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亲的微笑
2010-03-14李国强
■ 李国强
从小时候看连环画开始,我不知不觉养成一个习惯,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参观名人故里,寻访名人遗踪。在共和国60华诞前夕,我去了叶剑英元帅的家乡,缅怀这位为人民立下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
叶帅故里位于梅县雁洋镇,故居就在虎形山下的虎形村。这是一幢极为普通的客家民房,木架砖墙青瓦,8间小房,1个天井。在一排大同小异的农舍建筑中,毫不起眼。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房不在大,出了叶帅,参观者就络绎不绝。
叶帅自幼在虎形村读私塾,11岁离家到丙村中学、东山中学就读。1916年他18岁,这年中学毕业,便到南洋谋生,次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从此,他告别家乡,投笔从戎,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在纪念馆和旧居,一张叶帅母亲的照片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叶帅母亲两岁就到叶家当童养媳,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照片上的老人慈祥端庄,面带微笑。这张照片摄于风雨如晦的年代,是叶帅母亲一生唯一的一张照片。1946年,叶帅得到这张照片,一直珍藏在身边。1954年,叶帅在照片下方端端正正地题写:“为人民的中国而欢心,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言为心声,这诗句一般的题词,表达了叶帅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对母亲的孝顺之情。
叶帅母亲深明大义。为了母亲的微笑,叶帅青年时代就告别母亲,出生入死,挺身为祖国而战,俯首做人民的儿子。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帅曾潜往香港,看望过母亲。母亲说:“自古忠孝难得两全,这个道理我懂!”这话一直激励着叶帅为了革命而抛家弃母。叶帅精忠报国,无疑是那个时代母亲对儿子的最大心愿,也是儿子对母亲的最好报答。
叶帅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叶帅虽不像有些老帅那样统兵一方,打过许多大仗,但他长期居于最高司令部,协助毛泽东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担任着诸葛亮的角色。尤其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严峻时刻,叶帅总能坚守信念,成竹在胸,拨开迷雾,屡建奇功。
长征途中,叶帅识破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和危害党中央的阴谋,不顾个人安危,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毛泽东引《三国志》的话称赞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以后,毛泽东多次谈及此事。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的一片“打倒”声中,毛泽东还摸着自己的脑袋诙谐地对人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我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毛泽东去世后,在江青篡党夺权的危急关头,叶帅机智果断,安邦治国,在粉碎“四人帮”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后期,叶帅重返中央领导岗位后,临危受命,高瞻远瞩,两次力请邓小平出山。1973年,他积极向毛泽东建议,让邓小平从江西回北京,重挫了张春桥等人觊觎党和国家以及军委领导要职的阴谋。“四人帮”被粉碎后,他又多次劝说华国锋,坚请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他高度评价邓小平是“老帅领班人”,为中央形成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险关头,铸造旷世奇才。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在每个伟大人物的一生中,都有一个维系其成败得失的时刻,在此紧要关头做出的行为抉择,代表了他所能采取的最高水平的行为。”这三件事,都是叶帅在关键时刻“采取的最高水平的行为”,也是母亲最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事。
为了母亲的微笑,叶帅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系人民,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总是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先、为本、为急。
叶帅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以功臣自居。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内、军内有不少同志要求他主持党中央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他出以公心,为党荐贤选能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叶帅是何等英明!有人对叶帅说:“主席不是对你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你是吕端大事不糊涂吗!”叶帅说:“那对我是个告诫,大事不糊涂,小事还有糊涂的地方呀!”叶帅谦虚谨慎,知己知人,为党为公,高风亮节,深受人民爱戴。
叶帅勤于学习,雅好诗词。叶帅学生时代就品学兼优,一生勤奋好学,文史哲经,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无所不读,无时不学。他把座右铭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出时间休息。”毛泽东喜欢叶帅的诗词,曾嘱陈毅:“五言诗去请教董老,七言律去请教剑英。”80岁时叶帅发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千古绝唱。晚年散步时还常常背诵《长恨歌》《琵琶行》、大观楼长联等。勤于学习,使叶帅文武兼备,成就了一位儒帅、奇帅和诗人。
叶帅爱故土亲乡民。解放后,叶帅三次回乡,三次都到母校,三次都亲切会见家乡干部群众。1953年春,叶帅第一次回乡,就勉励丙村中学和东山中学,下最大决心,为国育才。母校40周年校庆,叶帅题词:“东山,是初升的旭日光芒照耀的地方。”70周年校庆时,叶帅又发来300多字的贺电,说饥者梦食,渴者梦饮,现代化建设对科学文化如饥似渴,东山中学任重道远,要不懈努力。其言谆谆,其情切切。
1980年5月13日,叶帅最后一次回乡,这时他已是83岁的耄耋老人了。叶帅与母校师生握手交谈;在旧居与乡亲一起品尝客家饭菜;看望香洲兵变的烈士家属,并赠款济困;为父母扫墓。在接见地、县党政军机关干部群众、指战员时,叶帅语重心长地说:“人老了,总想回来看一看。希望梅县地区生产一天比一天发展,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科学水平。”人之既老,其言尤真。这是叶帅对家乡的殷切期望和最后嘱托,是伟人博大胸怀和常人肺腑真情自然的流露。
叶帅这一次回乡,儿时生活的记忆,母亲慈爱的面容,再次涌上心间。暮年的他壮心不已,对故土乡亲一往情深,写下《回梅县老家》:
“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人生百岁半九十,万丈霞光值暮时。”
伟大源于平凡,盛名蕴于无华。功勋彪炳的元帅,才华横溢的诗人,身居高位的国家领导人,叶帅一生为国为民,赢得母亲的微笑,是大忠大孝之人,是从虎形村走出来的人民的儿子。
母亲的微笑,源于内心对祖国新生的期盼,出于对儿女精忠报国的欣慰。而精忠报国者,历史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虎形村这经年累月川流不息的参观人群,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