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叶剑英与聂荣臻的友谊深情

2011-11-11黄禹康

中华魂 2011年9期
关键词:叶帅聂荣臻叶剑英

文/ 黄禹康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叶剑英与聂荣臻的友谊深情

文/ 黄禹康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是叶剑英元帅80寿辰时应和聂荣臻元帅的贺寿诗而写下的著名诗篇——《八十抒怀》。

1978年4月23日,是叶剑英元帅80寿辰。这一天,叶帅家里高朋满座,笑语欢声。小平同志来了,聂帅、徐帅到了,王震、余秋里、杨得志、杨成武等老将军也喜气洋洋走进了门。大家刚刚入座,聂帅的女儿聂力便向各位伯伯叔叔透露一个秘密:爸爸给老寿星带来一首诗。听说有诗,气氛更加热烈。大家急切打开诗卷,只见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揭竿羊城五十年,风雨齐州步履艰。川西传讯忠心耿,京华除害一身胆。行若吕端识大事,功成绛侯有愧颜。八秩寿翁犹继志,旗展神州贺新天!”

光阴似箭,叶帅也已离开人世25年了。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叶剑英诗词选集》,92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亲自作序,其中写道:“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和剑英是亲密战友,诚挚知交,心是相通的。……剑英同志是当代中国诗坛泰斗之一,他的七律与董老的五律齐名,为毛泽东同志所称赞。我也很喜爱他的诗词。”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正是两位老帅半个多世纪以来友谊与诗交的最好写照。

叶剑英与聂荣臻的共事和友谊始于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工农红军副指挥叶剑英和广东省军区负责人聂荣臻,在珠江北面的一座小楼里,与张太雷、叶挺等一道指挥战斗。在国民党军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了。叶剑英、聂荣臻分别撤出被腥风血雨笼罩着的广州城。

在香港,两位经过九死一生考验的战友再次见面了。当他们的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想起揭竿羊城的岁月,想起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千言万语,叙不尽,说不完。那时,叶剑英的共产党员身份还是秘密的,他的组织关系放在参加广州起义的主力之一——教导团里。起义失败后,教导团转战东江。叶剑英的党组织关系一时无法得到证明。聂荣臻当时担任中共广东省军区党委书记和省委常委,他对这件事十分关心。聂荣臻和恽代英一起找叶剑英问清情况,又向中共广东省委作了报告,经批准,才正式接上了组织关系。

广州起义的得失和经验教训,成了他们经常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之一。一次,叶剑英在香港街头买到一部太平天国野史,就与聂荣臻一起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他们一边看,一边讨论。在交谈中,他们感到,太平军作战方法,是打到哪里,“呼噜”一下子就过去了,不注意巩固所占领的地方,不注意建立根据地,这就不免导致失败。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中,我们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两人还谈到广州起义失败后怎样发挥教导团的作用问题,认为教导团1200多人全都训练有素,不应简单当作士兵使用,而应该将这支力量向井冈山朱、毛部队靠拢,参加建立根据地的斗争。可惜,这一建议被当时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所拒绝。

为了开展武装斗争,广东省委省军区还经常举办军事训练班,培养军事干部。聂荣臻、叶剑英在训练班上讲授军事技术和战术,讲述太平天国的成败,分析我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经验,深受广大学员们的欢迎。

当时,香港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为了逃避特务和叛徒的追捕,他们经常从行驶的电车上跳下来,甩脱尾巴。一次,聂荣臻在与叶剑英碰头后,回到住所,发现情况异常,立即躲开,避免了搜捕。在香港的岁月是难忘的。后来,聂荣臻回忆说:“在香港的交往,使我感到剑英的精明强干,才华出众,分析问题精辟,对同志诚恳。从此,彼此视为莫逆之交。”

叶剑英到苏联学习后,于1930年回国,秘密到达上海。这时,聂荣臻也已调至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他们再度相聚。根据中央决定,1931年初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军委,聂荣臻担任参谋长,加强对各苏区军事斗争的指导和支援工作。聂荣臻和刘伯承、叶剑英、傅钟、李卓然等一起商量,决定翻译苏联方面的军队战斗条令和政治工作条例。后来这两本书送到根据地,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个条令和条例。不久,聂荣臻、叶剑英又相继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

在中央苏区,叶剑英先后任军委总参谋部部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聂荣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共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又一起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张国焘发出试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的密电。担任右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截获了这一电报后,火速报告党中央和毛泽东。毛泽东当机立断,同党中央立即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脱离险境。随后,叶剑英又冒着生命危险,从前敌总指挥部作战科取出当时唯一的一份十万分之一的甘肃省地图,以备中央急用。后来,毛泽东说,没有叶剑英,我们就没有了脑袋,他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周恩来引用古语赞叹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党中央北上时,红一军团已到达四川俄界,聂荣臻等在俄界得知张国焘的阴谋后,立即复电彭德怀、李富春,告知已在俄界做好了接待中央及红三军团的准备,旗帜鲜明地反对张国焘的阴谋。党中央到达俄界后,叶剑英向聂荣臻详细讲述了与张国焘斗争的惊险的一幕。聂荣臻由衷地敬佩叶剑英的机警和对党中央的无限忠诚。

