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论屈原文化

2011-11-07戴锡琦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太阳神周易阴阳

戴锡琦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漫论屈原文化

戴锡琦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我中华传统文化巍峨大厦由四根大柱支撑:周易文化 (易学)、老庄文化 (道学)、孔孟文化 (儒学)、屈原文化(骚学)。其顶梁大柱则是周易文化。周易文化即先秦巫学——主要是南楚巫学,战国末世以屈原为首的南楚巫学家们的伟大文化创造。

以上观点,已故楚文化大家张正明先生在其《楚史》一书中有深刻的阐述:对于屈原的学术,我们不妨称之为骚学。楚国本来只有巫学,自从楚文化进入鼎盛期之后,巫学才开始分流,其因袭罔替者仍为巫学,其理性化者转为道学,其感性化者转为骚学①(P338)。

故屈原文化即屈子骚学,即诉诸理性之周易文化向诉诸感性之楚辞屈骚之嬗变,即诉诸理性之周易文化向倾诉自己哀怨政治情感之楚辞屈骚的嬗变。质言之,屈原文化乃周易文化之情感载体;屈骚乃先秦南楚巫学向巫文学嬗变结晶而成之艺术晶体。我国民族文学之父,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用周易文化的琼浆玉液,浇灌培育了屈骚这株我国古代文化史上芬芳四溢的奇葩异卉,使之成为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参天大树。

让笔者从“周”“易”二字之释名说起。笔者在张建教授主编之《阅读经典》一书第二十六章《文化的源流《周易》探寻宇宙的奥秘,追溯文化的源头》中写道:

释“周”

“周易”之“周”,历代治易者大多言之为“周王朝”之名,究其深层文化内蕴,笔者认为不仅为王朝之名,更有“圆”之义,“合”之义,太阳之义,月亮之义也。

八卦即宇宙,宇宙即八卦。

“周”者“圆”也,阴阳八卦即宇宙八大物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排列次序之“圆 ”,我国古代先哲老子宇宙观“天圆地方”之“圆”,它象征宇宙万象、社会万象、人世万象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生命之义也。

宇宙为圆,天地为圆,人生亦应为圆;

天道为圆,地道为圆,人生亦应为圆。

“周易”之“周”,除却朝代名称之义外,更有“天道”之义,“地道”之义,“人道”之义也。

天道为圆,因为天象为圆——月月星辰皆为圆;地道为圆,因为地球为圆,地球绕太阳旋转之轨道为圆,地面之诸多物象为圆。人一生生命运行之轨迹,自母腹呱呱堕地,始生于何处,亦应归葬于何处,始生于父母双亲之故居,殁后亦应伴葬于父母双亲之坟茔,唯其如此,故人生亦应为圆。

“周易”之“周”,其原始本义,即“圆”之谓也!

“周易”为宇宙图,“周易”为天地图,“周易”为人世图,“周易”为人生图。

关于周易之“易”字,张祥平先生在其大作《易与人类思维》中有如下精辟的见解:

千骨易得,一念难寻;

易 =日 +夕

“昜”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通常被认为是“易”字,(yan)含义是“阳”。但“易”在甲骨文中是表示太阳上升,这也与在甲骨文中的地位相符——在卜辞中用作地名,相当于“太阳升起的地方”(笔者按:应即南楚,与日文中日本的读音相近,不排除地居民败于商祖上甲微后移居日本的可能性 (笔者按,应即南楚楚国子民败于商祖上甲微后即移居日本)

因此,在“昜”字的各种含义中,只剩下很少被人提及的一项,秘书说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所谓“秘书”,也称“纬书”,是汉代学者托为孔子所写的书,其中之一是“易纬”。

把“易”扯到“阴阳”当然是纬书的引申,但是把“昜”字形分析为“日 +月”都比把它说成蜥蜴更合乎实际。虽然把昜的下半部解释为“勿”最直观,但把“勿”看作是“月”的斜写就更接近造字的本义。②(P13)

日月为易,以象阴阳

——东汉古文字学家许慎从文字学角度在《说文解字》中如此直截了当揭示“易”字的文化内涵。

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东汉易家家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从周易学角度如此直截了当揭示“易”字的文化内涵。

