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2011-11-16□王涛
□王 涛
11月10日的《人民日报》令人眼前一亮,头版头条的新闻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如此“潮”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的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很给力”。
这一简单而又不简单的标题之所以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给力”一词的网络属性与《人民日报》严谨平实的风格之间产生的强烈反差,与其说是“给力”一词引发了关注,不如说是《人民日报》这种前卫新颖的文风更让人啧啧称赞。
近几年,网络飞速发展,影响力大大增强,而且由于其便捷性和广泛性,也为普通大众与各级党政领导的沟通搭建了很好的桥梁。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做客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与网民亲切交流,共商国家发展大计。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胡主席就曾经做客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公开“挺”网,并表示“抽时间尽量上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可见主席对民情、民意的高度重视和对网络舆情的深切关注。各级领导干部也纷纷在《求是》《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文章,强调“要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将亲自上网、了解舆情作为每天上班的必备功课,将网上舆情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既然领导干部都已上网了解舆情,那作为党委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活用网络词汇,无疑是顺应了这个趋势,无形之中也是一种鼓励与支持。
从另一个方面说,《人民日报》活用网络词汇,不仅仅是顺应了领导干部要多上网了解舆情的要求,更是扎实改进文风,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睿智之举。什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毋庸置疑,是那些活泼生动的、令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从《易中天品三国》到《明朝那些事儿》,再到华中科大校长“根叔”在毕业典礼上给学子们的深情致辞,无一不被人们津津乐道。为什么这些专著和演讲能够引起轰动,受到热捧?正是因为他们活用网络词汇,善于用充满感情的文字和紧贴生活的语言阐述原本被认为是枯燥的历史和深奥的道理,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此次《人民日报》调整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阅读“胃口”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