抗日战争中,叶剑英担任八路军参谋长,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地与国民党谈判。聂荣臻率部深入敌后,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后,又相继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聂荣臻回忆说:“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的窑洞中,我们同庆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后就各奔东西,奔赴不同的战场。”

解放战争初期,叶剑英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委员,与国民党和美国代表进行军事调处谈判。在到张家口实地视察时,叶剑英与聂荣臻再次会面,一起分析了国共双方的军事政治斗争形势。这一期间,30年代因父母离开上海而被寄养在一工人家的聂荣臻的女儿聂力,在周恩来、叶剑英的帮助下也回到了聂荣臻的身边。

解放战争迅猛发展,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蒋家王朝。1948年底,聂荣臻担任平津战役总前委成员。战役进行期间,党中央决定成立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由叶剑英任军管会主任兼市长。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聂荣臻、叶剑英同其他领导人一起在前门箭楼上检阅了入城部队。3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迁至北平,聂荣臻和叶剑英一起组织了西苑机场阅兵式,他们陪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检阅了部队。

叶剑英当过北平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历时8个月。此后,他奉党中央之命,出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率部向华南进军。聂荣臻继任北平市长兼军管会主任。11月,在北京市人民代表会议上,聂荣臻当选为市长,成为北京市第一任民选市长。叶剑英、聂荣臻都为新中国首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年代,叶剑英和聂荣臻戎马倥偬,时聚时散。建国以后,他们肩负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任,日夜为国事军务操劳,但见面机会多了,每隔一段时间总要聚首畅谈。特别是聂荣臻主持国防科技工作、叶剑英主持军事科研工作,他们在军队和国防现代化的制高点上并肩战斗着,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66年,空前的“文革”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两位老帅互相支持,互相慰藉,与权倾一时的林彪、江青一伙,与“左”的错误进行了坚决勇敢的斗争。1967年1月,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碰头会。聂荣臻、叶剑英等几位老帅就军队能否开展“9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问题时,同江青等展开了唇枪舌战。“中央文革”一伙攻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说:“肖华不像个战士,倒像个绅士。军队已经资产阶级化了。”对于这种恶意中伤,聂荣臻、叶剑英十分气愤。会议没有结束他们就相继退出会场,以示抗议。当晚,造反派去肖华家抓人,错敲了聂荣臻家的门,受到斥责。当他们找到肖华驻地,肖华已从后门出走,到了叶剑英的住处。在第二天的军委会议上,江青阴阳怪气地说:“总政主任失踪了,到哪里去了?要追查!”叶剑英拍案而起,厉声答道:“他昨天半夜跑到我那里去了,是我把他收留下来的,窝藏之罪,我来承担!”盛怒之下,他用力过猛,右手掌骨被震开了一条裂纹。

2月中旬,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央碰头会上,爆发了更加激烈的斗争。聂荣臻、叶剑英和其他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叶剑英严厉斥责中央文革一伙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聂荣臻说:“你们把干部子弟和许多青少年说成是‘联动成员’,纵容另一些不明真相的青年人批斗他们,这种‘不教而诛’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你们不能为了要打倒老子,就揪斗孩子,株连家属。残酷迫害老干部,搞落井下石,就是不安好心!”

由于江青一伙的诬蔑,老同志们的正义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老帅们在“政治生活会”上一再受到围攻。一次,叶剑英对聂荣臻说:“康生指责我说中央文革对高干子弟‘不教而诛’,我记得没有说过这句话。”聂荣臻当即回答:“这句话是我说的,怎么扣到你的头上啦?”事后,聂荣臻向毛泽东写了信,证明这句话是他说的,与叶剑英无关。

在批判“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年代里,叶剑英明确指示,军事博物馆应保留刘少奇和邓小平在各个革命时期的照片。刘少奇被打倒后,专案组人员找到聂荣臻,要他证明刘少奇是反对南昌起义的。聂荣臻说:“我没法证明刘少奇是叛徒、内奸、工贼,让我写事实可以。”“南昌起义时,刘少奇是中央委员,他因为有病,住在庐山。恩来同志交待我把南昌起义的决定告诉他,好有所准备。我到九江找到了刘少奇同志。转达了中央的决定。他当时没有表态,也没有说过反对起义的话,我怎么能说他说过呢?”

