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技术的网络课程设计
2011-11-13李元金
马 良,李元金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基于绩效技术的网络课程设计
马 良,李元金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绩效技术是近几年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界发展很快的一种新兴应用科学。作为教育技术学领域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教学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课程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方面,也应借鉴绩效技术的相关理念与方法对其分析、设计与实施整个过程的各个影响要素进行再思考,以期对网络课程绩效提高有所帮助。
绩效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反思
1 绩效技术概述
绩效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在认知科学、组织开发、信息技术等多种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新的教育技术研究领域。
Rosenberg等,强调其过程和方法:“人类绩效技术是一套用来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方法和程序,这些问题或机会都与人们的绩效相联系。人类绩效技术可应用于个人、小的团队或大的组织。”
Benefit和Tate则认为“绩效技术是一种系统程序或过程,以此来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确认绩效改进的策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估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
Geis认为:“人类绩效技术是对大部分有效影响人类行为和成就的序或方案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发展、执行和评估的过程”。
Foshay和Moller强调定义的相关与范围,将人类绩效技术看成是主要由工作场所的绩效问题所构成、综合各种解决绩效问题的学和惯常性方法、以及其他应用性领域,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人类绩效技术的独特范围。
Harless经过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并参照Stolovitch and Keeps的点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人类绩效技术是一种操作方式,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设计有效和效率的改进活动措施,获得所期望的人员绩效。”
张祖忻认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绩效技术是一种关于如何提高组织与个人绩效的理论和系统方法。它通过发现、分析重要的组织或人类绩效差距,制定出改善绩效的计划和方案,并设计、开发和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以不断缩小绩效差距,实现绩效目标。它一般应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过程。
2 当前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认为: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网络课程是主要以网络的表现形式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支撑环境两个方面。[1]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载体,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课程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网络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对大量的网络课程的对比分析,当前大部分网络课程都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不足:
2.1 在设计理念上:网络课程内涵认识不够,缺乏创新
一方面,现有的大部分网络课程往往是把传统课程进行网络化的呈现,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没有认识网络课程的真正内涵及其优势所在。另一方面,将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网络课程开发和教学,以资源开发和知识传授为其主要内容板块,忽视教学管理和资源的应用。这种网络课程在创新性显然难有突破,缺少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也就难以适应网络教学的实际需要。
2.2 在内容呈现上:呈现形式单一,多样化表现欠缺
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是以网页形式呈现的,且大部分网络课程的网页是以静态、线性的文字呈现教学内容为主。在模块化设计、知识点链接、多符号表征信息、关键知识点的呈现、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设计还有所欠缺。2.3 在组织形式上:顺序或随机活动为主,缺乏交互情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得到。网络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者能力得到发展。但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以顺序或随机教学为主,缺少对教学情境的有效设计,难以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2.4 在结果评价上:传统的评价形式电子化,缺少真实性、过程性评价
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仍以教师对学生作业或考试为主,很少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自身评价、小组评价考虑在内。另外,由于缺少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当前网络教学也难以在真实性评价理念上有所突破。
3 绩效技术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从绩效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教学系统设计的理念对绩效技术有重大的影响。跟绩效技术一样,教学系统设计同样致力于寻求解决教学中效率和效果低下问题。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解决当前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网络课程教学。因此,绩效技术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2]
3.1 绩效技术强调系统性
将研究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绩效被看成系统内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要提高绩效就必须重视影响绩效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教学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网络课程也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要素,包含网上学习、讨论、答疑、测试等具体环节,只有充分考虑到每个要素,合理组织各个教学环节,最大程度地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网络课程这个教学系统才能运行良好。
3.2 绩效技术强调结果的最优化,网络课程也应注重成本-效益比
绩效技术强调寻找低成本、高效率的最佳成本-效益之比方法,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价值,不以牺牲一方利益换取另一方,实现系统都有价值的成果或绩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网络教学同样如此。作为网络教学的载体,如果只片面追求网络课程的形式,而缺少对其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在因素的考虑,网络课程建设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3 绩效技术强调评价的重要性
绩效技术不仅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强调对实施方案的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过程,改进过程中的不足。网络课程建设的评价与反馈有利于课程绩效螺旋上升。绩效技术注重绩效改进结果,在网络课程的网络建设中同样也要注重最后的结果和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完善网络课程的建设,使网络课程系统不断向有序的方向发展,使网络课程更加适应课程的更新与发展,更加适合学生的特点。网络课程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不断地更新内容。
4 绩效技术下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针对当前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绩效技术提出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绩效技术的网络课程设计
4.1 绩效分析
绩效诊断与分析是绩效改进的第一步,也是绩效改进的最基本的环节。其中的关键的绩效问题(即学习需要)通过对比实际的绩效状态(已有的学习水平)与期望的绩效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得出。
