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趋避式动机冲突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探析

2011-11-04付建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设想心理学动机

付建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趋避式动机冲突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探析

付建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喜忧参半”的状况,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其称为趋避式动机冲突。它的普遍存在性,使我们对其的研究显得迫切且有价值。认知因素在心理活动中的备受关注。对于趋避式动机冲突的认知研究也相继出现,但就认知因素在冲突中哪个环节,起了怎样的作用,它们是如何运作等的机制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就动机冲突的性质,分类以及其认知的心理机制作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设想。旨在初步探索动机冲突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

动机冲突;认知;心理机制

我们从事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都有其内在而独特的原因。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独特的原因称作动机。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有多种愿望。并且可能在特定的时间内面临多种选择,而活动的目标不能同时达到,这时就涉及了动机冲突。

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动机、目的、需求、冲动、行为同时出现于同一有机体而引发的矛盾状态[2]。当冲突出现时,我们需要作出决策,求的最满意的结果。例如,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时,就不能参加全职的工作。也就是说,动机冲突往往伴随着取舍而出现的,个体也会体验到冲突的存在。动机冲突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心理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又体现着规律性,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运作机制。

一 动机冲突

(一)动机冲突的特征

1.动机冲突的复杂性与多维性。“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不是杂乱无章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3]。每一种心理现象又存在多种维度和表现方式,因此,每个人的心理机制都不是单一层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多层次并且各个层次不断变化的。随着个体的成长,当各个心理现象都形成较为稳定和突出的表现形式后,心理机制就开始出现倾向性,即某一些心理特征在人的心理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动机冲突也是这样一种复杂,多维,不断变化的心理特征。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存在着不同时期,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动机冲突,才强化并发展个体占主导地位的心理机制,才成就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性与完整性。

2.动机冲突的普遍性。人类活动的普遍性,以及其心理演化的普遍性,赋予了人类动机的普遍性。因为动机具有激发、维持活动的功能,而且得以维持的活动与个体的发展具有普遍的联系。而动机冲突正是在这些活动的取舍当中,促使个体做出选择,获得的目标,求得成长。

3.动机冲突的连带性。所谓的连带性是指,一事物的发生或者存在,会引发或者伴随另外的事物。动机冲突的连带性是指,伴随该冲突出现的其他心理过程的这一现象。比如说,在成就动机冲突发生时,连带着渴望成功与避免失败的双向张力。同时,会出现紧张与期待两种心境,期间,还可能伴随焦虑与放松这两种情绪。再如,当学生面临写作业与看电视这一冲突时,会连带着害怕作业完成不了,和渴望看电视这两种张力。并且感受到愧疚与清白这两种矛盾的心境,体验到担忧和快乐这两种情绪,个体表现出左右为难的无意义行为。总之,动机冲突的连带性,更注重的是在动机冲突出现到解决这段时期内,伴随其出现并消失心境状态和情绪体验等其他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假设:动机冲突越激烈,持续时间越长,个体体验到的紧张感就越强。

(二)动机冲突的分类

正是由于动机冲突具有上述的众多特征,其内容也各有不同,对其分类也相对的显得复杂。心理学上一般把动机冲突按性质和形式加以分类。

动机冲突按性质,可以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4]。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当两者对个体都有吸引力时,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冲突,它属于选择性冲突。双避冲突是指,两者都是个体力求回避的,而只能回避其一时产生的冲突。如有些人拒绝努力又害怕失败的冲突。趋避冲突是指,同一事物对个体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时产生的冲突。如人们爱美食又害怕变胖的冲突。多重趋避冲突是指,人们面对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如个体选择环境好离家近待遇差的工作和一个环境好离家远待遇好的工作时,出现的冲突。总之,动机的不同性质的冲突和不同形式的冲突,往往是交错着的。

(三)动机冲突产生的认知理论

当今许多心理学家用人类对于环境的认知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和变化。他们的主要观点在于,人类的动机冲突并非来自客观现实,而是来自人们对它的解释[5]。人们现时的冲突与行为往往受到认知因素的控制。例如,对过去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对某个行动结果的预期等等。

到目前为止主要的理论和概念有:托尔曼的期待价值理论,它强调个体对目标的期待。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强调个体对成败的归因倾向。德西的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我觉得这种选择能力对行为的影响。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强调自我效能感对于活动结果的重要作用。尼科尔斯和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以及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强调几种认知元素不和谐所产生的紧张状态,进而推动个体去解决这种不和谐状态的倾向[6]。

