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际错误研究
2011-11-16周冠琼
周冠琼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际错误研究
周冠琼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通过对搜集到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90篇有效样本的分析,以语言迁移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经过自我更正、简单采访和认真批改等步骤后,仔细研究了由于汉语影响而导致的语际错误。这些错误可以被分为本体错误、词汇错误、句法错误和语用错误。每一类错误均有实例和错误原因的分析。
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语际错误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由于受汉语影响而导致的错误。按照Richards于1971年对错误的分类,由于学习者的母语干扰造成的错误是语际错误;由于目标语结构本身和语言习得策略所致的错误为语内错误[1](P183)。这里讨论的语际错误即指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受汉语的影响所致的错误。这种错误有时也会被表述为由于母语负迁移所致的错误。究其原因,正如Lado曾在他的《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中所指出的那样:人们习惯将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形式和含义以及形式和含义的分配方式迁移到第二语言和文化中——不仅在使用第二语言及在该文化环境中进行交际时,也包括在理解和掌握第二语言和文化时[2](P4)。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是语言迁移理论。尽管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迄今并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概念。笔者倾向于Odlin的定义,即语言迁移是由于目标语和学习者先前所学语言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异点而导致的影响[3](P27)。
二是错误分析理论。包括错误的界定,错误对学习者的作用的研究,产生错误的根源和错误分类的研究,纠错策略的研究等。笔者采用杨达复先生在其所著《英语错误型式分析》中关于错误的定义,即错误是指语言产出中违反标准英语形式的某些成分或成分组合[4](P107)。Corder认为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可以反映他目前阶段掌握的目标语系统的水平。
在进行错误分析时,我们通常采用以下步骤:采集样本;辨认错误;描述错误;解释错误;评价错误。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实验者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中选取了3个行政班共95名学生参加本次实验。受试者的母语均为汉语,英语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最终,笔者搜集了90份有效样本。这里的有效,是指写作完整、基本切题的文章。
(二)实验目的
实验是为了证实笔者的两个假想:其一,语际错误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中占较大比重。实验意在找出语际迁移错误和语内错误的比例。其二,语际错误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当然,由于笔者研究的是书面表达,语音迁移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三)实验方法
笔者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包括:写作任务;自我更正;错误辨认;简单采访。具体分析如下。
1.写作任务
所有的受试者要在30分钟内完成120字的文章。他们可以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1)Dream and Reality;2)A(n)____That Impresses Me the Most;3)An Application Letter(Supposing you have just seen in the newspaper an advertisement offering a job in a certain company.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job and think you are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Then write a letter to the company to apply for the job.)。题目的形式和对文章体裁的要求各不相同,而且受试者事先也没有被告知实验的目的,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自我更正
在受试者完成写作后,实验者给了他们10分钟的时间来更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Corder(1971)认为,由于粗心、精力不集中或疲劳等原因造成的不准确的表达式失误(mistake)而非错误(error)。
3.辨认错误
95名受试者的作文在给定题目40分钟后都被笔者收回,但其中有5篇结构明显不完整。因此,笔者实际搜集到的有效样本为90篇。笔者辨认样本中的错误最为费时,难度也最大。首先,笔者根据上文提到的杨达复先生关于错误的定义,将样本中不符合标准英语表达形式的成分列出。其次,根据对错误可能产生的根源的分析,将错误合理分类。
4.简单采访
此环节的设定是为了帮助笔者界定一些错误的性质。对于不容易界定的错误,笔者就以下两个问题对受试者进行了简单采访:1)请将你决定这样表达时思考过程加以描述;2)这样的过程你认为和汉语的思维或表达有关系吗?
“此在”之本真生存,是对本己能在的先行筹划,是对身体本能需求的满足,是不带功利目的的生存活动。在有限的生命中,技术对人类自身所蕴含的内在潜力进行揭示,承担下“此在”之生存的意义去通达“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劳动被机器的大批量生产所取代,身体的能量因失去了劳动的排泄路径而堆积体内,过剩的能量没有与自然及时地进行物质交换,淤堵于身体之中以肥胖等病态面貌示之。人类需要体育技术技能找回原本的动物属性,在体育的技术合理化使用的帮助之下呼唤“此在”之为生存的本真状态。
(四)实验结果
实验者在收集到样本之后进行了认真的批阅和错误的辨认。结果如表1和表2。
表1 语际和语内错误的比例
表2 各个层面错误的比例
三、错误的分类和讨论
为了便于讨论,笔者将分类描述和讨论各个层面的语际错误,错误的部分笔者用下划线标注出来。
(一)本体错误
本体错误是指拼写方面,如标点的错误[5](P130)。英汉某些标点符号的不同会导致一些错误,如例1由于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的书名号的误用:
例1:The book that impresses me the most is《Gone with the Wind 》.
(二)词汇错误
毋庸置疑,词汇在语言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的结果也表明词汇错误在所有错误类型中的比例最大(37%),如例2和例3.
例2:It was sold 50 Yuan in Xi’an.
例2是由于受汉语表达“在西安它卖50元”的影响而省去了介词at.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中指出,根据G.Curme统计,英语各类介词共约286个[6](P53)。介词是英语里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例3的错误是源于汉语中的有些代词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情况下可以省去。这是因为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不常使用语言形式的连接手段,代词是其中之一。而英语重形合,多使用语言连接手段,注重显性接应。
(三)句法错误
句法错误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所讨论的句法错误包括主谓一致错误、语序的错误和学习者对有些句型的回避,如例4和例5。
例4:It is a very difficult to solve problem.
英汉两种语言对语序也有不同的要求。例4是由于受汉语“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语序的影响。例5这样的句子在中国学生的写作中很常见。Schachter(1974)和Harley(1980)都认为这种表达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错误,但却不符合目标语的地道表达,因此不应该将其排除在错误分析之外,称之为回避(avoidance)。
(四)语用错误
语用错误是指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错误。笔者将这类错误分为句子和篇章构建两个层面。限于篇幅,篇章构建的迁移错误将在另外拙作中加以阐释。本文只讨论句子构建中的语际错误,如例6。
例6:My heart is more but my force is not e-nough.
例6是根据汉语式的思维写出的句子,即“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确的表达在英语中可以是:My ability falls short of my wishes.
四、结语
实验的结果基本证实了笔者的假想。一是语际错误占所有错误的47%,因此,在英语的习得和教学中,不可忽视汉语的影响。二是语际错误错发生在语言的拼写、词汇、句法和语用等各个层面。由于篇幅和水平有限,难免有偏颇和不完善之处。希望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教师能够注重英语、汉语的比较,尽量避免母语的负迁移,有效利用错误分析,从而最终达到准确的表达和交流。
[1]Richards,J&H.Platt.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3]Odlin,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杨达复.Error Patterns in China[M].Xi’an:Shaanxi People’s Press,2000.
[5]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A Study on the Intra-lingual Errors in the English Writings of Non-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ZHOU Guan-qio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A study on the errors in the compositions of Non-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caused by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which is termed as intra-lingual errors,is carried out by collecting 90 valid samples written by the sophomores,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language transfer and Error Analysis(EA).The errors in the samples are identified after the procedures of task-assignment,self-correction and simple interview.These errors resulting from Chines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being categorized into substance,lexical,syntactic and pragmatic errors with specific examples and analysis provided.
Non-English Major;English writing;Intra-lingual Error
K263
A
1008—4444(2011)02—0160—03
2011-02-18
周冠琼(1978—),女,河南信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宋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