故周易文化为日月文化。

一日一月谓之易,一月一日谓之易。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太极”即道,“道”即“宇宙本体”,宇宙本体即“天地”,天象之最大者为日月,故“天地”即“日月”。

▲“两仪”,即阴阳二气,阳气清轻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阴阳二气冲和交感,衍生出日月两大天象,阴阳二气不住冲和交感,太阳月亮两大天象复衍生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天象。——实仍为太阳、月亮两大天象

▲四象:少阳——每日里东方冉冉上升之太阳。

老阳——太阳由东天经中天至西天,每日运行一周,旋转一周,故“老阳”即每日里西天缓缓下沉之太阳。

少阴——每晚东天冉冉上升之月亮。

老阴——月亮由东天经中天至西天,每晚运行一周,旋转一周,故“老阴”即每日晨间西天缓缓下沉之月亮。

▲八卦:每日里太阳月亮东升西降,东起西落,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循环往复,变动不居,衍生出悬挂宇宙天地间八大物象,椸 椺 椻 椼 椾 楀 楁 楃

以八个卦号表示之: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孙映达、杨映明先生《易经对话录》一书中以下图表示之

由上图可知:乾为天为父为日,坤为地为母为月,乾卦乃天卦,乃阳卦,坤卦乃地卦,乃阴卦。太极即“道”,“道”即宇宙本体,“道”即宇宙形成前充塞天地的原始混沌之气。由上图亦可知:乾坤离坎四大卦,称指天、地、日、月四大宇宙物象,“离卦”卦象为火,为日,为电,离卦为阴卦,楀上下两阳爻,中间一阴爻,外阳内阴,义即太阳之卦,月亮之卦。

此一观点,北京白云观道长、中国道教学会会长任法融大师在他的大著《道德经释义》中有如下精辟的论述:

在现代,一些人根据西方哲学概念,把“道”解释成了“物质 ”、“精神 ”或“规律 ”,这些解释都不符合《老子 》本义。“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思虑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 ”、“精神 ”、“规律 ”皆是“道 ”的派生物。(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道”是先天一气,混元无极,是宇宙中的能量,是太空的气场,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材料。“可道 ”、“德 ”、“下德 ”都是“道 ”的派生物。只有正确理解了“道”才能正确理解“德”,从而以此为钥匙,正确理解《老子》全书。

“道”在天 ,亦在人,在身,亦在心。

《老子》发现了“道”,也发现了“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③(P5-2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

——庄子《南华经》

▲静而与阴合德,动而与阳合德,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

——庄子《南华经》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故曰:“莫神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帝”。

——庄子《南华经》

老子《道德经》以上哲理名言,庄子《内篇》、《外篇》以上哲理名言,乃周易文化理性化转为老庄道学之光辉论断,它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地人和的光辉观点,庄子则进一步提出了天地交泰,阴阳合德的光辉观点,其文化内涵即天地人和,天地和合,天人合一,老庄道学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成为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现代某些学人如艾思奇之辈宣传“唯物主义”哲学,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有其片面性;而历代学者如王阳明、陆九渊等人宣传“唯心主义”哲学,宣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鼓吹“心即物”,亦有其片面性,其共同谬误正如我国近代大儒、湖北黄冈名学者熊十力先生所言:乃在“劈裂宇宙”,割裂“心”与“物”,唯我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老庄道学,讲究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天地交泰,讲究内心与外物的和谐,讲究人与人的和谐,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全面,最完整的宇宙哲学,历万古而不磨,历万世而常新。

周易太极文化的精髓即阴阳和合文化。

周易先天八卦的核心即阴阳论:

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和合,化生万物,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互交阴阳互变,

阴阳互动生生不息,

阴阴互根阴阳一统,

故周易太极文化即阴阳和合文化。

周易太极阴阳和合文化,强调客观世界万事万物内部两个对立面的依存,强调客观世界万事万物内部两个对立面的联系,两个对立面的和谐,两个对立面的统一,而不是相反,强调两个对立面的对立,强调两个对立面的斗争。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即立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老年毛泽东变本加厉,提出“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个纲,纲举目张”,强调“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大力宣扬斗争文化,大力推行斗争文化,与周易太阴阳和合文化针锋相对,背道而驰,造成十年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华民族的巨大灾难,我们永远不能忘却!我们永远应当牢记!

