高,并创烧出多种陶瓷新品种,瓷器品类质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成为江北著名窑场之一。但因史学家多为汉民族,因受正统观念影响,金国作为异邦,其成就根本无法记录在案,写入史册,故南宋之后的历史档案中找不到淄博窑的记载,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在故宫旧藏的白瓷中有没有实物资料,因目前还没有人专门去研究和整理,结论不得而知,随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相信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纹)。黑釉中铁的含量高达8-10%左右,乌金釉可达13%,而酱色釉中含铁量则稍低。造型多样,有梅瓶、玉壶春、各种造型的碗、盘和罐等。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五
图十四
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一种俗称线条瓶、线条罐的粉杠瓷,冯先铭先生在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中这样描述到:“淄博窑最具代表性的是黑釉的线纹罐(见图十二)及少量的缸、钵。这种装饰在河北、河南诸窑中都可见到,而淄博窑产品质量最好,釉黑而光亮,釉下立粉成竖直线纹。排列方式多种多样,为淄博窑独特风格”。对淄博窑的粉杠瓷给予了高度评价。
③结晶釉瓷,包括雨点釉(也叫油滴釉)、兔毫釉和茶叶末釉瓷器,此三种釉均为宋代名釉。
雨点釉:因其黑色釉面上满布闪烁银光的小圆点,称“雨点”或“油滴”,日本则称“天目”,雨点的形成是釉面气泡排出富集铁的氧化物析晶所致。器型主要是饮茶用的盏(见图十三)和碗为多。
兔毫釉:以黑色或茶褐色釉面上排列的针状细纹犹如兔毛而得名。形成机理与雨点釉相同,唯烧成温度比雨点釉更高,达1300℃以上时,富含铁质的部分垂流成条纹,即形成兔毫釉。器型以碗(见图十四)和盏为多。
茶叶末釉(举例见图十五):其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颇似茶叶细末,因而得名,其形成机理是釉中的铁、镁与硅酸化合而成的结晶。
这三种结晶釉品种,在磁村窑、博山大街窑、八陡窑等处均能烧制。
图十六
图十八
图十九
④三彩瓷器。三彩属低温釉,可以一次烧成,也可以先烧素胎,再施釉二次烧成。其颜色不仅限三色,一般以绿、黄、白为主,故称三彩。淄博窑在唐代就烧制三彩器,到宋金时期更是大量烧制,器型多样,造型讲究,有钵、缸、碗、罐、灯(见图十六)、枕(见图十七)、供器、人物雕塑等等,均为实用器,这与河南巩县三彩多为明器不同,是淄博窑的特色之一。淄博窑宋金三彩的成型工艺有手工拉坯、手塑、模制、粘接、镂空等,也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装饰工艺丰富多样,刻花、划花、模印、剔花均有表现。
图十七
⑤绞胎瓷,也称“搅胎”、“绞泥”,系用白、褐两色(或多色)泥料相间搡合在一起,然后按照需要切成泥片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或全器利用绞泥成型,再施釉烧成呈绞纹的器物。按泥料绞合方式的不同,可形成木理纹、锦鸡翅纹、羽毛纹等名称。磁村窑曾大量烧制,实用器具多,有碗(见图十八)和枕等器型。大碗近尺,小碗两寸,且胎体轻薄,釉色光亮,为淄博窑地方特色之一。
⑥白釉红绿彩瓷,是指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进行装饰的品种,为釉上彩。釉上彩均为二次烧成。淄博窑在宋代就已创烧出白釉红绿彩品种。其制作方法是:先施白釉烧成白瓷,然后再在施红绿诸彩,入低温窑彩烧(也叫烘烤),温度在700-900℃左右。这种釉上红绿彩瓷,过去习惯上称之为“宋加彩”。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宋代淄博窑的白釉红绿彩瓷与清末民初时期大量生产“红绿彩”不同,这时的“红绿彩”是淄博民间的俗称,为典型的釉下彩。
指出的是,宋代淄博窑的白釉红绿彩瓷与清末民初时期大量生产“红绿彩”不同,这时的“红绿彩”是淄博民间的俗称,为典型的釉下彩。
⑦白釉釉下黑彩瓷,俗称“白地黑花”,其工艺是在成型的胎上,涂一层洁白细腻的化妆土,再用黑彩绘画纹饰,然后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烧制,黑白两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是当时重要的装饰技法之一,此技法与河北磁州窑相同。器型有玉壶春瓶、梅瓶、枕、双系和四系罐、碗、盘、缸、炉、盆等。
图二十
⑧青瓷,此时期青瓷器仍在烧造,器型也为传统的玉壶春、梅瓶、双系和四系的罐等各种实用器,装饰也以刻花、划花为主。造型古扑,典雅自然。
元代时期,淄川坡地、万山及颜山镇、八陡等地窑场在前代基础上继续烧造传统产品。但器物一般都浑厚体重、装饰单调,以黑釉、白釉釉下黑彩器多见。元末,淄博地区兵燹天灾,民不聊生,陶瓷业遭到严重破环。雨点釉瓷、茶叶末釉及前代优秀技艺均失传,著名的磁村窑一蹶不振。
图二十一
图二十二
5、明清民国时期。明代初年,淄博地区陶瓷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发展。主要产地集中在颜神镇一带,规模较大的窑场有李家窑、北岭、山头、窑广、八陡、福山、西河等。明嘉靖时期颜神镇窑业空前繁荣,“陶者以千数”,四方商贩,聚集于此,八陡窑以生产琉璃瓦独擅其能。明天启年间西河窑场殊盛,有窑百座,产缸、盆、及黑釉碗等。业陶者在村东建窑神庙。明崇祯时淄川大昆仑西山一带发现白釉石(白药石),继此颜神镇附近窑场用以制做白釉产品。明末清初战乱频繁,淄博窑业遭到破坏,但清初顺治年间颜神镇陶瓷业就迅速恢复,镇内大街南、李家窑及山头、窑广、八陡等窑场日盛。康熙年间进一步发展,镇内窑货设市,山头、西河村窑货有市所,产品销周围数县,“百里之外乡村僻址有其纵迹”。1665年颜神镇人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成书,对当地陶瓷、琉璃、煤炭生产作了较详细记载,是一部研究博山清代早期陶瓷历史的重要著作。