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资源:寻找发展突破口
2011-11-09谢晓丹
文/谢晓丹
开放资源:寻找发展突破口
文/谢晓丹
将OER(Open Education Resource )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最佳路径。
“在国际普遍开放教育课程10年期间,中国的开放资源建设虽已进行大量工作,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在2011年第一期CETA教育技术沙龙中有专家感慨。
2010年初,国内刮起“淘课”风潮。人们纷纷点击一些国际著名高校的开放课程的中文网站。而中国高校开放课程的步伐似乎过于沉重,无法引起话题效应。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的博士赵国栋与他的团队曾在2010年6月~9月对国内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大规模调研。数据显示,不足19.8%的学校正在推广“开放课件”;在受访教师中,仅有25.3%表示“经常将已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上传至网上”。
中国缺少优质教育资源吗?截至2010年11月,国家级精品课程已达3523门,省级精品课程8409门,校级精品课程8034门。尽管教育资源如此巨大,点击率仍寥寥无几,即使点击,也鲜见制作考究的课程实录,更多的是PPT和文本资料,根本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赵国栋表示,作为“中国版OCW”的“精品课程”虽已实施7年,但“开放教育资源”仍然囿于旧识而不能推广。
“与国际上OER运动的蓬勃发展发展相比,国内开放教育资源似乎仍然未找到一个发展的突破口。”赵国栋说。首先,国内的精品课程在评估标准、运行模式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以学术标准代替教学标准,精品课不精,课程内容多年不更新,课程网站是“死网站”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次,国内从事开放教育资源的N G O组织,如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协会(CORE)等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受到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举步维艰。而在高校中,OER观念尚未被广泛接受。
尽管如此,中国高校正在进行不少模式的创新:
1.提供保障制度
上海交通大学在制度上为教师提供网站建设的技术、硬件和辅助人员的支持,在考核指标中给予参与精品课程教学的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一制度激励了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网站的建设队伍中。
2.建设跨校共享的资源
最耀眼的莫过于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的项目。此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合作,逐步建立基于下一代网络的开放资源大学。到目前为止,这4所师范大学之间已经实现互联,仅华东师范大学就有80门课程(共100个案例)在网上实现共享。
3.建立同步课堂项目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大中文系与新疆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建立的同步课堂项目。这一举措,使西部高校也可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4.与国外优秀OCW网站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建立MIT的OCW镜像站点、引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与此同时,还与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建立课程资源。通过校际开放课程网站镜像的建设,扩充了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质资源课程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师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推进了共享课程的应用,让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共享课程建设工作中来。
在知识无边界流动的今天,教育可以利用一切方式创新,只要每个人跨出一小步,整个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在寻找开放教育资源创新模式的旅途中,我们期待中国的开放教育资源事业能够在2011年找到突破口。
专家点评
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和国际化的大学,它能够承载知识开放、思想无界交流之重任,将它所生产的文化、思想与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开放教育资源就是体现这种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典型形式。当一所大学能大度地将自己的教学、科研等资源通过互联网来开放之时,也就是它跨入世界一流大学之时。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赵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