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年—2008年福贡县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2011-11-03李晓霞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直报法定传染病

李晓霞

(怒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泸水 673100)

2006年—2008年福贡县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李晓霞

(怒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泸水 673100)

目的:分析福贡县2006年—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探求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福贡县所辖卫生医疗保健机构2006年—2008年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导出Excel格式,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2008年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49.68%、48.26%、和20.45%,未及时审核率分别为16.24%、7.36%和2.75%。结论:福贡县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2008年比2006年有显著提高,直报率达100%,法定传染病在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以及审核及时性和报告准确性方面都有所提高。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自2006年1月1日开始,福贡县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实现了甲、乙、丙及其它传染病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实施网络直报,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现将2006年—2008年福贡县法定传染病直报质量做如下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福贡县所辖卫生医疗保健机构2006年—2008年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1〕。

1.2 方法 将传染病报告卡导出Excel格式,进行报告与审核及时性、报告及时性、报告完整性方面的统计分析。审核及时性是根据福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时间与报告单位录入报告卡生成时间,<24 h者为审核及时。2006年—2008年福贡县上报的传染病均为乙、丙及其它类,按《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24 h内完成个案报告为及时报告,否则为迟报。报告准确性为卡片无逻辑错误,完整性为卡片内容全,无缺项漏项〔2〕。

2 结果

2.1 报告数量 福贡县2006年—2008年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1 720例,平均发病率为1 769/10万,乙类传染病9种(肺结核、痢疾、肝炎、淋病、疟疾、麻疹、艾滋病、梅毒、猩红热),丙类传染病6种(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斑疹伤寒、麻风病),其它传染病3种(非淋菌性尿道炎、结核性胸膜炎、水痘)。

2.2 报告与审核及时性 2006年—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均存在未及时报告和未及时审核问题,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49.68%、48.26%、和20.45%,2006年高于2008年(χ2=132.1,P<0.001),未及时审核率分别为16.24%、7.36%和2.75%,2006年高于2008年(χ2=69.158,P<0.001),迟报率由2006年的32.34%下降至2008年的8.96%,漏报率由2006年的1.25%下降至2008年的0.98%〔3〕。见表4。

表1 福贡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审核及时性比较

疫情报告的及时性由原来从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疫情到国家收到传染病信息的平均5d,缩短到网络直报系统的24h。

2.3 报告卡完整性 以报告卡填报时间逻辑错误发生率来评价报告信息的准确性。2006年—2008年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1 720例的填报时间有逻辑错误发生。诊断到填写报告卡的逻辑错误发生率分别为0.61%、0.53%和0.36%;填写报告卡到网络报告卡生成逻辑错误发生率分别为0.32%、0.24%和0.15%(由于订正卡片时,疾病诊断时间和填写报告卡时间发生变化,而网络报告卡生成时间不随之变化,因此,订正卡片中填写报告卡到网络报告卡生成时间逻辑错误往往是系统造成的,故在此只评价原始卡片)。实行网络直报提高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准确性。由于对于逻辑性错误的报告卡系统会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要求用户修改正确后才能保存,故与逐级上报相比提高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完整性〔4〕。

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与近3年上报数据核对,2006年—2008年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1 720例中无重卡。

3 讨论

云南省福贡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2008年明显好于2006年。福贡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网络报告质量纳入年度考核方案,按月通报,督促网络直报单位重视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为本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5〕。

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以下工作建议:①配备专职直报人员,强调医务人员与直报人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共同掌握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技术管理规范〔6-7〕。②要定期开展对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措施,与督导单位负责疫情报告的领导及时沟通,事后跟进落实〔8〕。③使人民群众有病积极到医院就诊,传染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自觉采用医生制定的隔离措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积极配合处理事件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9-10〕。

〔1〕肖明,郭炳红.2004-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08):565-567.

〔2〕刘伟梅,李明,韩金德,等.2006-2007年山西省平遥县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2008,11(23):731-732.

〔3〕侯静,张民,高峰,等.平阴县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11):609-610.

〔4〕李壮.四平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评价〔D〕.吉林大学,2003.

〔5〕邓月娇.2004-2006年广东省始兴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5):346-347.

〔6〕卢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化继续医学教育〔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157-1158.

〔7〕马家奇,戚晓鹏,施晓明,等.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J〕.疾病监测,2006,21(11):600-603.

〔8〕陈秀荣,孙淑滨,曹洪生.章丘市2003年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03):25-26.

〔9〕杨晓红.地理信息系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2004,8(2):158-159.

〔10〕余小平.关于提高西部乡镇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思考〔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04):395.

Quality Analysis of Internet-based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in Fugong County from 2006 to 2008

LI Xiaoxi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Nujiang,Lushui,Yunnan 673100,China)

Objectives:Toanalyze the reportingqualityofinfectious diseases in FugongCountyfrom2006 to 2008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Methods:Data from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frodisease surveillance report under“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during 2006 to 2008 were collected and exported in excel format,and the reporting quality was evaluated with different indicators.Results:Timely report failure rates in Fugong County were 49.68%,48.26%,and 20.45%respectivelyin 2006,2007 and 2008,and timelyverifyingfailure rates were 16.24%,7.36%and 2.75%. Conclusion:The timeliness,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rates of reporting in 2008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that in 2006. The reportingqualityof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has been improved.

infectious disease;internet-based direct reporting;qualityanalysis

R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6-0031-02

2011-03-03

李晓霞,高级统计师,主要从事传染病监测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蒋 康)

猜你喜欢

直报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智取红领巾
重建院落产生纠纷 土地确权程序法定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岚山区2018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告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计生统计直报工作
交叉式法定刑的功能及其模式选择
按照法定途径处理公众诉求的探索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