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来信

2011-11-07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41期
关键词:卡扎菲人情网络文学

封面反馈

@天亮1965:统治利比亚四十二年的卡扎菲走了,他没有完成自我救赎,走得那样的狼狈,民主究竟是否会来临,还是会迎来下一个“卡扎菲”?

@不起眼的犴浆草:卡扎菲不是救赎利比亚人民的英雄,反对派的领导们恐怕也不是,百姓们需要和平民主,而不是个别英雄的拯救。

@北漂027:卡扎菲在追求利比亚独立自主的路上走完悲壮的探索。强人政治可统一国家,但不可持续。新时代“落后文明”如何找到方向,完成自我救赎?

@点8中南海的陪伴:卡扎菲的身亡,或许意味着利比亚人民可以走出独裁,获得救赎。

时事短评

“逃回北上广”值得小城市政府深思

近期,“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引发了新一轮热议。一些人回到小城市工作,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因为在一个熟人社会,做事更要讲关系、论人情,发展或许更难,价值观的冲突或许更大。

对“北上广”来说,人才回流固然值得庆幸,但房子太貴、交通堵塞等问题仍须解决,这才能最终留住人才,为城市未来发展增加更多的新鲜血液。相比“北上广” 对人才回流的喜出望外,被众多白领认为太讲究等级关系、人情关系,不适合发展与创业的小城市政府实在应该好好反省,为什么已经回来的人才还是留不住?

现在各地都在进行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也成了诸多官员的口头禅,而就业、创业环境也该同步改善。如果只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减免税费这样的硬实力提升,而不在优化人才环境、鼓励创新创业等软实力上下工夫,即使有可与大城市相媲美的基础设施、更胜一筹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储备,仍然无法与“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竞争。

只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改变讲人情拼关系的现状,才能破解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而这,首先要从完善法治,加强社会监督做起。

江苏苏州 杨国栋

读者点评

《宁陕免费教育:贫困县的制度创新》

@渡荒原人:为陕西安康宁陕县的免费教育赞一个。应该赞赏宁陕县的远见卓识,也许办教育不显山露水,但百姓记得,泽被后世,惠及长远。

@关宁:宁陕15年免费教育是一个有关良心的时代命题,我们追问宁陕模式可不可复制的时候,地方政府首先应自问:你有没有卖掉政府大楼办教育的勇气?实现免费教育,缺的不仅仅是金钱。

《“被精神病”的胜诉》

@流浪津津:由于我国民事行为能力宣告程序是一审终审制,没有为权利受限者提供上诉的机会,周荣焱耗费十二年,通过推动检察院启动了中国首例同类司法监督程序,才得以推翻原判,说明我国现行监护权立法仍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有为小朋友:心思缜密,逻辑性强,在一些细节提醒上恰到好处,周荣焱给人的印象,更像一个智商很高的法律人士。

《网络文学的出路与死路》

@快门er:个人觉得网络文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学向金钱不断妥协的商战史。

@海棠落:看网络文学的未来,只看到网站无情的克扣和诸多无法做到一视同仁的规定出台,着实令人寒心。

猜你喜欢

卡扎菲人情网络文学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倍er好用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欠人情
人情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人情练达即文章
约旦惊现“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