在绩效分析阶段还要了解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等。其中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主要是了解网络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动机及学习风格等,确定教学起点;学习内容的分析则揭示了从属知识、技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需要、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确定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编写,并以明显方式呈现,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SMART(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sult-oriented、Timetable)特性,既具体的、可衡量的、能达到的、结果导向的、有时间控制的。
4.2 设计
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网络课程内容作为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体现着一定的知识观、学习观。[3,4]
在具体的网络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要体现网络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多样性。由于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起点、学习风格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网络内容的选择应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尽可能包容相关的知识点,体现不同学科相同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课程之间甚至学科之间的界限。
二是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多媒化、生活化、情境化,体现网络课程的实用性。网络课程内容应从社会具体生活情境中选取相应课题融入课程内容当中,使学习成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当代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价值取向。在呈现内容上要考虑使用多种媒体形式呈现,避免单一的文字搬家。
4.3 开发
目前,网络课程的开发技术主要流媒体技术和网页设计技术。前者的网络课程形式主要是以一个或多个视频流结合相应文本、图片等形式来呈现的,如上海师范大学的E-learning大讲堂。后者是大部分网络课程开发采用的形式,主要是网页来呈现教学内容。在具体网络课程开发时,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如要反应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采用流媒体技术显然更加适合。
当明确了差距,选择了合理的工具后,就可以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了。网络课程的开发应注重以下原则:
(1)在内容表达上,要注重科学性。网络课程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进行表现,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
(2)在设计过程上,要符合教学设计思想:要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思想,注重网络教学策略设计,设计符合教学设计思想的完整的课程形式。
(3)在表现形式上,要注重技术性和艺术性。网络课程要做到界面美观,整体色调一致,符合学习者的视觉心理。交互与反馈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特点,在具体的设计时,应做到简易、准确、一致、及时、人性化等。网络课程还要具有美学思想,要做到布局合理、素材选择恰当、色彩搭配合理等。
4.4 实施
经过绩效分析、设计、开发等过程后,并不意味着成功在即。绩效技术在国内外的企业变革实践证明,变革成败的关键不在于选择的方案不好,而是由于具体过程实施不力所致。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实施就是涉及到网络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企业改进绩效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波多里奇的卓越绩效标准(2)六西格玛管理(3)ISO管理体系(4)“标杆超越”(Benchmarking)法等。[5]结合这些方法的实际特点及可操作性,在网络课程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标杆超越”结合其他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将网络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一段时间内形成的作品及其他表现材料共享在网络课程中,其他同学以他为“标杆”,查找自己的不足及差距。随后,有重点、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具体学习中,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指导。
实施过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网络教学的管理。绩效改进意味着组织和个人的某些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阻力。这些阻力包括学习者原有的学习观念和行为习惯、意志情感等。因此,要保证网络教学质量,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各环节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支持与监管以及与学习者的交流与沟通,确保他们的学习时有目标、有步骤、有关心指导帮助等。
4.5 评价
任何一个系统只有建立了反馈系统后,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才能使整个系统运行得到可靠性增强,并使系统闭合运行,不断得到改进。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绩效评价主要从四维度考虑:[6]
(1)反应:网络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内容反应如何?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如何?对采用的网络教学方法反应如何?,等等。
(2)知识或能力:这是最直观的方面,也即学习者在经过相应的网络课程学习之后了解或掌握了在学习之前不会的知识或能力。
(3)转变:学习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之后是否产生了所希望的影响?他们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否有了变化等。(4)结果:网络教学过程对绩效差距的影响是什么?差距的缩小与教学学习行为等是否具有正向相关关系等。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真实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方法。最后,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等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在下一次网络课程中有所准备与改进。
5 结束语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网络课程是一个大的系统体系。在这个系统中,涉及到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各个要素,只有合理地考虑与组织这些要素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网络课程这个大的系统才能运转流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绩效技术的相关理念与方法无疑会对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KANOI M,TAKAHASHI G,SATO T,et al.Optical v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ing system for power systems[J].IEEEPWRD,1999,1(1):91-97.
[2]蔡 琦.绩效技术在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研究[J].消费导刊,2007,(12):152.
[3]冯 锐,朱 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5,(6):75-78.
[4]王海荣.网络课程内容设计初[DB/OL].210.38.32.43/jjzx/jyjszx1/yuandi/tashan/2.doc 2005-7-19.
[5]百度百科.绩效技术[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3801.htm.
Design of Online Courses Based o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Ma Liang,Li Yuanji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239000,China)
Currently,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quickly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As one of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education technology,it has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structional design.Online courses should also be analyzed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Technology so as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Technology;online courses;instructional design;reflection
G420
A
1673-1794(2011)05-0116-03
马 良(1981-),实验师,教育技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
201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