二 动机冲突的认知心理机制

依据有关动机冲突的认知理论,对于动机冲突的认知心理机制,本文作如下设想。

(一)设想一

对于设想一,我们可以做如下解释:动机冲突自我表现出能动性。期间,在认知中占核心地位的是自我决定元素,它受到需要、期待、经验印迹、评估、认知、情绪情感等多方面元素的影响。当冲突产生时,也就是自我决定受阻,发生矛盾的时候。这时个体的协调自我决定的核心因素是找到因果知觉点。这种知觉点有内外之分,当个体把自己知觉为他们自己行为的原因时,我们称其为因果的内在点,又叫自主取向。当个体相信他们的行动是为了获得奖赏或者取悦他人时,我们称其为因果的外部点,又叫控制取向[7]。冲突的顺利解决有利于个体在以后的活动中,更的准确的找到因果知觉点。并逐步转向以自主取向解决冲突的行为。

认知整合元素是通过思维、知觉、抽象、综合、组织等因素与经验等外界因素加之自我的实质经行整合而成的[8]。如图所示:

注意对冲突的认知以及整个心理过程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认知失调产生的唤醒能够使注意受限,最后导致注意的重组。设想当冲突产生时,认知中的各种因素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如内化的经验不能直接指导当下的问题,认知方式与概念的组织方式发生冲突,个体体验急迫、紧张、焦虑、无助等情绪。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的都可能使的注意受限,甚至注意重组。

效绩评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以往经验带来的满意体验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社会科学家亚历克斯·麦克罗斯(Alex Michalos,1985)在他的多重比较理论(Multiple Discrepancies Theory)中提出,人们是基于三种差异的评估来建立满意度标准的,即:一个人现有的和想要的之间的差异;一个人现有的和他人所拥有的之间的差异;一个现有的和自己曾经有过的最好的之间的差异。麦克洛斯认为,人们的快乐和满意度不单单依赖于客观状况,很大程度上更是取决于人们对这三方面差异的感受[9]。

(二)设想二

情绪情感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是促成冲突解决或者持续的一个关键因素。鲍尔通过对儿童记忆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记忆中的心境一致性效果和状态依赖性效果[10]。所谓心境一致性效果指,不同的情绪或心境能选择性地提高与心境一致的材料的学习或者记忆效果。也即感受到良好的心境,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个体提取内化的经验,进而利于矛盾的解决。状态依赖性效果是指,在具体学习和回忆时,具有相同的心境比具有不同的心境记忆效果更好。以趋避式冲突产生时,个体感受到的受困感为例。我们可以做如下分析: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趋避式冲突产生时,从冲突出现到冲突的解决,认知因素分别参与了以下过程:激活知识系统,回顾内化经验,唤起情绪体验,评价支持系统,唤醒心境一致性体验,调整注意系统,整合内外知识与经验形成新的认知。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对与趋避式的动机冲突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我们可以做如下的设想。

对于设想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趋避式冲突产生时,需要作出决策,而决策的结果有三种。第一种选择回避行为,第二种选择趋向行为,第三种选择放弃行为。冲突产生,认知因素随之发生作用。个体对比现有情景与以往情景是否与相同点,如果有,个体以原有方式应对,可能会出现以上三种决策结果。这当中习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相同点,个体激活知识系统,如果知识充足丰富,且知识有效,个体又是自主决定。个体存储正性的心境体验、集中注意任务重组、体验控制感,选择趋向行为。如果知识经验不丰富,个体会出现以经验为主导的探索性行为。如果行为验证个体对结果的正性预期,个体选择趋向行为。如果没有验证,个体存储负性心境体验,注意转向,体验挫败感,选择回避行为。

趋避式动机冲突的认知心理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文章更多的是基于认知理论作出的设想,设想有三部分内容,分别强调了自我、情绪、决策后果这三个因素在趋避式动机冲突中的作用机制;设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升华、完善。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6.

[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40.

[3]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设,2002.58.

[4]陈中永.现代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311.

[5]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著普通心理学[M].王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92.

[6]叶奕乾,何存道,梁宁见.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73.

[7][10]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82-185、467.

[8][美]弗兰肯(Pranken,K.F)人类动机[M].郭本禹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1-47.

[9]蒋思嘉.选择可逆性对中国大学生结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1]张 旭.成就动机的心理机制探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12]秦姗姗.试论暴力犯罪的心理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

[责任编辑:雪 豹]

The Arising of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of Moti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FU Jian-l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22,China)

In life we often confront the situation of “half-happiness and half-sadness” which is called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of motivation.Because of its ubiquitous existence,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urgency for us to study it.Cognitive factors are the major concern in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The cognitive researches of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of motivation have emerged successively.However,there are comparatively few researches about what role cognitive factors play and where and how they play their roles.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makes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nature,classifi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motivation conflict,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hope of exploring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n the arising of motivation conflict.

conflict of motivation;cognition;psychological mechanism

B849

A

1674-3652(2011)02-0077-04

2010-12-09

付建丽(1984- ),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设想心理学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动机不纯
跟踪导练(一)1
我设想
消除空袭后果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