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困境及对策

2011-11-10刘国斌许义娇

关键词:乡镇企业企业

刘国斌,许义娇

(吉林大学 军需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困境及对策

刘国斌,许义娇

(吉林大学 军需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中国乡镇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作为社会经济低碳化发展部分,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中国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面临的内外制约因素,认为加强政府工作力度,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节能宣传等都是可行的措施。

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困境;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作为低碳化发展的一部分,被列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国策”,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中国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自上而下的开展工作,还与国际组织合作,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节能减排任务,乡镇企业的节能减排现状决定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中国乡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困境

中国乡镇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有国家和地方两大主体,以及起推动作用的《乡镇企业节能自愿协议》,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工作主要面临三个困境:

(一)各省市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度各异,低碳化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省市对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一,对其重视程度各异,导致其工作的开展状况不同,致使节能减排的效果差别大,全国经济低碳化发展不平衡。从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随机抽取两个省,共八个省,考察它们2008年工业SO2的排放情况。首先,八个省相比,中部河南省工业SO2的排放量最大,为128.1万吨,东北地区吉林省工业SO2的排放量最小,为31.3万吨。其次,地区相比,中部河南省和湖北省的排放总量最大,为184.3万吨,东部广东省和浙江省次之,为181.3万吨,东北地区吉林省和辽宁省的排放总量为131.4万吨,位列第三,西部贵州省和甘肃省最末,工业SO2排放总量为115.3万吨。最后,同一地区的省相比,广东省工业SO2排放量是浙江省的1.53倍,河南省工业SO2排放量是湖北省的2.28倍;同一指标下,贵州省是甘肃省的1.8倍,辽宁省是吉林省的3.2倍①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就各省市开展的具体工作而言,工作重点不一,工作层次和深度都不同。江苏省采取多种举措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引进优质产业和淘汰落后产业上;其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004至2009年江苏省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每年均以上百万吨的幅度增加;其中,2006年产生量为7 195万吨,增长幅度最大,是上年的124.98%。相对而言,江苏省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小很多,均以吨度量;2007年排放量最大,为2 586吨,2008年减少为5吨,2009年则达到了零排放量①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5-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0.。同江苏省相比,贵州省的循环经济则处于起步阶段。省乡镇企业局仅仅初步选定了基础较好的开阳县双流镇企业开发公司、惠水渝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对高效、优质产业的引进速度,以及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淘汰速度,都十分缓慢。

(二)国家同国际组织的合作项目数量少,且实施中的项目试点行业数有限,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就乡镇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不够频繁。目前,合作的项目只有一个,即在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下,中国农业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共同签字实施的“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1]。合作项目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先进技术和外资的流入。另外,“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只在4个行业进行试点,只能解决减少我国CO2排放总量问题的六分之一。项目是在陕西、山西、四川和浙江设立的9家示范企业中进行;这些示范点成功后,在118个乡镇企业得到进一步推广,同时,400多个乡镇企业先后参观了示范项目[2]。但与中国现有的2 300万个乡镇企业数量相比,示范和推广成功的企业数量简直是凤毛麟角。

(三)《乡镇企业节能自愿协议》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应用范围有限

节能自愿协议旨在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乡镇企业自愿与政府部门签订协议,做出承诺,并付诸实践,最终实现节能和环保目标。我国首个节能自愿协议试点是于2003年在山东济钢和莱钢两家企业落地生根的,先后在青岛市、上海市、四川省、福建省等省市得到推广。自愿协议最先由国外制定并运用,在我国,了解和熟悉的人并不多。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大、企业不够重视、公众关注度不够高的背景下,自愿协议的推广和运用程度十分有限。

二、中国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外部制约因素

这部分因素的人为作用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节能意识淡薄。部分企业领导对节能减排重要性认识不足,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片面追求企业经济增长,没有将资源短缺和牺牲环境的成本纳入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中。(2)节能减排的观念偏差。中国的乡镇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属于商业、民用等领域,而中国对这些领域的节能减排不够重视,从而无法完全发挥合同能源管理等社会化节能服务的功能,导致一些企业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企业节能减排的自主性弱。(3)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不健全。《节约能源法》中与此相关的规定不够明确,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和标准体系,旨在鼓励乡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淘汰落后产能等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不够完善。(4)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到位。目前我国各省市都缺乏节能减排监察体系,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弱。

(二)内部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快,产业结构没有条件进行根本改变,仍然偏向于重型化——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偏低。更严重的是,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规模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呈现增长趋势。以2007年上半年为例,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仍然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近70%的钢铁、有色、电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6大行业增长20.1%,同比增加3.6个百分点[3]。重型化产业的高速增长使得降低能源消耗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面临很大压力,节能减排的任务进一步加重。

