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受众心理分析

2011-11-16陕西科技大学栗晓枢王秀峰

电影评介 2011年13期
关键词:影视受众文化

陕西科技大学 栗晓枢 王秀峰

影视受众心理分析

陕西科技大学 栗晓枢 王秀峰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票房与收视率已被提到了空前高的地位。如何拍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片子,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关注。而分析影视受众的心理,对迎合受众、提高收视率和票房、占领影视市场,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

心理研究 多元化 受众分析

一、引言

影视传播是一种大众的传播媒介,它的目的是在最大范围内取得观众的认可与好评,给商家带来最可观的利益。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票房与收视率已被提到了空前高的地位。如何拍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片子,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关注。而分析影视受众的心理,对迎合受众、提高收视率和票房、占领影视市场,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

二、影视作品的文化类型

在影视文化方面,目前我国有三种文化并存,分别是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从某种程度说,这三种文化可以代表影视观看者的不同层次与水平。

(一)主导文化:曾在中国早期乃至现如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国家领导集团倡导的文化,它生产并再生产主导意识形态。这种类型影片的主要功能就是向观者书写正史,代表“时代的最强音”!

(二)大众文化:也可以称之为主流文化,顾名思义,它是顺应大众的眼光、普通老百姓的伦理思想观念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它可以说是大众欲望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大众心理压力的一种释放。正是因为这些种种的原因,这种文化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接受人群多、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

(三)精英文化:相对于以上两种文化来说,这种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文化,它所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理性思维、自觉意识和文化情趣。旨在强调形式的独特、哲理思考的深沉、历史阐述的个性化、人性分析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它是知识分子情绪感情的表达和宣泄,它寻找的是知音而不是观众。

通过对以上三种文化的分析,不难发现,大众文化在这三种文化中占据着相当大的观众比例。简单易懂、清晰明了、感同身受的影视作品是最容易被大众所关注与接受的。

三、受众心理分析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思想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理念,但是,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为我们所留念。什么样的影视作品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什么样的电影电视剧等被人们长久怀念?受众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选择是从多方面来衡量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笔者将从以下的几方面来分析受众选择影片的心理:

1.相似经历引起共鸣

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渴望成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在人生漫漫的长路上会遇到各种这样那样的问题,正如《真心英雄》所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怎样才能成功”?这是每个人都思考过甚至经常思考的问题。而2010年热播的电视剧《张小五的春天》之所以能红红火火,就因为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影子和人生之路。《张小五的春天》讲述的就是在主人公张小五三十岁生日到来的时候,收到了一串无奈的“礼物”:未婚夫另觅新欢舍她而去,公司周转不灵濒临倒闭,房东嫌她拖欠房租将她赶了出去,合作方拒付项目款远走他乡,家里亲戚为了讨债也对她穷追不舍……,故事的主人公虽然遭受了很多挫折,但是因为好的心态与好的性格,最终还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从这部电视剧里,那些成功人士看到的张小五是自己的过去,那些正在奋斗的人士看到的张小五是自己的未来,大家都信奉“坚持就是胜利”、“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哲理。都坚信自己可以像张小五一样取得成功。偶尔有人会叹息自己没有张小五命好,但也同样会把自己摆进电视剧中,和剧中人物同喜同悲。

中国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款真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在2010年开播以后迅速窜红电视荧屏。这个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就因为很多受众能从中找到自己,或者找到自己的榜样,或者找到自己的前车之鉴。在“中国达人秀”中,以一曲《从头再来》而出名的落魄千万富翁高逸峰曾经让很多人感慨万千。高逸峰在最辉煌的时候,身价价值千万,由于经营不善,最终倾家荡产,他一夜白头。但是,他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与斗志,在妻子的鼓励下,从头做起,现在已成为了一个包子铺的小老板,虽不及过去风光,但是却生活得安逸满足。很多跌倒过的人决心像他一样爬起来“从头再来”,而很多没有跌倒过的人更是相信自己的起点比他要好上十倍百倍,像他一样获得幸福更是水到渠成。

