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路

2011-11-06文/影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淡水上海

文/影 子

淡水路

文/影 子

影子音乐剧演员,作家,出版多张唱片和多种文集

新年后第一天的北京还是美的,因为下雪了。原籍江浙沪一带的人对于下雪总怀有和北地人不一样的好感,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奇迹发生般的快乐而顺从的心情,像捐过了门槛领受了祝福的祥林嫂。白色的小雪片细密地从铅灰阴霾的天空落下,飘渺而迅速,街对面的旧楼变得模糊不清,仿佛一个印象派画家的梦境。因为这冬天唯一的一场雪下得艰难并浅薄,路人都习惯性边走边抬头看天空,然后伸出手接住以确定那是真正的雪,而寒冷刺激下的圆明园里廊柱的通红也是最美艳的,朋友们一早跑出去拍了照片。

就在此刻,淡水路出现了,在她的深处覆盖着处女雪,因为没有我的脚印。在我守着淡水路出生长大的岁月里,我们一次也没有遭遇过雪天,而据说今年上海下过几场大雪,身在异乡的我全部错过。

从微博“保卫上海”群里得到淡水路老建筑被拆的消息,“潘的复兴路SOHO工地就在重庆公寓的对面,是一座基督教堂和一组裙房,全部都是青石板,尽管有八十多年,但是由于是石头建的,牢固得很,竟然被拆了,心痛,潘你不心痛吗?你还不如阎锡山有文化?”、“有买卖就有杀戮”、“她是被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按照规定一根钉一扇窗都不能动只能修,现在教堂的整体建筑美感已被破坏了,孤零零的教堂就像被砍断了左手的独臂老人,只剩下躯干。”愤怒忧伤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整日转发着文字和图片。你会惊讶于,做这些事情的大都是年轻人,非常的年轻,他们努力想要成为过去岁月的证人,证明从前那个传说中奇迹般的城市的确存在过,而这次是一条路的存在——淡水路。

既不是武康路,张爱玲小说《色戒》中乱世里用来偷情,那落满了细尘的小公寓所在地,从前叫做福开森路的;也不是绵延的长乐路,一户家道中落的典型上海人家,八十年代末在红房子西餐馆庆祝家中的第三代即将去往美国;也不是上官云珠同姚姚的五原路或者金枝玉叶黛西小姐的湖南路;也不是兴国路,我的英国朋友妮可从剑桥大学毕业,2002年夏天同我一起在上海演了一出小话剧,从此就定居下来,她甚至在兴国路住处的附近另外租了一间老房子,用来把本地人不要的旧物什收集起来,她晚上下班后就在那屋子里走来走去,排演她概念中当年上海的样子。都不是呢,这些幸运的,被誓言将永不拓宽的街道,都不是,曾经让能我们拥有过的就是这条淡水路。

平淡的,短短的淡水路,原名Rue Chapsal萨坡赛路。除了上海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出生于此,再就是一座同复兴中路交汇处的小教堂。诸圣堂的建筑采用17世纪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红砖,三角形屋顶,门柱为混凝土雕刻艺术,门廊上设有圆形玫瑰窗,西北角附有方形塔楼,内有六十三级台阶。诸圣堂建于1925年,我的曾外祖父是建造者之一,抗战中诸圣堂曾收容大批抗日人士长达四年之久,文革中它被幸运地保留下来,眼下正面临为强势房产资本所摧毁的命运。

穆时英,诸圣堂,除去这些典故,淡水路,就全部是我的了——我的家,我的小学校,我的朋友,我的游戏,我晒台上的第一次表演——我的时间与回忆纵横的街道。

终于写到街道了,这个若隐若现作为线索穿插在城市体内的灵魂。他们进入老城区狭窄的街道,淡水路、余庆路、永福路,租界时期造的旧楼房被连夜的梅雨打湿了,多年废弃不用的壁炉烟囱摇摇欲坠地站立在红瓦的屋顶斜坡上,这是我们生长过的街区,一些保留着布尔乔亚气氛的老街区——失修的二十年代旧公寓,三十年代石库门,四十年代旧洋房和七十年代随处栽种的泡桐树。红瓦屋顶上树立着的废弃了的壁炉烟囱,从花园的矮墙里探出来的蔷薇藤蔓,街角的法式面包房里灯火通明。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吧,不是一个过路人或是旅客所能够看到的,绝不是一个逐利的商人会为其善罢甘休的。

