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eb2.0教育版图

2011-11-09谢晓丹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程教育

文/谢晓丹

Web2.0教育版图

文/谢晓丹

借助Web2.0的技术和全球化的互联网络,开放的学习,网络化的教育社区、P2P的教学互动,开始成为正规化大学教育的有效补充。

百年清华、百年北大,何等的荣耀!

千百年来,传统的大学教育,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以一种近乎纯净的模式,完成了知识的传递和积累。曾几何时,白发的教授,用他们博大精深又诲人不倦的智慧,凝聚着一颗颗莘莘学子的求知之心。他们手中的粉笔和案头的书卷,成为了中国教育深扎在沃土中的根基。

然而就在今天,就在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的身边,一种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种变革来自网络,正在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壮大,借助Web2.0的技术和全球化的互联网络,开放的学习、网络化的教育社区、P2P的教学互动,开始成为正规化大学教育的有效补充。它让学习者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也让教育者能够摆脱职位归属的束缚,彼此借鉴优异的经验和成果,让教者与学者实时互动,将各自的知识和智慧融会贯通,并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

随着教育部不断深化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数字校园日益普及,网络技术在高校老师和学生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知和应用。作为一种对传统教育创新的有益尝试,利用网络,利用Web2.0技术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实现教育结构的改革和模式的创新与拓展,正在从国外到国内、从高校到个人,在整个社会中蔚然成风。

互动学习成为“宠儿”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知识和信息几何级数的增长,今天的学生一天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是前人10天的积累都不能望其项背的。这就使得学生和老师需要借助必要的技术手段来辅助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我正在上的一门课程要求使用Twitter、Blog和Facebook。从这门课程里学习到的技能比其他几门课程之和还多。在那位酷酷的老师指导下,最新的信息技术对我的学习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ECAR的《2010年对美国本科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下文简称:调查)中,一位受访的本科生如是说。

如今,诸如Twitter、Blog和Facebook等Web2.0技术在教育、网络营销、社会化网络服务等领域越来越“受宠”。相对于Web1.0来说,Web2.0能够后来居上,得益于它的鼓励互动和多人共建的理念。

中国互联网协会认为:Web2.0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站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它追求的是与用户实现互动,并着眼于用户体验;它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XML、Ajax、开放API、RIA富应用界面、P2P传输等技术为核心。

而Web2.0技术使“多人参与网站内容的制造和提供”、“注重交互性”、“可读可写”、“个性化、多样化、友好的、符合Web2.0标准的网站功能设计”等原则得到空前彰显。在这里,个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与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在,Web2.0技术逐渐成为课堂讲授的有益补充。网络聊天、交友、视频、博客、播客、网络社区等技术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选择,例如,博客可以被教师用来布置作业、讨论、阅读参考资料,合作项目、小组协作学习等。Wiki也同样成为协作、互动、共享和内容组织的重要工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基于一个目标或者一种问题而学习,而这种社区学习方式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Web2.0为教育带来五大变化

Web2.0是互联网时代的一次改革,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共享资源的模式:从原来单一的人机操作,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分享,资源在全世界流转;人人都可以构建自己的资源环境,包括学习环境。

这一切为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和变化。

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李克东告诉记者,Web2.0将为教育带来5个变化:

1. 营造社群。Web2.0使得很多非教育的和教育的社群,比如教育大发现社区、稷下社区、家里蹲大学等社区型学习网站,纷纷出现。

2. 产生新的学习环境。具体表现在创造不同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利用各种Web2.0软件进行互动,而且能够主动创造学习环境。

3. 聚合大量的资源和资料。由过去个人建网站,变成共建网站,共建资源由此增多;由过去阅读网站,变成共享网站资料,以此聚集大量资料。

4. 形成协同工作的氛围。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再是单干,而是更加注重合作与协作。

5. 学会应用新的工具。

新的挑战和新的应对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都与以往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网络上碎片化、不系统甚至是谬误的知识充斥其中;网络的快餐文化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浮躁,抄袭更为容易等等。这也给大学教学利用网络实现开放和扩展的创新,带来了诸多挑战。其实,在现实的应用中,除了这些易见的挑战之外,大学的教学方式还面临着更多,更深层次的挑战:

第一,对教师提出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教师的定位、作用、观念和教学方式。基于Web2.0的互联网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之一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明显增多,搜索与信息之间的距离只在手指点击的一瞬间。对于教师在传统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学生也许早有涉猎,此时教师的观念如何改变,教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需要怎样改变教学方式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对学生的挑战。

