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企业的政策“心声”

2011-11-07俞崇武

华东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置信心声损耗

本刊记者 俞崇武

一家企业的政策“心声”

本刊记者 俞崇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各种各样的创新政策不断出台并在企业中间予以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半征税……对不少企业而言,这些政策名词到底是够得着的“真金白银”,还是只是“挂在墙上的月亮”,境遇迥异,看法也各不尽然。

一个偶然场合下,上海置信电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金雅明与本刊记者关于时下创新政策的一席对话,虽称不上“直针时弊”,但一定说出了很多企业的“心声”,特录之,与制政、落政的相关人士共享。

现在政策的问题是受益面太窄

《华东科技》:大家都在说政策,谈政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似乎给了政策企业也就做好了。从你们置信的实际看,企业发展与创新政策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

金雅明:确实,政策对企业发展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就是在国家创新政策强有力的扶持和支持下,一路走来的。

这点我们自己感受很深,正是因为充分享受了各种政策的扶持,置信才从一个无人知晓的民营企业,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在2003年成功上市,从最初年产一百万元不到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年销售额逾18亿元——我们是上海市“18条”政策(指《上海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条例》)的首批受益者,创业的时候就是靠着成果转化项目起家的,后来拿到了火炬中心的种子基金,再往后,建造厂房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投资方向调节税减免、贷款贴息、成果转化项目税收奖励,现在大家非常关心的加计扣除和高企认定,我们也第一时间就得到政策的落实,应该说,置信十几年来在国家创新政策的享受上,几乎没有拉下过什么,也确确实实从中体会到国家对企业创新的大力支持。

《华东科技》:那你还觉得现在的创新政策有问题么?

金雅明:应该说我们置信算是幸运的,享受到了政府的很多政策,并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但并不是说现在的政策就没有问题,恰恰想法,我觉得现在的政策是有些问题的,很明显的一点,我们这种幸运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有的,而且,事实上,是很多企业都是没有的。就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政策的受益面还是有些窄。

要让政府对你“一见钟情”

《华东科技》:正如你所说,很多企业享受不到政策,进不了门,我很想知道置信在发展过程中是怎么做到的?

金雅明: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生产的第一个产品就被列入了成果转化政策的支持行列,从这之后就算是跟政府机构建立起关系了,后来就越走越顺了,像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机构会经常告诉我们一些政策信息,而我们也专门梳理了内部科技管理机制,对政策及时关注、及时反应,所以很多政策优惠都拿到了。

《华东科技》:第一个产品得到成果转化支持是什么原因?

金雅明:第一个产品受到政策青睐,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对我们这个行业倾斜支持的色彩,并不是我们的产品当时做得有多好、卖得有多火,才给我们政策。

所以,这第一次,也就是一见钟情,很重要——怎样来吸引政府对你一见钟情?政府会怎样来选择一见钟情的企业?这里面是个大学问。

《华东科技》:那你觉得政府会怎样来判定他是要支持这个企业呢还是去资助那个企业?

金雅明:现在政府有很多评定的标准,我总结,从大的方面说,你所做的东西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上是符合社会发展共识的,比如说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也就是说,你的产品要符合这种产业导向。从小的方面来说,那就要看你的产品是不是能够具备被社会、被人们所需要的功能,也就是说有没有市场需求,然后,这个需求能否通过你的创新来得以实现,也就是有多少技术创新。当然,政府会通过各方面的渠道,比如查新咨询,比如专家评审,等等,来选择相对比较优秀的“潜力股”。

政策支持要到点子上

《华东科技》: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倒在了专家评审这一关上,尤其是初创的小企业。

金雅明:资源总是有限的,对政府来说,怎样把有限的资源争取用到最合适最需要的企业身上,自然是要做评审和筛选的。

从我的理解,我们很多的评审中间的问题在于程序化,甚至是程式化,把重点放在各种“数量化”的指标上,而对尚在前期的、可能很有潜力但当下拿不出数据表现的理念性的东西,关注度就差很多了,或者说支持力度就打折扣了。这大概是很多小企业拿不到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他们还很小,或者根本就没产品的销售。

