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11-16李诚,黄勋
李 诚,黄 勋
(苏仙区林业局, 湖南 郴州 423000)
苏仙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 诚,黄 勋
(苏仙区林业局, 湖南 郴州 423000)
本文通过调查苏仙区油茶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比较发展模式,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和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优化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油茶; 产业发展现状; 探讨; 苏仙区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而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料树种,为全国最大的经济林树种。湖南油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1]。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 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和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是理想的保健食用油。榨油后的茶枯和茶壳是提取茶皂素、糠醛、制抛光粉、活性炭和生产高蛋白饲料的优质原料。发展油茶产业可以增加食用油供给,减少进口依赖,有利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生态安全;茶油产量增加,还能改善我国食用油结构,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油茶大多生长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油茶产业,可促进其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林农收入水平,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1 苏仙区地理概况
苏仙区地处湖南南部,南岭中段骑田岭北麓,位于郴州市东侧。地理座标为东经112°53′55″—113°16′20″,北纬25°30′21″—26°03′29″。全区土地总面积134405hm2,其中林业用地9505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0.7%。苏仙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区平均气温17.8℃,最冷月为一月,日均温5~9℃,七月最热,月均温29.3℃,年较差23.4℃。极端低温-9.0℃,极端高温41.3℃,日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的天数为245d,有较积温5566.3℃,年均无霜期290d。年均降水量1466.5mm,年均蒸发量1526.7mm,年均相对湿度80%。年均日照时数1568.6h,日照率37%。具有热量充沛,雨量丰富,无霜期长的特征,很适合茶树的生长[3]。
2 苏仙区油茶资源现状
根据“十五”二类资源清查数据,苏仙区老油茶林面积12417hm2,其中粗放经营面积9143hm2,一般经营面积2991hm2,高度集约经营面积仅283hm2,分别占73.6%、24.1%、2.3%[4]。由于生产投入少,长期粗放经营,平均产茶油约2kg/667m2。因效益较差,群众把低质低效的老油茶林改培了杉木等用材树种,所以保存面积相对减少。但自从2007年以后,苏仙区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意见》,特别是2008年全国油茶产业现场会成功举办以来,全区发展油茶积极性高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招商引资方式,苏仙区涌现了培育油茶的企业8家,大户36户,陆续新造油茶幼林1800hm2,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3200hm2,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油茶产业的发展。
3 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油茶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收期也相对较长,而且易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如良种、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苏仙区油茶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3.1产业发展规模较小,产量和效益不大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大部分油茶林分山到户,经营者单兵作战,不愿意投入,也不垦复施肥,油茶林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加上大部分的油茶林已步入老龄阶段,受长期粗放经营、病虫害及森林火灾频发等因素影响,致使产量低下、效益不高,老油茶林平均仅产油2kg/667m2左右。相比良种油茶林平均产油50kg/667m2左右的目标,还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
3.2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全区良种壮苗推广应用还处于不太规范的自发状态,栽培和加工的科技含量都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3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油茶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油茶新造投入资金较大,三年需投入约30000元/hm2,一般农户难以承担,财政投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 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一般来说,一种农业产业的形成,首先,要有商品化的目的;其次,要有集约化的手段;第三,要有产业化的目标。通过整合产业的土地、资金、科技、品牌等要素,运用市场规律,使各要素有机的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流动,并以此能确保产业链完整和效益最优化。从近几年国内油茶产业发展的过程来看,虽然,在良种和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但是,要使油茶成为一个大产业,真正为社会、为群众创造财富,必需探索出一条适合油茶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4.1油茶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我国油茶产业目前发展的模式有:农户承包经营、龙头企业(租赁土地)+基地、龙头企业(土地入股)+基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五种模式各具特色,相比的优缺点见表1[5]。
表1 油茶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缺点模式优点农户承包经营产权清晰龙头企业(土地租赁)+基地大规模标准化种植和生产,成本低、效益好。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龙头企业(土地入股)+基地大规模标准化种植和生产,成本低、效益好。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土地使用权上产生纠纷的可能性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对企业资金规模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龙头企业+基地”式要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可以依靠合作的力量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效益较好。规模、抗风险能力和谈判能力远远高于承包经营式模式缺点农户承包经营难以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效益差。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和谈判能力差龙头企业(土地租赁)+基地对企业资金规模和管理水平要求高。要求有大片适宜种植油茶的林地。土地使用权上有产生纠纷的可能性龙头企业(土地入股)+基地对企业资金规模和管理水平要求高。要求有大片适宜种植油茶的林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原料收购成本比“龙头企业+基地”式高。原料来源不如“龙头企业+基地”式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有在利益上引起纠纷的潜在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说明一个事实,即决定油茶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有土地规模化程度和公司规模化程度(见图1)。
图1 油茶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油茶产业发展同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一样,在土地流转方面需要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或大户都是采用“租赁土地”的方式,每年租价在300~450元/hm2。租山造林便于老板管理是好事,但是占用老百姓的土地,老板与林农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有时甚至被激化,老板担心“茶果红了,群众的眼睛也红了”;群众一直担心土地被租后,利益受损,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存在的矛盾呢?