在北京西山住所僻静的山坳里,聂荣臻和叶剑英时常会面,互诉衷肠。一次闲谈中,聂帅说起3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时,聂荣臻在北平作地下工作,陈伯达属于他领导。一天夜里,聂荣臻把一份传单交给陈伯达,让他去印。陈伯达眼睛高度近视,敲门敲错,被当作小偷抓进警察局,打一顿又放出来。这样既糊里糊涂进去,又糊里糊涂出来,便给他起个绰号叫“糊里糊涂”。谈起这件事,联系到已经飞黄腾达,不可一世的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两位老帅不无讥讽地相视而笑。不久,陈伯达竟然知道了谈话内容,当面指责聂帅背后议论他的历史,并把状告到周恩来总理那里。这件事使两位老帅提高了警觉,他们断定在西山区域内有人安装了窃听器。

1968年10月,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林彪、江青等人对所谓“二月逆流”的批判和围攻再度升级。聂荣臻大义凛然地提出质问:“我们政治局委员之间就不能交往了吗?有事就不能相互商量了吗?党内还有什么民主?这是搞什么?是搞特务活动。”会后,聂荣臻因病住院,叶剑英前往探望,竟被挡在外面。叶帅打电话找到聂帅夫人,对她说:“你转告聂老总,我相信我自己,我也相信聂总,我们不是搞阴谋的人,请他保重身体。”多少年后,聂荣臻回忆起这些,还动情地说:“老战友的铿锵语言,是多么令我感动啊!”

在林彪、江青等人的打击迫害下,老帅们在高层决策圈中受到排斥,但他们忍辱负重,仍尽一切可能为党、为人民工作。1969年初,中苏关系紧张。苏军两次侵入中国领土珍宝岛地区,制造严重的流血事件。叶剑英和几位老帅共同研究,写了一份题为 《从世界森林看一棵珍宝树》的报告上呈毛泽东,就作战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后来,叶剑英、聂荣臻又和其他老帅一起全面深入研究了国际形势,向中央提出了缓和中美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被中央采纳。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聂荣臻、叶剑英坚决拥护中央决定,怒斥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根据中央决定,撤销了林彪一伙控制的军委办事组,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的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1975年叶剑英又提出建议,成立军委常委会,增补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为常委,中央采纳了这一意见。

1976年初,“四人帮”掀起“批邓反右”的恶浪,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叶剑英生病期间,不再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叶剑英和聂荣臻又分别来到了西山。在叶帅驻地和聂帅驻地,他们悄声谈话,并打开收音机,放开水龙头,以防止窃听。聂帅说:“这几个东西闹腾得不得了,一定得设法解决。”“是的,主席还在,他多次说过要解决,要耐心等待。”叶帅回答。“我们个人的事小,最要紧的是军队!军权无论如何不能落在他们手中。”“所以,不能再让他们横行霸道了。要防患于未然,先发制人。尤其那个自称吕后的人,不可不防!”两位老帅认定,党和国家的命运危在旦夕,必须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否则几十年流血牺牲得来的革命成果将会丧失。

毛泽东逝世时,聂荣臻已回到城里居住。他把住在西山的杨成武请到家里,询问叶帅在西山的情况,并要杨成武回西山转告叶帅,对“四人帮”要十分警惕。他说:“这几个东西是反革命。他们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要防止他们先下手。如果他们把小平暗害了,把叶帅软禁了,把华国锋也除掉了,那就麻烦了。他们几个依靠江青的特殊身份,经常在会上耍无赖,蛮横不讲理。采用党内斗争的正常途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我们先下手,采取果断措施,才能防止意外。”聂帅交代杨成武说:“这个意思,我们上次在西山议论过了,事不宜迟!”杨成武连夜上山,向叶帅报告。叶帅高兴地说:“听明白了,明白了。你告诉聂总,请他放心,他跟我想到一起来了,有事随时通报商量。”不久,十月风雷滚过,中国人民又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庆贺了叶帅80诞辰,两年以后,又迎来了聂帅80诞辰。1980年1月,叶帅正在广州,为庆贺老友的生日,他特地书写了董必武的诗句相赠:“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并注道:“八十之年忽然已至,公为始满,剑又过二,录必武同志句,为荣臻同志寿。”绿树、白云,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革命老一辈的业绩与情怀。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叶帅和聂帅虽然年事渐高,但两人仍日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操劳。1981年春节,叶帅回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所实现的伟大历史性转变,放眼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写下了《八一年春节》一诗:“宏观代谢依新陈,接力华年一代兴。万里长江流可断,神州九亿足资源。作风制度陆续改,传统优良好继承。团结全民齐建国,欢呼大地又回春。”

1983年夏天,83岁高龄的聂帅又一次来到玉泉山。这时,叶帅也在玉泉山疗养。聂帅正准备坐轮椅去看叶帅,叶帅却坐着轮椅先来看聂帅了。两位老帅在轮椅上紧紧握手,泪眼相向,此时此刻,他们有多少话语要相互诉说啊!但是,由于健康条件,他们只交谈了十几分钟,便点头惜别,相约几天后再见面。1985年,叶帅病情稍有好转,聂帅便赶去看望。这时,叶帅虽已不能说话,但他的手在颤动,嘴在颤动,握着聂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这次会面,竟成了两位老帅最后的诀别。1986年10月22日,叶帅与世长辞。

1992年4月,叶剑英学术讨论会在广州举行,聂帅欣然写下贺词。不幸的是,一个月后,聂帅也走完了他93岁革命人生的最后途程。两位老战友只能在冥冥的另一方世界里再续情谊。✿

猜你喜欢

叶帅聂荣臻叶剑英
叶帅:一切从头开始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叶剑英的港澳情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聂荣臻元帅过生日
叶剑英74岁学英文
我给叶帅拍《远望》
叶剑英(上)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