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滤层结构特性对滤后水浊度影响关系的研究

2011-11-06

中国环保产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滤料滤池絮凝剂

张 宇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滤层结构特性对滤后水浊度影响关系的研究

张 宇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滤料层是滤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本身的结构特性对滤后水的水质、过滤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滤料层滤料粒径与滤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是滤池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实验,发现l/d2值在描述滤池处理出水浊度方面比l/d值更加准确,而且l/d2值的大小影响出水浊度的高低。

滤料粒径;滤层厚度;过滤特性

1 引言

过滤是一种常规水处理工艺,其以粒状滤料层截流水中悬浮杂质,是去除水中浊度物质最有效的手段。

滤料层是过滤过程的核心,滤层结构特性对滤后水的水质有重要影响。滤料粒径、滤层厚度等是反映滤层结构特性的主要指标。

2 滤料粒径与滤层厚度对滤后水质的影响

在悬浮杂质的去除中,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传递和吸附机制。颗粒表面积与吸附作用密切相关,而截留下来的悬浮杂质则充塞于滤料的孔隙间。由此可见,滤料的表面积和滤料孔隙的大小对过滤过程影响重大,而滤料颗粒的粒径决定了滤料的表面积和孔隙的大小。

快滤池是深层过滤,滤层厚度是保证滤出水水质并维持一定工作时间的前提。虽然较厚的滤层可以提高出水水质,但滤池加深会造成投资增大,维持过滤所需的水头也增大,而且在过滤后期,截留的悬浮杂质在滤层底部的分布非常不均匀,极有可能造成局部穿透。因此,滤层不是越厚越好,在保证出水水质及过滤周期的情况下,存在一个经济性的平衡的问题。

过滤所需要的滤层厚度与粒径有关。较细颗粒的滤料,单位体积所提供的滤料表面积较大,但孔隙尺寸较小,纳污能力较小,悬浮杂质不易输送至底层滤料,因此所需滤层厚度较薄;较粗颗粒的滤料孔隙尺寸较大,纳污能力提高,悬浮物更容易被输送至底层滤料,因此要保证出水水质和一定的过滤周期,则需要较厚的滤层。

以上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实际生产运行中也得到了印证。普遍认为,滤料粒径与滤层厚度之间是存在某种数值关系的,这一关系是达到某一过滤效果的保证条件。关于该数值关系,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2.1 关系式(1)

以过滤机理为基础,认为吸附机制对过滤效果起主导作用,强调滤床中滤料颗粒总表面积的重要性。过滤过程中滤料所提供的颗粒表面积越大,对水中悬浮物的附着力越强。

单位滤池面积上滤料颗粒总表面积为:

式中:l —— 滤层厚度;

d —— 滤料颗粒直径;

ε —— 滤层孔隙率;

φ —— 滤料球度系数。

由上式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l/d值越大,滤料表面积越大,滤层对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截留作用越强,即滤料特性与l/d值相关,由此引申出l/d的概念。

2.2 关系式(2)

l/d2关系是在建立均质过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简化修正均质滤料过滤澄清方程式,推导出水浊度函数关系的过程中提出的。

出水悬浮物浓度的函数关系可以简化表示为过滤时间t和 l/de

2的函数,如下:

式中:c —— 出水悬浮物浓度;

de—— 滤层滤料颗粒当量直径。

3 实验方法

实验中选用3根圆形有机玻璃柱(A柱、B柱、C柱)作为模型滤柱,滤料选用无烟煤滤料。其中B柱为标准滤柱,作为对比基础,保持其滤料粒径及装填厚度不变。另外两根模型滤柱(A柱、C柱)都装填相同粒径的滤料,但装填厚度不同,其中一根的l/d值与标准滤柱相同,另一根的l/d2值与标准滤柱相同。在不同进水浊度、过滤速度、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量的条件下,监测3根滤柱的出水浊度情况。并以任意一根滤柱出水浊度大于1NTU作为过滤周期结束的标准,绘制3根滤柱出水浊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曲线找到与B柱更为接近的那根滤柱。曲线图中,分别以A、B、C代表A柱、B柱、C柱。

实验根据装填滤料粒径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标准滤柱B柱装填滤料粒径保持不变,第一组实验A柱、C柱装填1.31mm当量粒径的滤料,第二组实验A柱、C柱装填0.74mm当量粒径的滤料。

4 实验数据

4.1 第一组实验

第一组实验3根滤柱的装填情况见表1。

表1 滤柱装填情况

选取4个实验绘制出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

(1)实验编号cAl20-3

进水浊度20NTU,滤速14m/h,絮凝剂Al2(SO4)3投量25mg/L,水温24℃。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1。

图1 cAl20-3的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实验编号cF10-1

进水浊度10NTU,滤速10m/h,絮凝剂FeCl3投量10 mg/L,水温26℃。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2。

图2 cF10-1的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3)实验编号cFe20-1

进水浊度20NTU,滤速10m/h,絮凝剂FeCl3投量15 mg/L,水温25℃。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3。

图3 cFe20-1的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4)实验编号cFe30-2

进水浊度30NTU,滤速12m/h,絮凝剂FeCl3投量20mg/L,水温27℃。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4。

图4 cFe30-2的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4.2 第二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3根滤柱的装填情况见表2。

表2 滤柱装填情况

该组实验中,选取4个绘制出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

(1)实验编号xAl10-2

进水浊度10NTU,滤速12m/h,絮凝剂Al2(SO4)3投量20mg/L,水温16℃。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5。

图5 xAl10-2的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实验编号xAl20-4

进水浊度20NTU,滤速12m/h,絮凝剂Al2(SO4)3投量25mg/L,水温19℃。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6。

图6 xAl20-4的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3)实验编号xFe10-1

进水浊度10NTU,滤速10m/h,絮凝剂FeCl3投量10 mg/L,水温17℃。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7。

图7 xFe10-1的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5 结果分析

从以上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过滤周期结束之前,虽然三根滤柱的出水浊度曲线都很接近,但仍然能明显看出,相比于A柱,C柱的出水浊度和标准滤柱B柱的出水浊度的相合性更高,由此可以认为,在无烟煤滤料过滤穿透实验中,在第一根滤柱出现浊度穿透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相比于l/d值,l/d2值能够更加准确反映出过滤过程出水浊度的变化情况。并且,结合表1、表2中3根滤柱l/d2值的大小可以看出,l/d2值的大小与出水浊度的高低存在着相关关系,l/d2值大,出水浊度偏低,l/d2值小,出水浊度偏高。

[1]景有海.水的过滤理论基础[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

[2]祝清荣,姚雨霖.均质滤料滤池过滤理论分析[J].给水排水,1996(22):19-20,3-4.

[3]付海明,李阳.颗粒层过滤器过滤性能优化模型[J].环境工程,2009(S1):250-254.

Filter Laye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Impacts on Water Corrosion Limit

ZHANG Yu

X703

A

1006-5377(2011)04-0053-03

猜你喜欢

滤料滤池絮凝剂
滤池的过滤原理是什么?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氧化铝生产中降低絮凝剂消耗的措施
立式纤维滤布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中纺院天津滤料公司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复评审
浸渍整理芳纶/PAN预氧化纤维滤料性能
湿法冶金行业用絮凝剂研究进展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阿特拉斯·科普柯GXe11型空压机在滤池生产中的应用
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