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体育传媒在体育健身中的作用

2011-11-13楼方芳邰玉明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

楼方芳,张 悦,邰玉明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滁州 239012)

现代体育传媒在体育健身中的作用

楼方芳,张 悦,邰玉明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滁州 239012)

本文从剖析体育与传媒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现代体育传媒在增强大众体育健身意识以及更新大众体育理念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改善体育传媒以使其更好的促进体育健身的发展做了有益探讨,提出了重视大众体育报道、拓宽报道范围,改进报道内容及方式等相关建议。

体育传媒;体育理念;体育健身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次促进和考验,对中国传媒的应对能力和报道水平也是一次深入的检验。奥运会、亚运会作为全球、全州最顶级的体育赛事,为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精神的阐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但这个舞台如果没有电视媒介的传播,做再多的努力恐怕也很难达到效果。因为体育比赛本身的特点是以视觉形象出现的,动感性很强,受众的兴奋点在于运动员冲刺的一瞬间,射门的一刹那,扣篮、抽球的定格,也就是说观众看体育比赛,主要还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从鲜活的、连贯性的动作图像和现场声音中获取竞赛信息的兴奋点,实现个人对体育运动的感悟和需求,体味和领略体育运动带给人的特殊感受,而在这方面,只有电视和网络占有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现代人群从传播媒体高密度的报道中,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他们逐渐认识到“人”在闲暇的时间里需要的是精神和体能的放松——即媒体与体育健身运动。

1 体育与传媒的关系

八十年代初,人们曾把体育与传媒的关系概括为“体育需要宣传、宣传需要体育”。30年后的今天体育与传媒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数字电视、网络传媒自身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休闲手段和信息来源。传媒借助于体育运动的魅力和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功能,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体育借助于传媒宣传体育精神和体育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对体育的热爱和正确理解体育的内涵。

1.1 体育需要传媒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体育法借助于各类媒体的报道,讯速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民健身的热潮在神州大地风起云涌,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赛事的繁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人们展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10年广州亚运会又向人们展示“和谐亚运”以及开幕式、闭幕式、竞赛后的升国旗、奏国歌场景,使全国人民都感觉无比的振奋。运动员在赛场上胜不骄、败不馁的拼搏精神;以及冰壶运动、网球运动、斯诺克运动这些平民百姓没接触过的新型运动项目都是电视和网络带给人们新的精彩,新的刺激。前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说“将来体育运动会简单地归为两大类:一类适合电视的口味,另一类不适合。体育项目只有在属于第一类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发展。”

1.2 传媒需要体育

自1896年首届奥运会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传媒凭借着越来越强大的科技手段与技术优势,将奥林匹克精神、信仰、理想、信念、体育精神和使命传到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体育的各类运动项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普及,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期间中国中央电视CCtv-1、CCtv-2、CCtv-5、CCtv-7、CCtv-高清五个有线频道及风云足球、高尔夫网球两个付费频道都用于奥运转播。2010年广州亚运会CCtv-1、CCtv-5、CCtv-7频道也都用于亚运转播,特别是在亚运会田径110米栏决赛时,CCtv-13新闻频道直播了刘翔夺金的实况。2011年1月29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克里斯特尔斯女子单打决赛时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频道占用了黄金时段近3小时直播了比赛的实况,可见现代媒体越来越离不开体育。尤其是近几年体育传媒记者、转播时间、参与观看体育赛事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都在翻倍的增长。

表1 央视参加历届夏季奥运会报道人员统计表

表2 央视报道历届夏季奥运会累计时间统计表

表3 通过电视转播收看奥运会的全球观众统计表

2 传媒在体育健身中的作用

现代传媒使人通过对体育信息的认知,激发其情感体验,进而改变其行为意向,对培养大众的健康意识,引导大众积极参加健身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用现代传媒增强大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

现代传媒传播的精彩体育赛事,新闻、报道、评论以及各种休闲体育娱乐节目,不仅满足了大众的文化娱乐的需要,而且对大众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冰壶、斯诺克、网球这些具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都是通过现代传媒对体育节目的播放被平民百姓所接纳。NBA篮球赛、世界杯足球赛、排球、乒乓球锦标赛等赛事的转播,不仅为体育提供了平台,也使越来越多的项目被人们所认识,各种各样的体育规则被人们所知晓。更多的体育健身手段被人们所应用,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欲望和信心。因为体育比赛的魅力和气氛感染,有很多的青少年就是在传媒的诱导下进行了体育锻炼,在体育传媒的影响下步入体育行业。最重要的是人们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到积极需求自己有个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人们要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要素。“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日趋深入人心。