城市里的人会说,我们不能在山野河流间获得故乡感,我们只能在街道上获得它。与我们的生活相关联的几条街道,它的气味,它的建筑,它反射着霓虹灯喧嚣的光线,它的电车喇叭声,它树影里飘拂在沿街阳台上的床单与衣物,它深深倦怠了的行道树树叶,以及在那里生活,又在那里变老的人们,它们等同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心中故乡的山野河流与父老乡亲。

只是记忆中的故乡是回不去的,因为记忆本身已不是那时的样子。你与这城市有特殊的缘分,这段缘分里包含有愉快的,美好的,辛酸的,痛苦的,有命中该得的,也有万劫不复的,这些你都不能不承认不接受。

这份承受,正如同长在南京东路边上小马路的裘小龙。这位用英语写作的侦探小说家生活在美国,却有着强烈的上海情结,像她妻子说他:“你至今没走出过黄浦公园”。当他再回到上海,坐在整修中变得面目全非的小公园里,他不带失望情绪慢慢地说:“这是现实,我们不需要为它羞愧,也不需要跟着现实来改变我们自己的情感”。

目睹着一张张被转来转去的照片,新旧前后的照片迷惑着不同身份角度的人,它们是城市的哑剧,仅有简短的说明。一位地方志专家能告诉我们一条街的百年沿革,要是画家呢?他感兴趣的,不是从中流逝的漫长岁月,而是静止的画面。作为普通人,这如今沦为楼盘工地的淡水路,叫我想起最普通的日子,想起家。想起早晨播放乡村音乐唤我起床的收音机,“大家好,我是查理林”,《怀旧金曲》的王奕贤老先生,这位海派老克勒,今晨亦被微博告知已乘喷射机离去,想起窗外粗壮连天的梧桐,以及夏日暴雨夜同外祖父和邻人在晒台乘凉讲故事的惬意。

其中的一个故事是讲,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夏天上海刮台风,把复兴路淮海路上的梧桐树都刮倒了。有人要把这些刮倒的树扔掉,当时的法董说,还是把这些树重新种好,加固好,所以今天才能在卢湾区辖地内看到粗壮连天的梧桐树。

也许故事讲完了就讲完了,历史翻过去就翻过去了,好戏总在后头。沧海桑田,上海是身份色彩如此复杂的城市,是从来也不缺编故事能力的城市,她正好需要这一份失落的浪漫好去续写新的怀旧呢。就像一位以上海写作为生的作家说的,我习惯在凋败的劲舞中翻捡出她过去的影子,却很不习惯在十全十美的景物中体会它的过去。对我来说,十全十美是一块猪油,腻住了左右的感觉。

而我自己,通常也有能力把事情说得完整又漂亮,却常常只在上海的话题上,不知该如何来诉说和挽留,手足无措,思绪困顿。同那个兴致勃勃,敏捷流利地描述异乡风貌时的我判若两人。比如,去到伦敦,总有那么多伦敦标志性的红色在色彩尽失的世界提醒着你,这个城市的历史并未集体地在地中海某地休假,而只是整合成一支叫伦敦红的军团,安分有序地在繁忙的双层巴士、日渐空闲的皇家邮政信箱、只因伤感原因而存在的投币电话亭和姑娘日渐单薄的苏格兰衣料上恪守着的职责。

而我最应该熟悉的淡水路,此刻在我的脑海中呈现为一团洒着阳光斑点的灰扑扑。最残酷的,怀着对远方这条即将消化为乌有(不论出自何种原因)的灰扑扑小街的牵挂,游子还要在雪夜百转千回地写下凌乱枯索的文字,却又被心中的恐惧驱赶着想要刻意去忘怀。记忆找不到回家之路的惶恐不安,在这样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从身后推我向失落纠结的梦境。

你一定也有这样的不安,生怕明天醒来就看不到你与生俱来的一切了,比如你来时的那条淡水路,哪怕,哪怕在心里,我们永远也不会改变我们的情感。

猜你喜欢

淡水上海
我国淡水经济双壳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对焦50万吨淡水料市场,6年销量增7倍!丰华广西谱新章
探究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欢乐上海迪士尼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