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以奖代补+适度规模养殖模式

2011-11-14

中国畜牧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奖代湖北省畜牧业

湖北省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引导万头标准化猪场;通过试验推广以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为主的适用于农户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引导农户实行标准化养殖,使湖北省的畜牧业发展走上新台阶。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右二)参观标准化示范场现场

◎湖北省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图例

建设现代农业,畜牧养殖业应该先行。而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是必然方向和重要内容。湖北省在推动标准化示范养殖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到2007年,以建设专业化养殖小区为主要内容;第二个阶段是2007年到2009年,养殖规模化水平迅速提升,标准化养殖快速推进;第三个阶段是从2010年初开始,在湖北省的规模养殖场全面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在这一年中,湖北省组织专家组对参与创建单位进行集中培训和“一对一”技术指导,召开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经验交流会,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场进行观摩与交流学习,参与创建的养殖场积极性很高,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生猪和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在标准化生产、粪污处理利用、养殖档案规范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湖北省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实施积极的政策引导,快速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湖北省从2007年开始,狠抓畜牧特别是生猪的规模化养殖,省政府用2个亿的以奖代补资金,撬动社会资本50余亿元投入到生猪、蛋禽、肉禽、肉牛、肉羊、奶牛等规模化养殖上,使湖北省的规模化养殖水平以每年10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则从开始就严把新场的建设标准和老场的改造标准,使得畜牧产业发展在规模上和质量上实现同步提升,畜牧养殖的设施化程度快速提高,3年累积资本超过100亿,为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创新家庭标准化养殖模式,实现农户专业化生产。养殖标准化不仅适宜用于大型养殖场,也能推动农户小型规模养殖走向专业化,并形成稳定的增收渠道。湖北省在实践中归纳总结了一系列适合农户采用并稳定增收的养殖模式,让农户养殖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是湖北省在实践中归纳总结的一种适应农户采用的养殖模式。该模式自推广以来,深受农户好评。并且,在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的启发下,湖北又陆续推出了蛋鸡“153模式”、养羊“1235模式”、养牛“165模式”,共计建成各种模式圈舍231万栋。新模式的推广运用,引领农户加快了畜禽饲养方式的转变,使农户跨入了标准化、专业化养殖行列。

◎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右三)在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右四)等的陪同下参观湖北京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奶牛养殖场

探索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方式,实现清洁健康养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是标准化创建的核心内容。湖北省狠抓生态环保养殖不放松,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研究”,总结了3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粪污处理技术和养殖方式。一是探索规模养殖场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通过严格把关、提高产业标准等措施来实现污水处理的现代化,适应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需要。二是探索发酵床养殖方式。湖北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实现了养殖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目前,全省已有310家猪场运用这一技术,应用面积50万平方米。三是探索农牧渔结合,实施生态养殖,发展循环农业。

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可追溯体系。在提高畜禽养殖场硬件建设的同时,湖北省狠抓养殖场软件建设,以抓好养殖档案建立工作为手段,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养殖场管理备案制度。自2004年起,按照养殖场规模大小,分别建立省级、市州级、县级养殖场管理备案制度,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建立畜禽标识管理制度。通过整合畜牧兽医系统内部职能,实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负责畜禽标识管理。三是建立畜禽养殖档案。要求全省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户,种畜、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建立养殖档案,如实填写,并定期上传汇总。畜禽养殖标识管理和养殖档案管理的推行,使湖北省畜禽养殖行为更加规范,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地实现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把关。湖北省在2010年农业部的3次抽检中合格率达到了100%。

建立常年防疫工作理念,完善防控长效机制,实现防疫制度化。以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南区动物疫病区域诊断实验室为平台,湖北省完善了动物疫病监测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了疫病监测体系,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同时,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大疫苗、物资、消毒药品的储备,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防控的机制化、制度化,应急处置常态化。

◎湖北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部分成果

改革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实行以奖代补,使标准化创建落到实处。长期以来,湖北省在扶持畜牧业项目中采用“先给钱,后办事”的办法,结果经常是争取项目时下急上不急,项目到手后上急下不急;或者是无论方案做得多好,实施时经费总是不够;甚至出现资金挪用等违规情况。为此,湖北省改变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建立投入新机制,率先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改“事前补贴”为“事后奖励”,由业主按事先制定的标准先组织实施,再按照建设标准验收,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扶持,项目实施标准硬、监管易、效率高。通过实施“以奖代补”建设标准化万头猪场项目,吸引社会资金24.4亿元投入养猪业,新增猪舍215万平方米。同时,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标准化改造资金、省级板块建设资金对养猪“150模式”进行“以奖代补”,有效地推进了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标准化进程。财政资金扶持方式的变革,使养殖各个环节得到规范,全面提升了科学养殖水平。财政资金扶持方式的变革,也使不能达标的项目建设得以变更或替补,从而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做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创新金融手段,实现多元化融资,强化标准化创建的资金保障能力。畜牧养殖的标准化示范创建需要的资金量大,仅靠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为此,湖北省积极研究探索利用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投入。一是利用政府贴息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对养殖户进行信贷支持。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的贷款贴息。在2010年畜牧业抗灾救灾中,湖北省共发放畜牧业贴息贷款达15.86亿元,强有力地支持了畜牧业的标准化改造发展。二是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武汉丰泽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主板)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美上市的养猪企业。三是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在省财政“以奖代补”政策的激励下,吸收社会资金50余亿元进入生猪养殖。近几年投入畜牧业的民间资本超过百亿。四是积极试点养殖环节的保险业务。近两年,湖北省在完善母猪保险的基础上,在部分地区实行生产环节的保险业务,效果初显,使养殖户承担风险能力增强,投资回报率提高。五是积极创造条件,为生猪期货交易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奖代湖北省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以奖代补?中央财政支持PPP项目有新招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国务院:电池产业将以奖代补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100亿元奖励大气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