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2011-11-14朱晓红

群文天地 2011年19期
关键词:镇区文化站吴江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其中第二项工作就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近年来,“免费开放”已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词之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概念、理论到实践都刚刚起步,但多年来基层的文化工作者自觉和不自觉地都在进行“免费开放”的尝试与实践,今年《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下发后,更进一步明确“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因此免费开放的重要性不用赘言,但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强化服务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因地域的不同、经济的差别、文化的多样,可探索的路径,可实施的手段,却是各不相同的,但其共同的指向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免费开放除了阵地的开放,还有项目的开放、市场的开放。实现免费开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建设免费开放的特色阵地、组织免费开放的创新项目、探索免费开放的市场化道路、推进免费开放的网络化管理等举措,来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及多样性,让老百姓通过各种途径享受到便捷、优秀的文化成果。

吴江是一座既有活力又有内力的城市,六千多年的太湖流域文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二位的排名展示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的荣誉肯定了文化工作上的成绩。作为一名十多年工作在吴江文化战线的工作人员,近来笔者也一直在吴江的实践中进行“免费开放”与“文化服务方式”的理性思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一直是吴江文化工作的抓手;构建合理体系,多渠道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一直是吴江文化工作的目标。下面以吴江三大文化工程为例,从三个方面来浅谈实现免费开放的服务方式。

一、免费开放的阵地化服务,以群众文化“特色工程”为例

要实现公共文化的免费开放,必须有载体,对吴江来说,这个载体就是县(市)、镇(区)、社区(行政村)的三级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区)文化站,以及社区和行政村的文化室,这些载体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提供免费服务除了载体,更重要的是在阵地上提供服务,即阵地化服务。推进公共文化的“特色工程”,是吴江开展阵地化服务的一个抓手。

经过时间的积淀与洗礼,吴江群众文化呈现出很多特色:文艺爱好者众多,达数万之众;群众性的文艺团队遍及全市城乡,全市有161支文艺团队;文艺骨干活跃,常年活跃在群众文艺的舞台上;各镇区文化特色明显……基于这些资源与认识,吴江开展了“特色工程”建设,即打造“五个十”,实现各镇区阵地化的免费服务,带动全市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五个十”是指十个文学社、十支骨干文艺团队、十位文艺明星、十大文化活动、十本文学刊物。《中国文化报》曾多次整版报道吴江“五个十”的具体做法,并将“一镇一刊一社”的文学创作景象、“区域文化联动”和“戏曲文化生态保护”称为群众文化的“吴江现象”。目前吴江有10个镇区,“五个十”的特色工程,体现了均等性、多样性。

吴江的汾湖文学社是1985年成立的,至今没有停止过活动。多年来,每镇每年4期刊物、6次活动的费用全由镇文化站承担,市文广新局将此列入对各镇文化站的年度考核,全市培养了400多名文学创作骨干。全市的161支业余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城乡,其中的10支骨干队伍是其中的标杆,他们分布在全市10个镇区,辅导老师、活动场地、设备等均由各镇文化站免费提供,每年由市镇两级的文化馆、站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震泽镇文化站每年组织镇戏曲协会与浙江南浔镇的戏曲协会联谊,一年江苏一年浙江,已不间断地坚持了31年,成为吴越交接处的一道亮丽风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同里镇,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人民文学》创作基地,《人民文学》每年都在同里举办采风活动,文化站积极为耕乐文学社提供平台、参与机会,多人的作品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二、免费开放的市场化服务,以农村电影“2131工程”为例

免费开放除了场地的免费,还有项目的免费提供,其免费的平台除了文化馆、站、室等,还有广大的农村。吴江的农村电影“2131工程”从2006年启动,2007年即实现了全覆盖。吴江各镇区基本上达到每镇一个影剧院,这些影剧院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免费放映,但一个小小影剧院是满足不了大量的农民和外来工的需要的。为此,从2006年起,吴江开始组织农村电影放映队到全市250多个行政村和社区进行免费放映,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得到了免费看电影的实惠,但摆在市文化主管部门面前的是一道难题,免费放映产生的费用由谁承担?因为吴江所有的影剧院已全部改制了,早已走市场化道路了。经过多次调整,根据本地的特色,吴江探索地走出了一条“政府倡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的市场化道路。2008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下乡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每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市、镇两级财政各补贴100元。在政府扶持政策的激励和相关部门的有力组织下,全市先后建立了12支数码电影放映队。2006年放映1714场,2007年放映3017场,2008年放映3392场,吴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全面完成“2131工程”目标——全市250个行政村,全年放映3000场免费电影。吴江的做法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7年5月,因为吴江在“2131工程”建设上的成功探索,苏州市国家“2131工程”的启动仪式在平望举行。

三、免费开放的网络化服务,以公共图书“四位一体”工程为例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城、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吴江也如此,县城和10个镇区实行了总分馆的方式,在公共图书馆均等化免费开放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因为多种原因,有三分之二的农家书屋无法维持正常开放,农村公共图书服务还是呈现低迷状态,离全覆盖、比较完备的服务要求还有不少的距离。2010年下半年,吴江市图书馆开始“四位一体”建设工作的谋划,决定对乡村的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四位一体”在最乡村的基层,图书馆又在市里,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网络,这个网络就是市图书馆—镇区图书分馆—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在实行固定阵地免费开放的同时,还实行流动免费服务。为此,市政府投资60万元,为市图书馆配置了2台图书流动车,车上安装书架,配备发电机、独立空调等,其中一台还配置了LED屏幕、上网本等,将流动图书馆办到了居民、村民的家门口,在寒暑假重点为学生免费服务,到工地重点为农民工免费服务。为此,“四位一体”启动试点年,市财政一次性增加投入200多万元;第二年全市250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市财政每年增加年运行经费258万元。

总之,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各地要根据本地的文化特质和经济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免费开放上要回归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基本属性,要一手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手抓文化惠民工程,将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最主要的任务。

(作者简介:朱晓红,江苏省吳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产业科负责人,群文副研究馆员,从事群文工作17年。业余爱好文学创作,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镇区文化站吴江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风景图
文化站如何开展对广场舞的推广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赞家乡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