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秀屿区渔港经营管理初探
2011-11-06徐捷
徐 捷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 莆田 351146)
莆田市秀屿区渔港经营管理初探
徐 捷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 莆田 351146)
根据2008年莆田市秀屿区渔港建设建成的统计数据、2009年及2010年秀屿区渔港经营管理现状和秀屿区“十二五”渔港规划,分析了秀屿区的渔港发展及区域布局,发现秀屿区渔港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建设步伐缓慢、经营管理研究滞后、经营管理局面未打开及渔港经济区尚未成型等问题。据此提出秀屿区渔港经营管理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个理念、四个措施”,即以渔港经济发展为中心,把握立体化和海陆并进两个发展方向,强化可持续发展、创新和法制理念,抓好港权经营许可管理、试点示范、修订港章规范经营管理秩序和提升渔港文化层次等方面工作,并指出要通过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秀屿区实际做活海文章,促进港城崛起。
渔港;经营;管理;制度;探索
1 基本知识
1.1 渔港经营管理的概念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渔港的定义略有不同,随着各国渔业经济的发展和渔业立法的完善,对渔港的定义逐渐明确,我国法律对渔港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渔业港口,是指专门为渔业生产服务、供渔业船舶停泊、避风、装卸渔获物、补充渔需物资的人工港口或者自然港湾,包括综合性港口中渔业专用的码头、渔业专用的水域和渔船专用的锚地。”
渔港的经营管理是对在渔港及其腹地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经济体进行激励,以实现其任务和目标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2 渔港经营管理的意义
渔港经营管理是海洋经济十分重要的环节。自“渔港”概念形成确定以来,渔港的建设、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开展,尤其是近年来现代化渔港建设进程的推进,相关研究的论文和成果报道接连不断,这本身就说明了它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渔港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渔港监督工作的整个过程和结果[1];关系到渔业经济的发展层次和城镇化水平建设[2];关系到渔业生产的规模、产量和质量,关系到渔民转产转业;关系到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关系到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渔业生产安全。
1.3 世界各地渔港经营管理概况
世界各国对渔港建设都非常重视。世界上渔港经济的商业成功模式多见报道,见诸于论文的有澳大利亚商业渔港模式[3]等。欧盟地区设有专门的渔业基金,该基金的目标是对渔业部门进行调整,同时对渔业船队的更新、养殖业的发展、海域的保护、渔港的建设、水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等提供资金上的优惠支持。日本自1950年《渔港法》颁布实施以来,在规划中除扩建基础设施外,还新增了人工鱼礁、钓鱼栈桥、游钓船码头、海水浴场、人工沙滩、绿地广场、渔民新村和住宿餐饮等设施,是典型的集渔业、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渔港渔村。运营结果显示,渔港功能多元化可达到拉动渔港渔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为国土的均衡发展作出了贡献。韩国渔港渔村不仅对防灾、抢救海险有一定贡献,也搞活了观光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日韩的渔港建设已日趋多元,除了提供稳定的水产品供应(包括捕捞、养殖水产品卸货、渔需物资的供给、水产品的流通、冷藏和加工等)的基本功能外,还提供包括海水浴场、游钓消遣、海洋体育及生猛海鲜品尝等的海洋娱乐场所,对保护自然、净化环境并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作用。
而我国的渔港经营管理,不仅体现在法律法规层面上,还包括一些规划。早在1989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之后,上至中央,下至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各地渔港经营管理实践的成功,也形成了一些模式。
2 莆田市秀屿区渔港发展现状
秀屿区的渔港同样是作为构筑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渔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之前,境内渔船绝大多数是利用天然澳口避风,遇上台风若来不及转澳,就造成船毁人亡。70年代后,沿海一些渔村采取民办公助办法,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先后修建石城、黄瓜、筶杯、赤山和鳌山等渔港、避风澳,可供1 000多艘渔船避风,有些渔港还修建码头,建立供水、供冰和供油等配套设备。1987年10月10日,农业部确认莆田县的石城、秀屿、南日、平海、黄瓜、筶杯、文甲和浮叶等8个渔港为莆田市沿海群众重点渔港,占全国沿海群众重点渔港的2.2%。
秀屿区现有渔港25个:“十二五”前已批准立项11个,其中一级渔港1个、二级渔港4个、三级渔港6个。2006年度批准列入福建省2006—2008年度建设计划的渔港8个,其中二级渔港3个,三级渔港5个。截至2008年度已投资6 624.48万元建设渔港11个,其中争取以国家补助2 005万元,占总投资的30.27%;组织民间自筹资金及地方政府配套投入4 619.48万元,占总投资的69.73%。
由于历史的原因,渔港建设一直停滞不前,建成使用的标准渔港只有3个。
2.1 中心渔港
中心渔港是根据国家公布的名单安排建设,年卸港量在8万t以上,可满足1 000艘以上大、中、小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50万m2和15万m2以上,渔用岸线长度1 000 m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600 m,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渔港区域内鱼货装卸、水产品加工冷藏、后勤补给、集散贸易及修船供油等功能区完备,通过渔港的建设能够带动当地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现在秀屿区并未建成中心渔港,拟将石城一级渔港建设成为秀屿区第一个中心渔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2 一级渔港
