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2011-11-04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二二医院471003郑洪涛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二〇二医院(471003)郑洪涛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级医院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其患病率约占人群的12‰[1]。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受损宿主增加,病原体的变迁和抗生素耐药性上升,CAP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在美国,CAP已成为第6位引起死亡的原因[2]。在全球,下呼吸道感染致死是所有感染中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世界各国对CAP都相当重视,纷纷制订了适合本国特点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我国于2006年10月颁布了《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本文应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CAP,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附表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 临床资料
1.1 入选标准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9月,因CAP住院,需静脉应用抗生素者。其临床诊断依据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1.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支气管扩张者;③活动性肺结核患者;④发病前2周有住院治疗史,本次感染不能除外医院获得性感染者;⑤有免疫缺陷者或中性粒细胞<2.0×109/L 者;⑥严重的心肝肾疾病;⑦对3代头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者。
1.3 一般资料 符合入选标准者104例,男6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5.1±12.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组)52例,对照组(头孢曲松组)5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
2.1 治疗组 头孢曲松(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3.0g,1次/日,连用8天。同时应用阿奇霉素(西安丽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5g,1次/日,共5天。对照组:头孢曲松(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3.0g,1次/日,连用8天。治疗期间,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
2.2 疗效及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①痊愈: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肺部罗音消失,胸片炎症病灶消失;②好转:体温下降,临床症状好转,肺部啰音减少,胸片接近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肺部啰音无明显变化,胸片炎症病灶无吸收;不良反应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对不良反应分为肯定有关、可能有关、肯定无关、可能有关、无法评价5级标准进行评价。将肯定有关、可能有关作为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52例,痊愈 37例(71.1%),好转13例(25.0%),总有效率 96.1%;对照组52例,痊愈26例(50%),好转9例(17.3%),总有效率 67.3%。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
3.2 两组用药安全性 治疗组3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1例出现ALT升高,停药2周后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 7.6 %;对照组2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CAP是常见的社区感染,2000年后,其病原体的构成谱及耐药情况发生了改变。肺炎链球菌(SP)作为CAP最常见的致病菌一直受到关注。但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SP在CAP感染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和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的比例明显增加。此外,细菌及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在CAP中很常见。刘一宁等[4]完成的一项覆盖我国多个地区、大样本的CAP调查中,对665例CAP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在324例检测到病原体的患者中,非典型病原体占31.3%,MP占20.7%,超过SP感染(10.3%);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占10.2%。说明MP和SP是我国CAP最主要的病原体,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多见。与亚太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符合[5]。
作为单一或混合感染的一部分,我国CAP患者感染非典型病原体的概率较高。β-内酰胺类不能覆盖非典型病原体,因而多主张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以覆盖细胞外病原体和细胞内非典型病原体。在2001年的BTS指南及2001年北美地区相关指南中均有阐述。Cleason等报道初始治疗时应用没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单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更有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