学生不得不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我国的应试教育一直存在弊端,它让学生从小就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学习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观念,即使进入大学,学生仍然抱着期待的心理在学习。Web2.0技术的引入,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而且学生的学习观念同样必须彻底改变。他们不得不学会如何使用新工具,如何走入社群。新工具的掌握必然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第三,对课程的挑战。

引入Web2.0后,围绕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内容、环境、标准、实施、评价和管理等也不可能囿于传统的一套,如何改变是人们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第四,对组织结构的挑战。

如今学生正式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非正式学习的越来越多,这种变化给教学的组织带来很大的挑战。人们必须研究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如何有机地进行组合,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享用者,新理念和新技术正在为学习者提供无限扩展的学习空间,同时也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诸多挑战。人们应该如何应对?

李克东认为,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技术方面的差距在于理念,技术和实践性。

第一,虚心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加强实践,少说空话。他建议在全国选择几所高校和几门课程进行基于Web2.0的教育改革实践。

第二,进一步构建教育技术人员队伍。队伍的人员范畴可以扩大到教务处、学科教师、网络中心等人员。队伍建设的内容不仅仅是提高教育技术人员自身素质,更要站在学科交叉的高度上进行整个教育队伍的建设。

第三,向管理部门申请课题,写报告;在相关刊物上发表文章,利用舆论扩大影响。

教育改革新探索

在Web2.0时代,用户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因此为在大规模办学中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满足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的需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成为传统大学教育必须探索和尝试的路径。Web2.0下的学习与教育,为传统教育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教育界正在积极进行此方面理念和技术应用新探索的原因所在。

理念的探索

面对教师教学观念亟待改变的现状,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幽默地说:“学生是‘数字原住民’,而教师只是‘数字移民’,甚至是‘数字难民’。这些家伙说什么语言,我们不知道,而我们却要用另一种语言去教育他们。”在这种形势下,他认为如果将新的技术手段与教学方式相结合,那么教师一定能将内容讲得更加吸引学生。

而对于教师的所起的作用,李克东表示,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管理。他曾经要求他的研究生认真阅读一篇英文文章(这篇文章里包括了10个内容)之后,提出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放到BB9.1平台上,在所有学生将问题放上去之后,他又要求他们挑出四个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探究。这种构建方法不再按照原来的框架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证明这种改革是有效的。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管理,就是让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构建“概念图”,了解自己学到的知识存放在哪里,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是什么,将大问题切分成小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课程与教师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如何改变同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郭清顺认为,研究Web2.0时代的新课程理论,可以借鉴组织学的理论,组织学强调的是要有目标、成员和结构。同样地,课程也有目标、内容和结构。为了实现目标,就要有运作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教和学的机制,“教”该怎样做,“学”该怎样做,再将教和学这两个过程融为一个大过程。新技术应用的探索

国外已经运用Web2.0技术对教学进行改革。人们已经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案例。据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汪琼介绍,在国外的一个课程管理的案例中,学生可以拥有个人学习空间。这个空间一开始就有一个预置的模板,相当于把培养方案进行了一个显性化的、可视化的表达。学生点击进去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专业有哪些技能要求,需要学习哪些课程,达成何种目标。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大学就能形成一个很清晰的规划,在这个框架里,还可以不断地将所学到的知识整合进框架里。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与Web1.0相比,Web2.0更加强调的是个性化,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发布者,而且本身跟课程也进行很好的绑定,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学生的列表,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背景。

目前,美国已经有42个州通过立法,要求中学生在就读期间,其在线课程修读的学时不少于20个学时,否则不能毕业。ECAR的调查显示:1/3以上的受访者在调查的这个学期使用过基于网络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讲展示软件,也使用Google Docs、iWork、微软的在线空间和Zoho等应用。而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为了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或者完成小组任务。

国内也开始进行一些尝试。北京大学的一些专业,如政府管理、英语等运用博客来教学。华南师范大学从2010年开始增设了在线课程。北京邮电大学的远程教学系统采用成熟开源的Sakai教学系统,实现自主式学习、引领式在线学习、基于社交网络的协作学习等模式。Moodle、BB等在线学习平台也在许多学校得到了运用。

美国教育部在2009年的一个报告中得出3个结论,第一是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第二是在线学习比面对面学习更有效果;第三是说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可见,基于Web2.0技术的教学方式推动了传统的教育改革,并卓有成效。但是无论技术怎样变化,都无法改变教学的核心思想、本质和规律。尽管如此,新的技术,新的探索,的确为创造学习型社会,实现网络时代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公平、和谐,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我们的学校不会消亡,但是我们的学校必须变革。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