一级渔港是根据国家公布的名单安排建设,年卸港量在4万t以上,可满足600艘以上大、中、小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20万m2和5万m2以上,渔用岸线长度800 m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400m,具备较完善的陆上配套设施,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现在秀屿区仅建成一级渔港一个,正将平海二级渔港升级为一级渔港。
石城一级渔港项目总投资3 215.87万元。建设内容及规模包括东防波堤194 m,码头331 m,护岸工程217 m,执法办证中心547 m2以及陆域形成8.5万m2。平海二级渔港于1996年建成,现正进行升级扩建,概算总投资5 692万元,包括新建南防坡堤186 m,外护岸280 m,西防坡堤320 m,码头199 m,港池及回转水域工程38 090 m3,陆域形成5 500 m2及道路工程6 700 m2,执法办证中心500 m2,购置消防船1艘,灯塔2座,临时工程1项及配套设备等。
2.3 二级渔港
二级渔港指年卸港量在2万t以上,主要满足当地渔船停泊、避风、补给需要,能容纳渔船数200艘以上,具备一定的水域面积,岸线、码头长度能达到一定标准,具有一定的陆上配套设施,区现有二级渔港4个(表1)。
现拟升级新建上林二级渔港、小日二级渔港,其中,上林二级渔港拟投资522.58万元。渔港经营管理仅停留在常规的渔驳功能。
表1 2008年秀屿区二级渔港建设概况
2.4 三级渔港
三级渔港指能满足当地渔船停泊补给需要,年卸港量达到一定规模(1万t左右)、能容纳一定的渔船(100艘以上),有一定的岸线、码头和水域规模,秀屿区现有三级渔港9个(表2)。
表2 2008年秀屿区三级渔港建设概况
虽然秀屿区三级渔港建设列入了《莆田市秀屿区2009—2013年渔港建设规划》,但原有的渔港经营管理仅停留在常规的渔驳功能。
2.5 未定级渔港
秀屿区还有11个天然未定级渔港,分别位于南日镇、平海镇和月塘乡,分别是赤山渔港、云万渔港、港南渔港、东岱渔港、沙洋渔港、山初渔港;卓东渔港、嵌头石怪利渔港、上店户角渔港;洋埭渔港、东潘渔港,均将列入我区“十二五”渔港发展规划之中。
3 莆田市秀屿区渔港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营管理研究较为滞后
渔港作为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渔港的规划与建设[4-5]、管理[6-9]、技术[10-14]和监管[15-17]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比比皆是。近年来,随着渔港建设步伐的加快,经营管理步伐已略显缓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势必造成经营管理成本浪费。
3.2 经营管理局面尚未打开
秀屿区标准渔港建设晚、建成少,使得渔港经营管理局面无法打开。以石城一级渔港为例,渔港所辐射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的经营业务主要为海水养殖业,年产量1000 t,产值1.6亿元;而随着渔业资源的衰竭,捕捞日渐萎缩,仅有零星近海作业,远洋捕捞也无发展,年产量仅20 t,产值10万元。第二产业的经营业务主要有加工业,年可加工水产品250 t,创产品附加值1 000万元。第三产业的经营业务包括渔船补给、渔船避风服务和渔港物流等,尤其是渔港驳货所带动的人流、物流,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2009年村级财政收入4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6万元。
由石城渔港所带动区域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中(图1)可以看出,在目前渔港辐射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仍无法较好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石城村的水产加工企业仅有1家,为鲍鱼加工企业,年可加工贝类250 t,创产值5 000万元,加工量仅占养殖量的24.35%。配套渔业发展的船舶修造、水产交易市场、冷库和油库等建设尚不配套,无法形成科学的经济产业布局。
图1 石城渔港所带动区域产业产值结构
3.3 渔港经济区尚未成型
现代渔港经济区就是在建设现代化渔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集镇建设和产业集聚,使之形成以渔港为龙头、集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龙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明显的渔业经济开发区。目前,秀屿区建成的最大标准渔港为石城一级渔港,但由于经营管理局面未打开,使得石城村经济繁荣的渔港依托缺位,尚无法形成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合理布局和有效组织。其他在建或拟建渔港更缺乏以港兴村的辐射意识,尚无法塑成渔港经济区。
4 加强渔港经营管理,大力发展渔港经济的几点建议
4.1 把握渔港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
把握渔港经济发展的核心,即“以港养港,以港兴镇”这一核心,用科学发展理念引导渔港,用科学体制机制运作渔港,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渔港,用现代管理模式管理渔港,使渔港经济增长方式有明显转变,渔港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有明显改善,渔港经济结构有明显优化,渔港经济运行质量有明显提高,提高渔港的核心竞争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渔港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有实质性地飞跃和提高。
4.2 坚持渔港经济发展的两个方向
4.2.1 立体化多层次发展方向
渔港经济立体发展要以渔港泊船、加冰保鲜和物流贸易等综合开发利用为主体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坚持多角度、多形式和多元化发展的原则。首先要调优渔港产业结构,利用渔港所在村的优势,大力布局适合本村的经济网络。以石城村为例,应该充分利用该侨村的劳力输出和鲍鱼养殖、加工特色,做好石城一级渔港经济区的立体发展规划,引导加工业和养殖业的配套,进一步做好渔民的转业和新技能培训工作。其次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和无公害养殖模式,提高良种覆盖率,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实现养殖方式创新。再次要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综合渔业,使单一渔业发展转变为多层次、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立体结构,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锻造渔港配套产业链。