我国古代天文学亦即古代人文学。古代“天文”之“文 ”亦即“人文 ”之“文 ”,“天文 ”之“元 ”亦即“人文 ”之“元”,“文”者,天象太阳月亮运行之轨迹也,亦即“天道 ”、“地道 ”、“人道 ”之谓也。

周易太极文化,即太极阴阳日月和合文化,即和合文化。

和合文化即天人合一,阴阳合德,天地交泰文化。

李振刚、方国根教授合著之《和合之境》一书中深刻指出:

和合之思,古典人文精神的现代诠释

人类的命运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命运息息相关,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切与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及传统文化向现代转生的问题尽管争论了将近一个多世纪,至今仍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向现代转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不仅艰难曲折地进行着实现,而且提出了种种主张和方案,诸如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互为体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批判继承、抽象继承等。这些方案与主张各有其相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代表了一个多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现代之路的理性思考。然而,站在新的起点上来看,上述理论和主张其实都只是关于传统文化如何向现代转换的方法、手段或抽象原则而已,这类探讨还可以提出许多方法原则来,但总未能创生出一套新的理论或学说体系作为指导未来人类文化实践的理论模式、思维方法及价值体系。这不能不说是近百年来哲学史和思想文化史留给世纪之末的一种遗憾。

继《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新人学》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近年又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问世。通读这部书,我们不仅为一位现代学者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所震撼,而且为此书所倾心宣扬的“和合”理念而叹服。用和合精神这一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精髓作为 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战备的核心价值,是张教授为历史开新运,为人道致太平的心灵期盼和理论期许。正如他在《和合学概论》自序中说:“融通而和合,对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具有巨大的魅力;对回应西方文化挑战具有强大的动力。”他坚信,只有“和合”才能引导人类进入至善至美的理想之境。人类面临的五大冲突,只有和合学才能合理地、道德地、审美地解决;只有和合学才能创造性地解决中西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使中国文化以崭新面貌走向 21世纪。

“和合”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合学研究的和合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天地是从哪里来的?西方有所谓“上帝创世纪说”,中国人之所以能摆脱神创论的影响,是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发现了万物和合而化生的规律。中国古代哲人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中体悟出“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和合化生原理。“和合”遂成为中国人把握宇宙、理解人生的一种主要观念。成为中国人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准则。

儒学大师孔子提出“和为贵”的为政之道与为人之道。孔子认为,“和”的原则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严格按照“礼”的制度和规范去行事。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和 ”是国家政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理想,“礼”即各种政治制度、道德规范,是达到“和”的具体手段。由于“和”与“礼”相为表里,因此能否做到“和”便成为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准。故其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他进而提出“人和”的思想,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在战争频繁的战国,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败有三个主要因素,即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在三大因素中居于首位。这是对中国古代战争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总结。这里“人和”是与仁政、王道相联系的。孟子认为,只有推行仁政,才能得到人和。

战国末期的荀子是先秦时代最后一位儒家,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和合思想。他指出:“列星随旋,日月递昭,四年代御,阴阳文化,风寸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认为,天地之间的万物千差万别,各种事物都必与其他事物获得和合,才能生生不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是说万物之存在与发展,都是“和合”使然。荀子讲“和”也讲“分”。他认为,事物的名分界限 (分)是事物和合的前提,故其言:“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人只有遵守“礼”所限定的等级名分,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组织;有了这种和谐有序的组织,才能战胜万物。在荀子的和合论思想中,“礼”与“乐”具有不同的作用。他说:“乐和同,礼别异”,“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荀子·乐论》)“礼”即礼制,它的作用是为事物和人的行为确立等级名分;“乐”即音乐,它的功能在于调和人们的感情,化解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礼乐教化相结合,才能形成既有等级秩序又能和合同一的“群居合一”之道。可见,荀子的和合思想既有天道观的内容,又有人治论的内容,在理论上较之孔孟有了新的发展。

表一:天歌 ,地歌 ,《离骚 》、《九歌 》

此外,墨家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理想出发,同样认为和合是家庭、国家、社会的理想,反对世人智欺愚、强凌弱,“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墨子·尚同中》)即使刻激寡恩的法家也懂得“和”的重要性,认为:“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韩非子·解老》)主张用老子的自然主义哲学作为推行政治的思想基础。

