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咋整治 农民说了算”
——新县土地整治工作纪实
2011-11-07左金安
□本刊记者 左金安
“土地咋整治 农民说了算”
——新县土地整治工作纪实
□本刊记者 左金安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的中原大地,麦浪滚滚,丰收在望。5月16日下午,在新县浒湾游围孜项目区,“农村土地整治万里行”采访团的记者一下车,就被清静的池塘、倒垂的杨柳、脸上溢满笑容的群众所吸引,这个看上去并不算太富裕的村庄却让大家惊叹不已。现场讲解的新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扶廷胜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把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一个例子。土地咋整治,农民说了算!”
新县位于河南省最南端,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人均耕地仅有0.7亩,但耕地后备资源十分丰富,未利用的荒草地、滩地有很大开发潜力。近年来,新县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有效补充耕地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生态的丘陵地区土地整治模式。在土地综合整治中,新县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事事征求农民意见,全程让农民参与,让农民说了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走出了一条土地整治的新路子。
项目申报征求农民意见
在土地综合整治中,新县探索出了一条村民从了解、认识到接受土地整治的路子。
广大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老村址上,现在要拆迁他们旧居,搬迁到新村定居,居住条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能否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广大农民心存疑虑;有的故土情结难以割舍,有的甚至不愿接受这一现实。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新县每申报一个项目前,都分组深入到项目区的村庄,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大会,给农民算经济账、实惠账、长远账。同时,组织项目所在地的村民代表,分批到邻县参观土地整治项目,现场感受实施土地整治带来的实惠,从而转变农民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全县严把土地整治项目申报民意关,凡是项目区村民有三分之二以上不同意,实行“一票否决”。为确保民意测验真实,对项目申报村的民意测验资料做到“三个现场”:现场走访农户签字、现场录像取证、现场存档备案。
规划编制尊重农民意愿
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编制过程中,新县注重让项目所在地村民全程参与、全面谋划,真正使土地整治规划符合当地实际、满足农民意愿。在编制项目区规划时,聘请有资质、熟悉当地情况的专家对项目进行全面规划设计,重点就田、水、路、林、村、房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反复考察并与项目区干部群众商量,征求农民对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农田是否要求带状化、田块大小是否要求均衡、田间道路布局及宽度有何要求、绿化带如何布局等,都充分经村民讨论,对农民不满意的部分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改。编制整治规划时,重点就田间道路桥涵、沟渠塘坝建设数量及选址布局等方面,与农民及时沟通。村民的积极参与,使全县整治项目做到了渠沟两配套、布局合理、遇旱能灌、遇涝能排。
项目实施农民全程参与
在土地整治施工现场,除专业监理人员和县土地整理中心质检人员外,还有一支编外监理队伍,被施工人员称之为“民间监理”。
“民间监理”自发轮流蹲驻工地,对工程实施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全天候、不间断式巡回监督。从施工初期到测量放线,到土石方开挖、回填夯实、块石砌筑、边坡修整等,严把每一个环节,同时参与配合做好隐蔽工程的初验、中期检查、抽查和终验工作,严堵工程“死角”。工程施工进料,“民间监理”把守“第一道关卡”,严禁劣质施工材料流入工地;建筑施工现场,“民间监理”监督水泥、钢材等材料是否足额使用,严防偷工减料;复垦整理现场,“民间监理”要用钢钎测量复垦深度,查看是否存有偏角地没有复垦到位,严把土地整理质量关。对规划落实情况,“民间监理”十分关心,看看自己提出的意见施工单位是否不折不扣地执行,特别是规划设计的拦水塘坝、农田排水沟桥涵、服务配套设施等小型项目是否有遗漏,选址是否有偏差,从而保证了土地整治规划的落实。
“阳光作业赢得百姓心”。新县自2001年实施土地整治以来,投入资金2.1亿元,先后实施以田、水、路、林、村为主的土地整治项目18个,涉及全县15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惠及群众20余万人,整治土地3513公顷,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整治后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