4.2.2 海陆并进腹地延伸方向
海陆并进,即在开发渔港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临港区位优势和渔港的开放性特点,发展临港产业,形成经济和技术由渔港向其腹地的转移和扩散。建立各种海洋渔业产品开发基地和海洋渔业产品加工业,进行海洋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使海洋开发由海上向陆域转移和推进。另一个要依托临海区位优势,建立临海工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内外资金和技术向沿海地区流动。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把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海洋渔业产业和其他产业相互联系起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科学利用临海区位优势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以实现沿海地区渔业经济的第二次飞跃。
4.3 强化渔港经济发展的三个理念
4.3.1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对发展空间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综合思考,它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引入渔港经济发展中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渔港要持续发展,必须与环境、人类需求、产业发展相适应。目前渔港经济发展同样面临港区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系列问题。渔港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良性循环的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之上。不能以牺牲渔港环境和空间综合资源为代价,谈渔港经济的发展。
4.3.2 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实现渔港经济长久发展不竭的动力,根据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做好经营机制创新,解决好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发展特色渔港低碳经济;要做好渔港物流渠道创新,加强市场体系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依法加强监督管理,维持正常的经济竞争秩序,促进市场机制健康有序发展;要做好管理创新,研究探索好渔港经济发展的管理新路子,走科学管理、科学决策之路。
4.3.3 依法治港理念
随着我国立法进程的加快和法制的逐步完善,在新时期,必须切实加强渔港法制建设,建立和健全切合地方发展的可行的渔港法规制度。要依法治港,就必须有完善的渔港管理体制,必须加快秀屿区海洋渔港规章制度的制定的步伐,制定和颁布适合渔港的配套法规制度,依法有效地保护指导渔港经济科学发展。在依法治港的同时,要依法管港,建立集中统一的渔港管理体制。为切实维护渔民权益,提高海洋与渔业经济效益,强化对渔港的管理职能,形成强有力的、完整的渔港经营管理体系和综合决策机制,并通过制定统一的符合市场经济导向的海洋与渔业产业政策,编制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和修订渔港发展规划,引导和协调全区海洋与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4 践行渔港经济发展的四大举措
4.4.1 明确渔港经营权益,主抓港权许可管理
通过抓好渔港经营权许可管理,启动渔港经营行政许可,转变渔港经营体制,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享,搞活渔港经济。传统的渔港港权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18],“渔港港权”的混乱不清,影响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制约渔港基础设施的建设,给经营带来不良的影响,影响了经营的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权利与权力的交织,导致行政监督管理的越位、缺位。针对秀屿区的实际,应要依法明晰渔港产权,通过渔港经营许可的形式确立各经营主体地位,明确各不同经营主体自主经营的权利,在此基础上逐步整合,充分发挥渔港的整体功能。充分把渔港由一个单纯的区域空间范畴,组合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注册成为企业法人,成为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民事主体。
4.4.2 加强渔港发展规划,抓好试点逐步推开
通过做好石城中心渔港建设试点工作,加强渔港配套服务、生产流通和生态文化旅游等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建立渔港管理指挥中心,渔船供给修造基地、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加工贸易区、水产美食街、生态休闲渔业观光旅游区、旅游文化广场和旅游观光码头等场所,形成一个集保鲜加工、市场流通、休闲旅游、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经济型、服务型、生态型、文化型的现代化渔港。通过制定渔港配套的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促进石城建设集“生态观光、商贸服务、休闲健康、娱乐餐饮、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滨海宜居生态村。据测算,通过中心渔港建设,可新增就业岗位近千个,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如新增休闲渔具店10家、休闲运动器材店20多家、餐饮店50家、星级旅馆3~5家等。同时,转变捕捞船用途,减少对临海资源的无序开发,通过资源保护和生态港区建设带动产业经济新发展(图2)。
图2 石城中心渔港规划前后产业产值结构对比
4.4.3 完善各项监管制度,保障经济持续发展