同是东方国家的韩国,文化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和早期的中国一样,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在家缝缝补补、照看老小、料理家务,听命于男性。在中国提出“女人能顶半边天”口号后,绝大部分的女性不再安于在家听命于控制,而是“走出去”,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不再依附于男性,拥有了自己的工作与稳定的收入。在韩国,妇女也要翻身做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幸福。韩剧《传说中的七公主》表现的就是女儿王国的家庭故事。但是它想表现的却不仅仅只是琐碎的家庭故事,而是现代社会正在改变中的女性面貌。韩剧的编导敏锐的观察到:抓住大多数女性的这一特点之后,就等于保证了影片的收视率。如今的新女性,不仅是在外面将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在家里也是以贤妻良母的形象示人。在这一类的韩剧中,很多的中国观众可以在作品中寻找到自己的身影,在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揪心与期许的同时,会与自身的切身体会相结合,由此产生共鸣。熟悉的画面一幕幕的映入眼前:在工作中被人不解,在家庭中所受的不公……,寄托自己的情感于剧中的人物身上,既为剧中的人物而鸣不平,同时也是在无声的宣扬着自己的不满与委屈。中国妇女与韩国妇女的相似诉求,使得主打温情牌传递亲情又传递励志、奋斗精神的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妇女中深受欢迎,以至于电视韩潮历经多年而不衰。

2.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关注

在一次“两会”上,一委员发言:“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上海的房价应该和国际接轨。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男人。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发言揭示了目前中国买房难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一部反映房奴、小三、爱情的电视剧《蜗居》,为什么能受到众多80后乃至是70、60后的拥趸。

《蜗居》讲述的就是一清纯女生如何为了亲情、房子等各种现实问题,最后无奈的沦落为有家室的成功男人的小三(情人)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一波三折的买房奋斗史,无形中道出了都市无房族的困惑:“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以及房奴心声:“如果30年还完贷款,利息都滚出一套房子来了。”80年代人经历过改革开放,接受过经济社会先进的思想,被称之为当今中国崛起的一代。还有一种说法指出,80后本质是指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产生的一代人。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护和潜在竞争,是较前代人更加自我膨胀、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人。在中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政策时,这一代人的出现让中国有了新的家庭结构。

目前,80后的大多数已迈入了买房、结婚、生子的年纪,日趋上涨的房价与不给力的工资让众多的80后无力背负这厚厚的房贷重壳。剧中人物小贝面对背叛他的女朋友海藻时的宽容与大度,赚足了不少女性观众的眼泪,“我已经爱你爱到骨头里”这句话,在现实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为了帮姐夫还钱同时为了自己心中的虚荣心等等各种原因,海藻一步步的沦落为了宋思明(省委秘书)的情妇。罗素说过,“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受的诱惑太少。”在情感的忠诚度上面,再三贞九烈的女人,也抵不过一个花花公子的诱惑。虽然宋思明不算是一个花花公子,但是他的权势足以让刚出校园,在面对各种社会现实前低头的海藻屈服。80后的我们,年龄大的31、32,小的22、23,正在面临着人生的各种选择,或是走出校园准备步入社会,或是准备买房结婚,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正好反应了这一代人的人生困惑,在理想与现实中,是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即使在前进的道路荆棘遍地、困难重重,也在所不惜;还是屈服于现实社会的丑陋面貌、向其低头,委曲求全的过着自认为安稳舒适的生活?受众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同时,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在为小贝痴情所感慨的同时宣泄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不忿。如今的宋思明也就是当年的小贝,但是又有多少女孩能够坚守住当初的选择呢?世风日下,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情愿坐在宝马里面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当爱情、金钱、权势三者放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怎样选择?你还会单纯的只去选择不能填饱肚子、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爱情么?这样的拷问驱使着80后、其实也驱使着成功的宋思明们一集集、一遍遍地收看着这部电视剧。