这方面国外有些地方做得很好。他对理念性的东西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做出产品来了才给你支持,而是在你完全是理念性的阶段,只要看好了就会给你扶持。而他们对理念性东西的走势的判断,专业性、前瞻性非常厉害,对产业的方向、未来的走向看得很清楚,所以会去支持一些看上去有很大风险的项目,而我们就不敢了。

《华东科技》: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金雅明:是的,对创新的支持肯定是有风险的,而现在我们政策对风险的评估很“客观”,很“数据”,这并不利于支持前端创新。因为现实中有很多科技企业,往往是投了大量人财物搞研发,到快出产品的时候有困难了,这个时候你政府要支持一把,它往前跨一步,就成功了,而你政府不扶这一下,那企业很可能就倒下去了。

就好比在水里游泳,对一个差5米就到岸了的人,你给他一个救生圈,他就得救了,你不给他这个救生圈,他就会淹死。

《华东科技》:现在的政策是有这个问题,需要支持的企业却得不到支持,总觉得政府的支持“给力”不到点子上。

金雅明: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企业会觉得政府的政策是“画饼”,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原因。因为你的支持没点到点子上。

政府的支持有些时候陷入到讲求“变现”的怪圈里了——对前期的项目,不敢支持;即便是对比较看好的项目,支持期限也不长。给我的感觉,政府最好是“临门一脚”,最好是我今年给了你100万资助,明年一下就能回来1个亿。而实际上,从基础科技研发到最后产品实现的过程,是一个很漫长很不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无法套用习惯性的“效率”思维。

政府与企业:两条平行线?

《华东科技》:从政府来讲,他们也很为难,

金雅明:我跟一些政府的官员也聊过,他们总觉得我不知道你们企业需要什么,有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但实际上企业又感觉政府出来的东西我不解渴,没到我点上。政府和企业之间就像两条平行线,这样一个症状。

《华东科技》:为什么这么说?

金雅明:比如我们在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出台这个政策是干什么用的,

举个例子,上一次国家发改委搞了一个节能产品目录,是好事情,但是由于在目录中有些不够细心,仅仅写错一个字,这个产品目录对准我们国家所有企业就没有一家可以享受。

《华东科技》:详细说说。

金雅明:我们企业是生产变压器的,变压器在指标性能上有两个主要指标,一个叫负载损耗,一个叫空载损耗。我们国家标准设计上负载损耗原则上都是维持的,空载损耗按照不同的等级来调整。这样一个现状国家标准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写的人把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和字写错了,应该是个或,或者负载损耗降低多少、或者空载损耗降低多少,然后就可以享受什么政策,他写成了一个和字,这就并列了,意味着两个条件必须要同时具备,这就完了,全中国没有一家企业没有一个产品可以享受这个政策。

这个政策你说出台了有什么意义。事后他说是写错了,但这一写错,因为你一字之差,所有的税务系统都不承认。税务说和和或是完全两个概念,按照政策上是和,你出来的是或,我不能给你享受,除非发改委重新发文,发改委因为一字之差发文不愿意,口头解释,但税务不认。好多事情我感受我们制定政策的人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搞明白。

《华东科技》:政策制定者以为自己做了好事,但企业根本没实际感觉。

金雅明:还有,我们政府对比较看好项目的支持相应的期限都比较短,无论是成果转化还是火炬,抑或其他,最好是临门一脚,最好是我给你100万,一下回来就1个亿,比较注重变现能力。但从企业的角度,从基础研发到产品实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很长的过程,这种“变现”的期待也好,要求也罢,让企业压力很大。

猜你喜欢

置信心声损耗
急诊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指标构建及应用初探
基于置信职业行为的儿科住院医师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基于模糊深度置信网络的陶瓷梭式窑PID优化控制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基于CUDA和深度置信网络的手写字符识别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