伏季休渔是目前我国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所采取的覆盖面最广、影响面最大、涉及渔船和渔民最多、管理任务最重的一项保护管理措施。秀屿区也是每年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区域,做好船舶管理,对防灾减灾、保障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保障渔港经济持续稳增,就要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尤其是伏季休渔管理、船籍管理和市场良性管理,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渔港船籍管理工作,做好渔船的船籍登记,服务于伏休;做好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工作,塑造良好的经济秩序。要逐步创造条件,研究合理的制度,巩固伏休、防灾减灾、经济发展的各项成果,将其进行修订并写入渔港章程,要对渔港区域、港区管理、船舶管理、码头管理、港域环保和海事责任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从制度上引导经济活动,保障渔港及腹地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4.4.4 加强港域环境保护,塑造良好港容港貌
要加强渔业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宣传,进一步增强人民的家园观念和环保意识,使之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要加强港域环境治理,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临港二、三产业与渔业发展关系,建立港域环境监测机制,全面加强辖区港域的环境监测和渔港区生活垃圾和随船油污等的处理。可以藉环保世纪行、“海漂垃圾”整治、废旧渔船清理、港籍60马力以上渔船“两废”桶配备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之机,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做好港域环保工作,宣贯各港港章,使之形成全民自我行动意识,促成长效机制建立。
5 结束语
正确运用科学发展的理论,加大渔港经营管理的研究探索,并逐步形成机制,建立完善相关的渔港经营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发挥渔港的各项功能,带动和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明确渔港的经营权益,提升渔港从业人员的建设信心;通过渔港科学规划,打造渔港经营管理软硬件环境;通过伏休、船舶动态监管和市场良性管理,保障渔港经济良性可持续循环发展;通过资源生态与港域环境保护工作,增加渔港经营管理的文化内涵;通过渔港章程修订,规范区域经济发展。只有立足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制定渔港经营管理制度,才能把渔港市场经济科学化,渔港经营管理做大做强做规范;才能促进生产资料的再次优化分配,促进社会资源财富公平分配;才能使渔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通过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结合秀屿区实际,不断探索前行,才能做活海文章,促进港城崛起,完成以港兴市的历史任务,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的腾飞。
[1] 王太海,赵光珍.关于渔港监督机构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8):25-26.
[2] 廖开雁.以渔港建设为契机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对策[J],中国水产,2007(6):81-83.
[3] BROOKS B.Not drow ning,waving:Safety management and occupational culture in an Australian commercial fishing po rt[J].Safety Science,2005,43:795-814.
[4] 桂劲松,郝颖,孙一伦.渔港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6):42-46.
[5] 孙慧慧.山东省沿海渔港布局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6] 高继德,谷浩然,安风崇,等.群众渔港建设和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渔业,1992(1):30-31.
[7] 陈思增.当前渔港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水产,2007(1):78-80.
[8] 庄美玲.渔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齐鲁渔业,2005,22(10):54.
[9] 刘志刚,王厚桂,丁月军.浅谈加强渔港管理工作[J].齐鲁渔业,2004,21(8):47.
[10]桂劲松,于龙梅,栾曙光.渔港等级模糊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4,129(2):29-32.
[11]桂劲松,李胜德.渔港卸鱼码头合理泊位利用率研究[J].海洋工程,2000,18(3):51-56.
[12]桂劲松,王静,郝颖,等.渔港灰色聚类评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7):603-605.
[13]陈衍顺.石狮市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比较[J].水利科技,2007(2):32-33.
[14]章宏伟,姚炎明,李晓燕,等.海岛渔港防波堤建设的潮动力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4(6):709-715.
[15]刘风非.渔港监督工作者如何为渔业服务[J].中国渔业经济,2003(3):52.
[16]曲宗良,林广明,宋德才,等.浅议县市渔港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J].齐鲁渔业,2007,24(10):62.
[17]王太海,赵光珍.关于渔港监督机构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8):25-26.
[18]刑晓军.“渔港渔权”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4(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