1670年叶先登纂的《颜神镇志》成书,其“物产”篇对当地陶瓷记载颇细。乾隆年间陶瓷业空前兴旺,北岭、务店、山头、窑广、八陡、福山为当时7大窑场,产品各俱特色,争奇斗妍。博山城内商旅辐至,已成为相当繁盛的陶瓷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山头镇窑场集巨资新建窑神庙于村北,其建筑甚是壮观,迎壁以陶瓷壁画装饰,匾额楹联及各处布置华丽精巧,当时艺术之工与窑业盛况可见一斑。1869年欧洲人阿·威廉逊到博山参观考察陶瓷业,后在《北中国旅行记》中对博山陶瓷业作了评介。光绪年间胶济铁路、张博支线全线通车,博山、淄川部分外销产品始用铁路运输。1905年山东省工艺传习所总办黄华委古董商王子久于博山下河街(今博山消防队附近)设立工艺传习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这是山东第一个官办窑厂。次年,博山县成立商会,窑行、炉行为分会。1909年山头窑匠侯兆良试成茶色、燎绿、燎蓝颜色釉。次年,陶瓷艺人陈希龄在博山工艺传习所研制成功茶叶末釉,使失传数百年的这一历史名釉恢复生产。1911年,博山工传习所研究白瓷、烤花,出品尚佳。清晚期民国到建国初期,是淄博窑由古典陶瓷艺术向现代陶瓷艺术过渡的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东大鱼盘”(见图十九),是日用盛食器皿,鱼为手绘,各不相同,活灵活现。
6、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陶瓷的深厚底蕴与潜质开始迸发。以1963年全国第一条日用陶瓷隧道窑的研制成功为标志,中国陶瓷生产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之后,全国第一条链式烘干机,全国第一台大缸成型机相继问世;淄博陶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品种花色不断推陈出新,先后自主研发出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见图二十)、合成骨瓷、精炻器、华青瓷等高档精细瓷器制品,在国内陶瓷界引发强烈震撼。其中合成骨瓷、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二、三等奖;系列精炻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三等奖;高石英瓷在第十五届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夺得我国日用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枚创造发明国际金奖。淄博陶瓷已成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家机构和单位之首选。特别是为建国50周年设计的“中华龙”系列瓷器(见图二十一)和为建国60周年设计的“凤舞和鸣”系列瓷器已成为我国标准的国宴用瓷。另外,国家、省及部委委派淄博主持制定了四个国标,两个部表,五个省标,说明淄博陶瓷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淄博的艺术陶瓷也得到长足进步,先后试烧成功油滴黑红釉瓷、茶叶末釉瓷、高温花釉瓷和立粉装饰瓷。淄博的刻瓷艺术在国内陶瓷界更是独树一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刻制礼品瓷上千件。刻瓷艺术(举例见图二十二)已成为淄博陶瓷一大艺术特色。
三、结语
陶瓷,承载着淄博万年历史文化的根脉。靠“当代国窑”品牌引领这一传统产业升级,为现实社会发展继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当代国窑”品牌的价值所在。我们挖掘、研究淄博国窑文化就是为了使“当代国窑”品牌根深叶茂,发挥更大作用【4】。
“当代国窑”品牌得到了全国各陶瓷产区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国家工商总局已批准“淄博陶瓷”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既是对淄博陶瓷历史文化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是对未来发展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其核心是坚持争创海内外最高水平,引领淄博陶瓷行业奋发前行,使这一古老的文化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推动淄博陶瓷产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陶瓷,这种火与土的古老艺术,在淄博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必将重绽异彩,铸就淄博深厚历史文化与独特工业文明的新辉煌【5】。
[1][5]节选自中共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清利同志在《当代国窑》一书中的序言。《当代国窑》郭利民主编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2]本文新石器时代部分节选自,淄博中国陶瓷馆罗孝同志的《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一文,待刊。
[3]张光明《海岱地区文明形成进程的考古学研究》《管子学刊》2004年第1期。
[4]节选自2009年7月2日,山东省陶瓷公司经理、淄博中国陶瓷馆馆长、淄博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韩克新同志在“淄博国窑文化历史渊源及当代价值研讨会”上的讲话。
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