从图1可知,选择“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是上策,尤其土地入股的模式更好。但在苏仙区发展油茶产业的企业,如邦尔泰、玉泰农庄、天堂油脂、永和农庄、鑫合盛等,其土地规模化程度还不高,还得依靠苏仙区在城郊的优势,引导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因此,建议区政府出台更优惠的土地流转的若干政策措施,使之既体现土地本身的使用价值,又能保障企业和农民双方的利益。最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保障群众的利益最大化,才能最终让土地集约化。如湖南林之神玉泰农庄有限责任公司的鲜茶果“1234”比例分成模式可以推广,该公司采用“土地入股”模式破解土地流转瓶颈,减少企业与老百姓的争地矛盾。即土地入股占10%、专业合作社占20%、林农投入劳动力占30%、公司全额投入占40%。它实现了企业要茶果,林农要收入的目的,既解决在发展油茶产业中群众缺乏技术和资金的问题,又可解决老板担心茶果被偷的问题;既解决了群众就业,又维护了安全稳定,达到了发展油茶产业多赢的目的。该公司在岗脚乡河头村实行土地入股模式,已合作20hm2油茶新造林,涉及57户,234人。按照8年平均产450kg/hm2茶油,折9000kg鲜茶果,按单价2元/kg(除去采摘工资)计算,收入1.8万元/hm2。按土地入股占10%分成,则土地入股收入1800元/hm2。比较租赁土地收入按300元/hm2计算,那么,土地入股是土地租赁收入的6倍。还有这种紧密性合作方式,让农民与公司共进退,农民认真做好,公司管理得好,是好上加好,企业与农民双赢。该村20hm2油茶新造林,相比较每年多增收128元/人[(1800-300元/hm2)×20hm2/234人=128元/人]。该村20hm2油茶林地承包给5个大户管理,其它52户可以放心地做其它事业,如外出进城打工等。
4.2优化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4.2.1 鼓励与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建设,走集约化产业之路 联合周边几个乡镇的油茶种植企业或大户以及懂经营、善管理的茶农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产品营销,促进油茶生产组织化和规模化。规范合作社经营管理制度,明确社员责、权、利,让社员摆脱小农观念,培养合作互助精神,合作经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把合作社每年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经营性分红,只有参与经营流通的社员才能获得,以提高社员经营合作社的积极性; 加强对核心成员的培训,引导合作社建设属于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网络,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合作社真正成为林农致富的生力军,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4.2.2 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打造茶油核心品牌 种植和管理都是使用成本环节,只有产品销售才能带来收入,要赚钱,就必须有好的品牌。发展龙头企业,创立知名品牌,才能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是推动油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信贷方面给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倾斜,引导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改变目前油茶加工技术落后,出油率低及品质差,产品利用率不高的状况,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及市场化有机结合,为林农和企业大力发展油茶吃下“定心丸”。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市场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创新力度,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茶油核心品牌,使公司真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油茶,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4.2.3 加强技术服务,做好油茶示范,走油茶规范化种植之路 油茶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管理和采摘,是密集性的劳动力产业。要加强对农民栽培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广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栽培示范。要让林农了解并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合格的育苗工和种植工。北京三安公司与湖南林之神玉泰农庄公司于2009年在岗脚乡正合作试验三安油茶栽培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6],已取得较好的经验,要认真总结,积极向全区推广。
乡镇农校、职中、职业高等技术学院要开设油茶种植管理及加工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培训林农;要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聘请林业专家现场指导。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与企业或大户对接合作,科技人员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深入生产第一线,搞示范、树样板,切实有效地做好良种良法的推广。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林业技术人员应跟踪对接服务于造林地块和林农。同时,要建立油茶病虫害测报制度,切实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1] 陈永忠,王德斌,刘欲晓.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 (4):50-52.
[2] 石海云.加快浏阳油茶产业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5):67-69.
[3] 邓贤恕,等.苏仙区“十五”二类资源调查报告[R].2003.
[4] 邓运光,雷石生.苏仙区油茶低产林改造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7,24(2):37-39.
[5] 冯纪福.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模式选择要素研究[J].林产工业,2010,37(1):58-61.
[6] 张令玉.创新解“三农”特色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011-07-20
2011-08-06
S 794.4
B
1003-5710(2011)04-0084-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1. 04. 026
(文字编校:龚玉子,张 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