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培训体制 减轻农民工就业压力
2011-11-16廖可康
廖可康
一、农民工的现状
当前,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返乡,是多年未见的一个新情况。他们的工作生活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农民工的忧虑
农民工的工资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如何开辟就业门路?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怎么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返乡农民工的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如何保障?这一系列新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因为它们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喜怒哀乐,也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农民工的期盼
部分农民工反映,现在就业形势不好,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企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有更多渠道了解招工信息,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更多劳动技能,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访谈农民工情况显示,返乡农民工不愿意“回乡种田”,因为务农“挣不到钱,养不了家”,带着“还要到城里来”的心态,却存在“不知道到哪里打工”的现实困惑。
四、探讨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困境
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就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政府宜联手,加强适时信息的收集和沟通,早做预案,多管齐下,积极引导。
2.加强农民工输出大省与输入地适时信息对接,努力掌握农民工的流向和流量。
3.输入地尽快完成建设项目用工量的计算,并明确所需工种,将这些用工信息及时反馈给输出地政府部门。
4.输出地政府根据输入地所需工种、人数,就地开展培训,并对在原地受训农民工实行补贴;培训结束后,由当地劳务输出部门成建制地向输入地输送,以便使得农民工流动处于有组织的可控状态。
5.对返乡农民工,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尽可能创造岗位,留住一部分有家庭牵挂的、上了年龄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农民工输入地也应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建筑业领域,可以采用相对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两班改三班、夜班不加班等形式,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6.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训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文明礼仪培训。
7.整合国家现有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平,实现跨地区间的培训合作等。
8.鼓励企业参与培训。
9.建立对青年农民工的农村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机制。
(作者單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机电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