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美国皇冠上的明珠
2011-11-06杨福家
大学是美国皇冠上的明珠
在宪法与国家的法规指导下,各校制订学校的章程,这是学校的大法。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美国教育部成立于1979年。在美国国会关于建立教育部的法律文本(1979.10.17;公共法96-98,共31页)第103条明确指出:教育部不创建中小学校及高等院校;不开发课程设置;不设立学生录取和毕业的标准;不制定州教育标准;对各州是否符合教育标准,不作任何考评。这些都不是教育部的职责。
但是,美国的官员对大学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莫里尔外,还必须提一下范尼瓦·布什(Vannevar Bush,1890-1940)。二战期间,在美国国家防务研究委员会主任Vannevar Bush的领导下,有5000余名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机密科研工作(包括原子弹、雷达、解密算法和导弹的研究)。Vannevar Bush作为美国第一位总统科学顾问,为罗斯福总统服务6年(1939-1945),也为杜鲁门总统服务了6年(1945-1951)。1946年,他向总统提交一份名为《科学——无止境的开拓》(“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的报告,阐述他设计的一整套国家扶持科技,利用科技创造财富的机制,其主要内容有三:大幅度提高科研经费,联邦政府应承担基础研究的费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应运而生);开展政府支持的科研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大学(联邦政府自己不设立研究机构,而是通过竞争、签订研究合同的方式,把科研任务交付给大学);引导国防科研产业化。这些建议很快被政府接受,从而催生了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公司,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教超级强国。这位布什本是杰出科学家,有电脑之父美称。有人说,如果他不从政,他可能会拿诺贝尔奖。但是他对科技教育的贡献远不是诺贝尔奖可以衡量。
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有美国的国情,有美国的做法;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有中国的做法。美国所有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为美国利益服务;中国所有做法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中国利益服务。但是,也应有相似之处:政府应多从政策层面支持,从财政上保证;对如何办好教育,应多放权给地方、放给学校。对此,应该先试点,从大城市做起。】
三、在19世纪末,开始引入德国高等教育的亮点:大学既搞教育又搞研究;并主张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不论是教授,副教授,讲师,还是学生,在科学面前平等相处,提倡争论,“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
这里必须提一下John Hopkins霍普金斯大学(1876年)创校校长Daniel Coit Gilman(1831-1908;44岁当校长,任校长26年)。这是在美国建国后100年才创立的一所大学,是第一所把研究放在重要位置的美国大学。校长Gilman有句名言:“最高质量的教学只有在浓厚的研究环境中才能实现,最佳的训练只有在积极从事研究的教授们指导下才有可能。”(The highest quality edu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a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the best training, whether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take plac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n active researcher.)
紧跟的是年轻的芝加哥大学(由洛克阿菲勒创建于1892年)第一任校长William Rainey Harper(1856-1906;10岁进大学,14岁获学士学位,18岁获博士学位, 35岁当校长),他的才智与对新事物的敏感,再加上他在选拔教师与学生的严格、高标准的措施,使这所年轻的大学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迅速加入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之例(在1900年,为美国5所最好研究型大学之一)。
四、1928年开始在哈佛与耶鲁引入英国高等教育的精华。
住宿学院制度。两校相继各建12所的体现,从而使哈佛成了真正的现代化的大学:
(1)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1834-1926;35岁当校长,1869-1909,任期40年), 建立选课制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选择教育。在任职前10年,大学生的必修课从40门减为22门;选修课从20门增到34门。1884年,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始选修,一半以上课程为选修课,而其它三个年级全部课程均为选修课。到1895年,除英语及现代外语,其他都为选修课;在此基础上,他引入大量科学、专业课程,并创立研究生院。艾略特把一所主要以培养本科大学生为主的大学,逐步转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哈佛与John Hopkins 霍普金斯等大学一起向现代大学模式前进,其他一些大学纷纷以此为榜样。
(2)陆伟尔(Abbot Lawrence Lowell, 1856-1943;53岁当校长,1909-1933,任期24年) ,在此基础上把选修课分为主修和辅修,并为引进住宿学院制度作出贡献。
(3)科南特(James B. Conant,1893-1978;40岁当校长,1933-1953,任期20年)。他不仅在哈佛真正实现了博雅教育,而且做了前任校长不同意做的事情:让大学向贫困学生敞开大门【这一举措影响深远】,想方设法资助优秀的贫困学生入学,实现教育公平。这在今天已成了一流大学的普遍做法。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除上面讲到的哈佛三位校长,及John Hopkins 霍普金斯大学创校校长Daniel Coit Gilman、芝加哥大学第一任校长William Rainey Harper外,还应提一下:
30岁就当芝加哥Chicago大学第五任校长的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任校长22年)是大学精神的坚决捍卫者,当有学生因信仰马克思主义而受到攻击时,他坚持大学应该允许不同言论的存在,大学是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地方。他平等对待各类学生,吸纳出身低下的犹太学生。他主张不同学科的师生充分交流。
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John Ewart Wallace Sterling (1906-1985; 任1885年成立的斯坦福Stanford大学校长近20年:1949-1968)与Frederick Terman (1900-1982; 硅谷之父,任Stanford大学常务副校长10年,1955-1965) 密切配合,化大力气吸引世界英才,把财务处于困境的、算不上顶尖大学的斯坦福变成了美国西部的哈佛,闻名天下。【大学领导团结一致才能造就一流大学!】在他们打下的基础上,斯坦福大学从1972年开始获诺贝尔奖,至今已获16次,为日本获诺贝尔奖的总数。其中,经济诺贝尔奖7次,物理6次,两者占总数80%强,特色显著!另有化学2次,医学1次。当然更令人注目的特色、其重要性绝不亚于诺贝尔奖的,是首创高校工业园区,即硅谷,由此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级的高技术公司,如仙童半导体、惠普、谷歌、苹果电脑、英特尔、雅虎……
这些校长的理念与行动,使各校的校训“与真理为友”、“让自由之风劲吹”、“动手又动脑”、“城市基于智慧之上”得以在校内贯彻,他们都为美国的一流大学的建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但请读者注意,这些名校校长的任期一般至少20年,有的长达40年;有的30岁即当校长,有的77岁还在做校长。从实际出发,不求一格。任期过短,很难有大的成就。
七、1933年1月,德国希特勒上台,迫使一大批科教精英移迁美国。
美国各大学敞开大门欢迎,并创造各种条件给予重任,海纳百川。有人把1933年视为美国大学腾飞的转折点。吸引全世界的精英是美国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关键,也是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关键所在。
从上面介绍的各点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固然向欧洲,特别是英、德学到很多,但是,正像杰出校长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所说:美国大学这颗大树必须从种子开始在美国的国土上长大,而不能把整棵大树从欧洲移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