可见,先秦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元典时期,不仅提出了和合思想,并且得到了各家的认同。儒、道、墨、法各家对和合范畴作出了自己的理解。秦汉之际的和合思想在《吕氏春秋》、《礼记·上庸》及《易传》中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此后和合精神成为汉唐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基本内核。长期以来,“保和太和,乃利贞”(《易传·乾·象》),“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等哲理名言,成为中国人理解天地真际,化解社会矛盾,融合中国文化,实践人伦物理的根本智慧。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中国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和合文化,和合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④(P287)

一阴一阳谓之道。日月互参,阴阳互根。阴阳和合,生生不息。

诚如笔者在前面指出的,渊深博大的屈原文化,乃周易文化之情感载体,屈骚乃先秦巫学向巫文学嬗变结晶而成之艺术明珠,我们民族文学之父,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用周易文化的琼浆玉液,浇灌培育了屈骚这株芳香四溢的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艺术奇葩,使之成为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参天大树!

诚如笔者在前面指出的,渊深博大的屈原文化,乃周易太极阴阳日月文化向感性化之嬗变,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伟大诗哲屈子首创了“阴阳互交”,“两美必合”的情感型和合文化——骚型诗体。

以屈骚代表作《离骚》为例

《离骚》之“离”,暗合周易后天八卦之“离”卦,“离”卦为太阳之卦,月亮之卦。

离上离下。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日之光,月之光,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彖传》说:“日月光明两次升起,是离卦”

笔者按:

月升于东方——少阴 日升于东方——少阳

故《离卦》为日月之卦,为太阳神,月亮神之文化符号。

《离卦》之道,乃日月之道,天地之道,乃宇宙之道,乃“中正”之道。

《离骚》句云:“耿吾既得此中正”,意即:吾乃日月之子,吾乃太阳神月亮神的后裔,南楚人文始祖——吾之伟父乃老年太阳神伏羲氏,吾之伟母乃老年太阴神——月亮神嫘祖氏 (女蜗氏),大吉之年,大吉之日,吾之伟父、伟母交孕园融,使吾得从天而降,获得了日月之精,获得了中正之道,获得了日月昼夜旋转运行的正大光明之道。

《离骚》为一阙太阳神家族——南楚民族之浑厚哀歌。

就创作原型而言,“离骚”为上下两场大型巫歌巫舞剧。

上场:吾 (巫)乃太阳神女巫,为阴;先祖乃太阳神男巫,为阳,写吾 (巫)欲与先祖太阳神男巫神交,以繁衍后代,以强盛祖国。

下场:吾 (巫)为阳,为太阳神男巫,写太阳神男巫吾求女神 (宓妃、简狄、二姚)欲与之神交,拯救南楚祖国、拯救南楚子民,然皆屡屡受挫,连连遭阻,吾只得自殉沉江,皈依先祖。——上下两场,阴阳对转。

▲以《九歌》为例

阳爻为“九”,阴爻为六

阳爻称指日象,阴爻称指月象。

《九歌》为一阙太阳神家族——南楚民族的庄穆祭歌。

四对配偶神:

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东君,青年太阳神;云中君,青年月亮神;湘君,湘水男神;湘夫人,湘水女神。)

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大司命,经天阳神——小太阳神,司命府君;少司命,送子娘娘,管地阴神,小月亮神;河伯,长江男神;山鬼,巫山女神)载歌载舞以娱“上皇”——东皇太一老年太阳神伏羲氏

《九歌》为阴阳互交,两美必合的我国上古大型神神恋爱情感型和合巫剧,一阙太阳神家族——南楚民族的庄穆祭歌。

笔者将《离骚》、《九歌》在文后以表示之,并作比较(见表一),以饷读者。

注释:

①张正明.《楚史 》.

②张祥平.《易与人类思维》.

③任法融.《道德经释义》.

④李振刚,方国根.《和合之境》.

C958

A

1003-8078(2011)02-027-05

2011-01-28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2.09

戴锡琦 (1939-),男,湖南双峰人,湖南理工学院教授,岳阳屈原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高翰

猜你喜欢

太阳神周易阴阳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六问太阳神珍珠店模式
太阳神 持守初心三十年
服药先分阴阳
甜甜的“蝴蝶茧”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太阳神 坚守与创新
太阳神 闹哪样
《周易》与《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