3.永恒话题再掀热潮

婆媳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敏锐的编导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一部反映现代婆婆与儿媳冲突的电视剧《婆婆来了》热映播出。何琳本来是个单纯可爱的北京女孩。家境优越,每天没心没肺地瞎欢乐,直到她爱上了王传志。王传志来自一个有五个孩子的农村贫困家庭,高大英俊,可靠上进——何琳的梦想成真。传志住进了何琳父母给女儿陪嫁的三层小楼,幸福的生活一眼望不到尽头,直到——婆婆来了。文化的冲突、习惯的摩擦,让婆媳两人之间的问题连连出现,夹在中间男人便成了炮灰,左右为难。在现实的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可以说在每个家庭中都是不可避免的。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门当户对固然很好,但并非每个相爱的人都可以达到家庭背景相当,在遇到差异较大的时候,怎样处理婆媳之间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现实的问题被摆在了面前,是针尖对麦芒,还是谦虚忍让和睦相处?在这部电视剧中,好一副浮生百态!在婆婆与儿媳观看的同时,分别设身处地的想想自己的过往的所做所为,也可以说是为婆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教材。

电视剧的受众是广泛的,并不只是仅限于女性观众,诚然,女性的情感比较感性,易被故事情节感动落泪、被剧中的人物的不平而愤恨。但是,倘若一部电视剧能够让男性观众也为之动容,让男性观者感觉在为自己说话的话,那么,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男性观众的收视率。《婆婆来了》这部电视剧将现代男性的家庭困扰问题直接的摆在了大家的面前,不少男性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心里仍在暗暗的感激自己多年敢怒不敢言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在外面为家里打拼已经身心疲惫,回到家里,面对母亲和妻子的矛盾,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谨小慎微的处理,不愿得罪任何一方。做一个男人难,做一个身兼孝顺父母且体贴妻子的好男人更是难上加难。

四、地域、文化遭遇拷问

相似的文化背景、经历更容易激起观者的共鸣,反之,则会产生差强人意的结果。2008年的一部台湾影片《海角七号》票房超过4亿新台币,创下台湾华语影史的最高票房纪录,拿下日本亚洲海洋影展首奖,并且荣获2008第二十八届夏威夷影展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但就是这么一部奖项颇多的影片在内地上映的时候却意外的遭遇了滑铁卢,苦涩难懂的闽南语让大陆的观众无法完全理解其隐藏在台词背后拳拳的温情,两地的文化差异让大陆的受众在观看的时候陷入了一种尴尬的情境中:在台湾观众看着为其伤心落泪时,大陆的观者完全不明缘由;在剧本设计的笑点中,观者不懂为何而发笑。如此种种的原因导致此片在大陆地区放映以惨淡的票房收场。

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中国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夺得当年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被誉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就是这么一个在国外拿奖无数的导演,在国内影片的票房却仍不尽人意。观看过其影片的观者大多会如此说是:影片太过于文艺化,关注的只是小部分人生活,无法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耐下心来进行欣赏。可以说,贾樟柯导演的影片就属于精英文化,但是,目前在中国,大众文化还是以绝对的优势占据着主导的位置。过于个人化、理想化的影片在这个以经济为主导的票房市场是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

五、结语

由以上的种种受众心理分析不难发现,观者的选择不是以其导演的知名度、票房的价值等作为首选条件,而是以其类似的个人经历、社会的热点问题、与之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首选。日本著名的动画片导演宫崎骏先生所创作的动画作品受到广泛的好评,在采访宫崎骏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我只是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表现放在了我的动画片里。”动画如此,影视作品也亦是这个道理吧。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正是因为对影片的陌生,观者才会被其情节所深深地吸引。同时,也正是因为对影片情节的熟悉,而对剧中人物深深地理解。立足于当前的文化背景,立足于受众的心理需求,传媒作为一项产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1] 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陈俊.影视造型的受众心理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

[3] 武月琴.当代影视剧手中文化心理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06

栗晓枢,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影视动画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影视与新媒体动画。

王秀峰,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环境艺术、显示材料与显示技术等。

猜你喜欢

影视受众文化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