2.2 用现代传媒更新大众的体育理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通过媒体大规模的将信息及现场直播信号传送到世界每个角落。广大群众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对奥林匹克的普及和理念的更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强调“更快、更高、更强”,强调重在参与,强调通过体育运动构建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这些理念的普及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对体育的重新认识。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体育展示活动连续11天进行14个大项、122个小项的体育活动,近20000多人参加了体育展示表演。广播体操、健身操舞、幼儿团体操、花式篮球、足球、花毽等。1300人的展示表演拉开了天安门广场体育展示活动的序幕。武术、太极拳、太极扇、珍珠球、蹴球、陀螺、推铁环、空竹、中幡、打花棍等民族体育项目展示,独特新颖,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人们感受到了民族体育的魅力。街舞、体育舞蹈、特色啦啦操、健身操、排舞等时尚体育项目展示,表现了首都青年喜迎奥运的热烈场面。篮球、排球、足球、集体跳绳、轮滑等学校体育项目展示,表现了首都学生的蓬勃朝气和团队精神。当北京市健身气功爱好者身着统一服装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展示活动时,美国电视台在新闻节目时间向美国国内进行了15分钟的转播[1]。在2010年广州 亚运会准备期间,广东为了打造传统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倡导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举行隆重的“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功仪式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出席仪式并带头健身领跑,与全省500多万群众一同享受健身带来的快乐。在亚运年广州市举办了“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亚洲传统体育节”、“10公里长跑国际邀请赛”、“元旦万人健步行”、“春节体育花会”、“龙腾狮跃闹元宵”、“盛夏横渡珠江”、“全民健身月”、“万人健康跑”、“金秋万人登山”、“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天天有活动”、“场场有特色”、“月月有精品”、“不断有高潮”,这些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仅将成为激活广大市民亚运热情、升华亚运精神。而且将成为践行全民健身理念、增强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载体,更将成为掀起全民迎亚运、全民齐健身新高潮的落脚点[2]。

3 体育传媒尚需改善之处

我国体育传媒的现状,是由我国体育事业的历史情况和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综合决定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针对体育意识的传播上,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办体育所具有的强烈目的性,我国的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的扶持上,忽视了体育的大众化本质,导致我们的“竞技强国,体育弱国”的怪现象。这种倾向也影响到了体育传媒,推崇锦标主义,忽视体育精神和教育价值,虽然现在的体育新闻报道已经极大的娱乐化,但几乎全部落在竞技体育上,焦点仍然在竞技体育中的明星,并极力挖掘明星的绯闻私生活等以吸引眼球,而事实上,真正的荣誉是属于背后的整个团队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我们需要尽快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把大众健康体育的发展纳入我们的体育建设计划中。体育传媒应当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重视对大众体育的报道,推进大众体育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体育报道的受众越来越广,涉及内容也越来越多。体育传媒应当拓宽报道的范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还原体育的社会功能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一方面,体育信息的内容更应该注重培养其体育素养方面,即传播内容不局限于表层的娱乐内容,要注重对体育知识、健康健身等方面的灌输,否则,则会形成对体育信息了若指掌,而体育素养却相对不高的“纸上谈兵”的情况。另一方面,体育媒体应当将体育本身作为媒介,利用青少年的关注,深入的挖掘体育活动中折射的真善美的精神层面,体现体育的社会属性,即在北京奥运中提倡的人文奥运。中央电视台目前对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总有此类的专题节目,从台前到幕后,从场上到场下,从运动员到教练、陪练,从比赛到生活,这给予青少年“大体育”的观念,影响深远。

体育传媒如今已日趋成熟,从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来看,应当更加注意其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1]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发展史(1958-2008)[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吴文峰.我国体育大众传播中泛娱乐化的传播学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

[3]蒋新国,李 实.2010年广州亚运会与广东体育的和谐发展[J].惠州学院学报2010,(3).

[4]肖焕禹.我国体育新闻传媒30年回眸与前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4).

[5]符 巍.电视传媒对人们体育生活的影响体育[J].科技文献通报,2010,(8).

[6]闻先淘.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负面影响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3).

[7]谢 明.浅析体育新闻栏目娱乐化[J].科教文汇,2008,(12).

[8]熊 雪.浅析现代体育传媒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9]王大中.论北京奥运电视转播的文化基础[J].体育文化传播与电视传媒2008,(2).

[10]梁 燕.奥运精神没有“过去时”[EB/OL].http://www.sina.com.cn 2009.8.9

G80-05

A

1673-1794(2011)05-0077-03

楼方芳(195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传媒学。

滁州学院校级课题(2010sk001z)

2011-03-26

猜你喜欢

体育
别让体育和美育沦为一纸空文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高中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必要性探究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休闲体育教学中“休闲”的诠释与演绎
——评《休闲体育》
我眼中的好课——从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展示课谈起
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使用讲解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