2.缺乏技术和资金

要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地、可持续地发展,乡镇企业通过研发、应用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才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手段。但目前,企业经营者苦于缺少资金,很难在节能技术上加大投入。2001至2009年,乡镇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数额增减幅度不大,平均每年获得贷款7 000亿元左右,数额有限;其中,2004年的贷款数额达到顶峰值8 069亿元,2006年达到最低值6 222亿元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低减排量意味着低成本[4],由于资金不足,企业无法改造老设备,无法引进和研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来降低用电量、用水量和用煤量,难以生产和推广节能减排的新产品,从而无法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三、中国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提高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认识,加强工作力度

1.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扶持

第一,政府应修订和完善《节约能源法》,颁布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定和颁布专门针对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增强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编制并出台鼓励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借助市场机制,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税收减免,对不执行节能标准的耗能产品征收较高的所得税,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体系[5]。第三,加强对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的基础监管工作。建立企业的节能减排统计体系,建立专门负责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管、考核和处罚体系。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各地区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和丰富当地的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政府要对企业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逐步地实施强制淘汰,进一步淘汰土焦、小立窑水泥、黏土实心砖等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升级换代,逐步摆脱对资源、能源的过度依赖。此外,政府还可以以税收优惠方式、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和引进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优质产业,通过扩散效应,逐步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

3.加大资金投入,研发、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和推广节能减排产品。扩大节能减排产品的政府采购规模,推动对企业节能减排产品的开发应用;加强财政、税收和信贷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购节能产品,推进企业自身节能型、清洁型技术的提升和创新;将一些节能减排技术,如零碳和减碳技术、高效节电技术、热存储等列入国家科技项目,积极促成乡镇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建立健全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6],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政府要有针对性的对已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节能减排产品(如表1)进行推广。

表1 应用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节能减排产品部分汇总

(二)乡镇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乡镇企业要利用好政府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契机,用活用好政府实施节能减排给予的财政税收、信贷等各项优惠政策,从管理制度、组织制度和文化制度上进行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乡镇企业必须切实增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加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循环、低碳式生产,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7]。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地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针对自身节能减排问题的关键,进行技术研发和节能产品生产。再次,加强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强化环境责任制[8]。企业要在完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各项激励机制:成立节能减排工作小组,专门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督察、统计;创设崇尚节约、环境友好的企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规范,树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形象。最后,乡镇企业要善于发现和开拓新兴市场,创新营销策略跟进市场。最先实施节能减排的乡镇企业和最先介入节能环保型新产品市场的乡镇企业必然会形成先动优势,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的超额利润,从而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加大“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推广,加强宣传“节能自愿协议”

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成功模式的推广,通过建立障碍排除机制,帮助乡镇企业获得资金、新技术和市场,更新过时的生产方式和低效技术;乡镇企业间则要互相学习和交流,汲取经验,取长补短,谋求合作,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竞争力[9],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节能自愿协议有利于企业对能源的消耗进行准确统计、科学管理和监测评估,能够非强制性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我国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的总体进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同相关机构合作,对节能自愿协议进行宣传,介绍自愿协议实施的经验,提高公众关注度,加深乡镇企业对节能自愿协议的认识和重视。

[1]周炫,喻小林.联合国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简介[J].砖瓦,2007(6):76-78.

[2]张薇.可持续的乡镇企业节能减排模式[N].中国国门时报,2007-05-21(7).

[3]孙海彬,苏迪.节能减排现状分析及对策[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3(26):233-236.

[4]王菊,等.基于总成本分析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量谈判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4):150-153.

[5]L.F.deG.Henri,T.V.Erik,N.Peter.Energy saving by firms:decision-making,barriers and policies[J].Energy Economics,2001(23):717-740.

[6]刘国斌,许义娇.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探析[J].经济纵横,2011(5):55-58.

[7]谷国锋,蔡维英.吉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诊断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1-75.

[8]刘国斌,党美丽.东北地区乡镇企业低碳化发展之对策[J].学术交流,2011(4):80-84.

[9]王宁.低碳循环经济是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0-26.

Difficulties in China's Township Enterpris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text of Low-carbon Economy

LIU Guo-bin,XU Yi-jiao
(College of Military Service Techn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China's township enterprises implement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s part of a low-carbon development,is subject to our atten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in China implementing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traints,and puts forward policy proposals.

township enterprises;energy saving;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s

F121.22

A

1001-6201(2011)05-0022-04

2011-05-04

教育部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教材项目

刘国斌(1963-),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许义娇(1987-),女,贵州贵阳人,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秦卫波]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代乡镇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