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爆炸事件应“谣”醒风险社会意识
2011-11-08丁寅
文/丁寅
响水爆炸事件应“谣”醒风险社会意识
文/丁寅
今年2月,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有人谣传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并离家外出,混乱中4人因车祸丧生。
造谣惑众者固然罪不可赦,也必会得到严惩。但这一起谣言事件背后深刻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正一步步逼近一个风险社会,必须应对风险社会中各种或明或暗的危险,而这种危险会发生在步入工业社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国家。
在1980年的电影《庐山恋》中,男主人公在风景如画的庐山,硬生生画上高楼和工厂,畅想未来的美好时代,如今工业社会的痛楚却已经一次次唤醒公众。他们不要那些冒着黑烟伤人的工厂,只求保住那青绿田园和清爽空气。不过,很多时候公众对于自身安全的认识和一些地方政府之间不合拍。地方政府还停留在《庐山恋》的期待里,公众早已进入《2012》的恐惧中。风险,就在这不合拍中一次次发生。
所谓风险社会,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认为,是指风险逐渐接替财富,成为社会的主要关注对象和内在驱动力。它是现代化成果的孪生子。在进入现代工业早中期,风险往往被视为概率事件,在巨大现实利益面前,往往被忽视,而当各种文明指数提升,特别是公众的意识提升后,风险已从副产品慢慢转为次产品甚至主产品。此时,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如果只见利益或主要只见利益的话,风险就会以各种形式出现,谣言造成伤亡不过只是其中一种。
在这次响水谣言事件之前,该工业园区已发生过两起事故:一次爆炸致8人死亡、数人受伤,一次泄漏致30多名员工中毒。对于居民来说,化工园区就像身边的一颗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整天心悬在半空中。因此,一听说要爆炸,谁去管是不是谣言,先跑再说,保命要紧,“而且大家确确实实闻到了刺鼻味道”。
社会要发展,确实需要工业,要工业又不允许污染,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如何尽量减少污染,使其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就成为当今工业社会的大课题。而做这些,最需要的就是透明化,把所有数据都摆到桌面上,让周围民众可以随时查询和监督,一旦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就需要政府牺牲经济利益,确保公众的健康利益。
可现实是,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均衡性,各种高危产业频频转入贫困地区。响水曾经是江苏最贫困的地方,而今正变成一个新兴的化工业基地。在极端的贫困和极端的风险之间存在系统的“吸引”,因为地方政府被不断攀升的GDP所吸引,往往对工业领域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采取了选择性失明的态度,甚至在得到庞大的数字GDP后,自欺欺人地假定当地居民并不知道这些工厂的危害。当2005年该工业园区获得“全国十大最具潜力的化工园区”时,当地村民拍摄了园区内污水随意排放的证据,要求赶走化工厂。而盐城市环保局报告也显示,化工园区相隔不远的灌河水质为劣Ⅴ类,“已经基本上不适合鱼类生长”。
在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里,驱动力的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在这种意义上,风险社会的形式标示着一个社会时代,在其中产生了由焦虑得来的团结,并且这种团结形成了一种力量。在响水,这种力量就表现为赶走化工厂的诉求。这次的谣言,从产生到酿成恶劣后果,不过是这种力量显性化的一种极端体现。
作为地方政府,需要做的是重视这种力量,这力量就是民意。如何在地方发展和居民幸福、安全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城市也好,农村也罢,毕竟是人的城市和人的农村,他们的居住和安全是头等大事,再难的困境也挡不住这一基本诉求。面对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局面,民众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响水爆炸谣言事件以3名嫌疑人被拘捕而告终,但如果民众内心的恐惧和风险社会的现实仍在,那谣言难免不会卷土重来。而后者,才是这次响水爆炸谣言事件最该引起政府关注和重视的地方。
■责任编辑 钟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