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范式

2011-11-08陈天霞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范式个性化建构

王 林 陈天霞

(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范式

王 林 陈天霞

(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其建构必须通过个性化体育教学的途径实现。高校体育应以“主体间性”为师生间的关系纽带、以“研究性教学”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以“自组织”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以“回归生活世界”为教学实践的基本范式、以“发展”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建构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范式。

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个性化;教学范式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者开始研究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探讨体育生活方式理论问题,不少学者展开了对社会不同人群其中包括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尽管相关的研究文献不少,但其整体上仍存在不足:(1)理论上未能揭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构”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实践中尚未见到“通过大学阶段的体育生活教育建构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系统研究”。(2)现有文献大多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进行了普适性研究,未见通过个性化教学建构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个性化”体现不够。上述不足表明该课题研究在国内高校存在着宽阔的研究空间和实践需求。

本文试从体育生活方式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关系及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建构高校个性化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式作一初步探讨。

1 建构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高校终身体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体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1]这一概念表明,体育生活方式的内容和行为具有广泛性、时间上具有终身性的特征,与高校终身体育的内涵具有较高程度的契合:高校的终身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学生终身锻炼奠定基础,而体育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将从主体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与习惯等因素方面决定了终身体育的可能。从这一意义讲,建构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是终身体育的具体化,也是其核心价值取向。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体育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体育生活在人的生活方式系统中,绝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不可或缺的。其核心是以体育为手段增进和保持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它的内容既是体育科学,又是健康和生命科学,具有科学性价值。

2)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构离不开体育活动的主体——人对体育的价值取向和基于该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主体体育意识以及体育活动的条件、内容和形式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形成,无一不与教育有关,通过教育,实践过程,上述各要素优化和组合,最终形成并保持个性化的体育生活方式,服务于人的一生,所以它又具有教育性价值。

3)高校的“体育生活方式教育”与 “终身体育教育”本质一致,体育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功效和作用既是当前的,又是长久的,其时空形态具有终身性,它与高校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高度一致:将健康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关注体育教育的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结合,强调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有意识、有能力建构和形成一种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生活方式,而“体育生活方式教育”则是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具体化。

2 实施个性化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达成个性化的体育生活方式

2.1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特征

体育生活方式,可以多角度的、具体的划分为许多体育生活方式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自身特有的结构。就个人体育生活方式而言,其结构主要包括“体育活动的主体”、“体育活动的条件”以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三方面要素(见图1)。

研究一下构成体育生活方式三要素的各项具体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社会、自然、教育等外部条件,其余与个体有关的各项内容,无一不体现出高度的个性化特征。

图1 体育生活方式结构与要素[2]

2.2实施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达成个性化的体育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其建构必须通过个性化体育教学与实践的途径实现。个性化体育教学是“以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为指导、在高校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中进行的适合大学生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或小组化体育教学。”

2.2.1通过个性化的体育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体育生活主体意识的形成

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集合,在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下,它体现了体育生活主体与体育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体育的意义、作用、效用等评价观念的总和。应通过个性化的体育生活意识教育和探究式的体育实践,让学生体验和得到“体育生活”的快乐和成功,促进学生在较深的层次上去理解体育的价值,形成自身的体育价值取向。要尊重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差异,通过引导促进学生体育个性的形成,进而促进他们体育生活主体意识的建立与巩固。

2.2.2通过个性化的体育能力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体育生活自身条件的完善

体育生活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体育活动的主体能否有效地参加体育活动,直接影响体育生活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保持和完善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应将学生的体育生活能力培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赋予课内、外教学与活动的各项内容“体育生活能力培养”的内涵,积极为学生创造探究式学习和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体育生活发展和提高体育生活能力。

2.2.3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第一,改革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通过创编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简化技术、规则、场地设备条件要求,使课程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加课程内容的娱乐性、可选性和大众性,使之符合养成学生体育生活习惯、构建千姿百态体育生活方式的需要;第二,改革课程教法,实现课程学习的生活化: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的学习实践达到生活化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动作技能教学向指导学生体育生活转变,组织学生尝试和体验体育生活,通过 “建议”或“评价”等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体育生活的质量;第三,通过课内、外体育生活的一体化,取得“体育生活方式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3 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建构高校个性化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式

为建构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高校体育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层面入手,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体育教学范式,这一范式应完全超越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与模式,以“个性化”为核心,将主体、个性、生活、发展等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师生关系和教学实践的每一环节。

3.1以“主体间性”为师生间的关系纽带

师生双方在任何时候都是平等的主体,“主体间性”是指主体间在认识、价值、意义、语言、交往、实践等方面的理解性、共同性、交互性和一致性,以“主体间性”指导下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则是教育中主体间精神的相互理解与构建,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3]个性化体育教学,作为师 生间、生生间的活动,必须置于主体间性的视阈中进行考察,坚持以“主体间性”为师生间的关系纽带,并以此为基础建构高校的个性化体育教学过程。

3.2以“回归生活世界”为教学实践的基本范式[4]

生活方式源于生活,体育生活方式只能在体育生活的世界里形成。只有“回归生活世界”,将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生活化”,并在余暇时间里有效组织学生的体育生活,才能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逐渐自觉地将体育作为自身生活不能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体育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3.3以“研究性教学”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

应根据体育课程的“身体活动”和“集体交往”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各教学环节中应用研究型思维和探究性学习去理解、思考、发现、体验、互动、总结,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体育生活能力,逐渐形成个性化的体育生活方式。

3.4以“自主、自治和自组织”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

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必定实现于每一学生个体,教师指导下的自主、自治和自组织的学习策略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其自身学习目标的唯一有效手段,应根据体育的特点,在各个教学环节建立起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合作式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学生在自治中独立学习,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发展[5]。

3.5以“激励和发展”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应改变以往一元性、封闭式的“教师评定”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形成性、过程性与多元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的标准则应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体育生活方式”或“建构了体育生活方式的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而进行的个性化体育教学改革,应在理论层面关注“生命与人性”,彰显“主体与生活”,重建高校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6];在实践层面通过“回归生活世界”、“研究性教学”等个性化体育教学改革,重建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范式。

[1]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

[2] 王林.建构体育生活方式[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78-81.

[3] 康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教育科学,2006(12):1-4.

[4]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3.

[5]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

[6] 王林.建构主义观与自组织观的有机融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9(2):112.

ConstructionofIndividualizedTeachingParadigmforUniversityStudents’SportsLifeStyle

Wang Lin,Chen Tianxia

(P.E. Colleg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225009,Jiangsu,China)

Sports life style has distinctly individualized features,whose construction must be realized through individualized teaching.The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inter-subjectivity” as a tie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as a basic model,the “self-organization” as a basic strategy,the “return to real life” as a basic teaching paradigm,and “development” as the basic concept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to construct individualized P.E. teaching paradigm.

sports life style;university students;individualized;teaching paradigm

2010-11-03;

2010-12-2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B-b/2009/01/049);扬州大学2009年度教学改革定向课题(2175)。

王林(1953-),男,江苏如皋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7.0

A

1672-1365(2011)03-0095-03

猜你喜欢

范式个性化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