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011-11-02高明秀赵庚星

关键词:整理耦合土地

□高明秀赵庚星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高明秀1,2赵庚星2

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对于协调二者关系,促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内涵,分析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勾绘了研究的内容框架:首先从理论上剖析并构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理论体系框架,提出研究方法;进而展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量化研究。

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基础;研究内容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对未利用和不科学、不合理、不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的过程。它作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土地细碎问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观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技术和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被世界各国看作是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手段,广泛应用于农村建设[1-10]。

农村建设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农业地区居住区基础条件、环境进行改造、建设的过程,是人类适应社会发展、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的客观过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农村建设有不同的称谓[11],2005年,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

加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厘清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定量地分析这些关系,总结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建设的经验,查找土地整理在推进农村建设方面的优势、缺点和不足,提出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发展建议,协调二者的关系,以避免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失调,对于科学地调整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优化土地整理功能,指导土地整理规划、项目选择、措施改进,创新土地整理模式、实施程序,促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1.山东农业大学报社,山东泰安,271018;2.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内涵

耦合本来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系统耦合最初也来源于物理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近的系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和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更高一级结构——功能统一体的状态和过程,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随着耦合概念内涵的不断扩展,其应用逐渐渗透到生物学、农学、地理学、环境经济学等各个领域。[12-17]

根据耦合概念的内涵,本文把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要素(子系统)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内容、模式和管理是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子系统),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就是土地整理的三个基本要素与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图1)。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的过程就是二者交互耦合的过程,由于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不都是正向的,因此,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交互耦合的结果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其最高形态是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一个高效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

图1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示意图

二、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理论基础

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都涉及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理论方法支撑。

(一)系统论与控制论

土地整理系统是指在人类整理活动作用于土地的过程中,整理活动及其对象的所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结合体。农村建设系统是指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所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结合体。土地整理系统和农村建设系统都是由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相结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它们的结构、行为和功能受到人类意志的影响,因而具有可控性。

运用系统论原理[18],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就是研究两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既要从整体上研究土地整理系统与新农村建设系统之间的影响,又要从内部结构层次上分析两个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分别对两个系统子系统(组成要素)及其结构、功能分析,找出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基础上的。研究的重点是找出土地整理系统及其子系统对新农村建设系统及其子系统产生作用、发生影响的因素,以调整土地整理系统的结构,优化土地整理系统的功能,促使土地系统向有序化演化,实现土地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从而为新农村建设系统这个全局提供动力支持。

依据控制论原理[19],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都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它们的目标状态在各种可能性中是可以选择的。在原因(土地整理)和结果(新农村建设)之间,土地整理作用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又将信息反馈给土地整理。因此,可以采取措施实现对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过程和目标的控制。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目的就是要搞清楚土地整理的发展过程、状态、功效及其目标对新农村建设过程、状态、目标的影响,以及新农村建设对这些影响的反馈,最终可以通过控制土地整理活动来达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实质是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的思想,人类世代间的世化伦理思想和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目标兼容思想[20]。土地整理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最终目标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支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农村,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同时需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21];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必须是农村经济、资源和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即立足于人类的持续生存这个核心基础,保证土地利用在生态阈限之内,坚持不破坏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为基本前提,在土地生态环境允许限度之内进行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

(三)土地供给理论

土地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当自然供给变成经济供给后,才能为人类所利用。经济供给是个变量,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21]。

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已利用土地的深度开发和未利用地的广度开发,可直接增加农村土地经济供给总量;通过建设完善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间接增加土地经济供给总量;通过消除影响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消极因素,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环境容纳能力,可以达到提高土地经济供给的稳定性。新农村建设对土地经济供给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土地整理正是解决这种需求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评价土地整理满足新农村建设土地经济供给需求的稳定性如何。

(四)成本-收益理论

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成本是为获得某种收益而必须为之付出的代价,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成本—收益理论为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提供了一条量化评价的途径——通过分析土地整理投入成本与其反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收益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来评判二者关系的契合性——这实际上是一个成本-收益分析比较的过程。在进行比较时,可以采用三种方法:①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收益的大小;②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成本的大小;③在成本收益都不相同的情况下,以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和变化关系来确定[22]。只有本质上符合成本小于收益原则的土地整理活动,才是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也才能体现土地整理的客观、公正和科学性,才能保证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中,评判土地产权调整的公平合理性及其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需要依据土地产权和地租地价理论;评价公众参与及其利益的保护、危害预防与风险规避,需要依据伦理理论;分析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对土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影响,需要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处理农村经济、社会问题和数据,需要依据农村经济学、社会学理论。

三、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研究框架与内容

本研究拟在广泛借鉴、深入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理论与方法、农村建设理论与方法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剖析并构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理论体系,提出研究方法;进而开展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量化 研究。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

(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体系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野外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从理论上系统地探讨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关系,分别从内容、模式、管理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构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框架模型,并提出内容耦合、模式耦合和管理耦合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为进一步量化地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二)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量化研究

1.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内容耦合量化研究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耦合是通过土地整理措施作用于新农村建设所需求的土地而实现的,土地整理的作用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强度和土地整理功效来表征和度量。因此,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耦合研究可以从土地整理强度和功效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研究角度来实现。土地整理强度和功效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研究具体包括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研究、土地整理强度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关系研究、土地整理功效评价及其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

(1)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研究

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涵出发,分析提出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及进程监测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和特尔斐法(Delphi),分析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筛选评价指标,构建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提出评价方法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等级划分评价标准[10];以此为基础,提出新农村建设进程动态监测方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动态类型划分、特征分析,并运用GIS进行结果展示,为新农村建设分类指导提供依据,并为与土地整理耦合研究打下基础。

(2)土地整理强度与新农村建设耦合研究

本研究提出土地整理强度(Land Consolidation Intensity,LCI)概念,用以表征人类的土地整理活动对被整理土地作用的强弱程度。微观的项目土地整理强度(Land Consolidation Intensity of Project,LCIp)构成宏观的区域土地整理强度(Regional Land Consolidation Intensity,RLCI)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将通过土地整理强度内涵分析,提出土地整理强度研究方法、类型划分方法,提出土地整理强度与新农村建设耦合研究方法,并在GIS支持下进行实证。

(3)土地整理功效评价及其与新农村建设耦合研究

本研究认为,土地整理功效(land consoli-dation efficiency,LCE)即是指土地整理功能效果的综合反映。本研究将通过研究土地整理功效的内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筛选评价指标,构建土地整理功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指标量化方法;建立土地整理功效评价模型;提出土地整理功效与新农村建设耦合研究方法,并在GIS支持下进行实证。

2.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模式耦合量化研究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模式耦合包括融资模式耦合、实施模式耦合、技术模式耦合、目标模式耦合、公众参与模式耦合、权属调整模式耦合等,本研究主要进行目标模式耦合量化研究。根据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目标模式耦合的理论,设计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目标模式并建立适用性指标体系和量化的评判标准,在GIS支持下,以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为基础,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空间配置,得到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相一致的土地整理模式分布图。

3.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管理耦合量化研究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管理耦合包括规划管理耦合、项目管理耦合等内容,本研究将通过管理的绩效评价来进行量化研究。根据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共进的目标及其对管理的原则要求,筛选构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管理耦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

五、结语

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对促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内涵,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通过各自的要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分析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与控制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供给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等;提出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包括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体系和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量化研究两部分。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的关键问题是:(1)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体系;(2)土地整理强度和功效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关系;(3)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模式耦合的研究方法。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初步形成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体系框架,丰富土地整理理论和农村建设理论。(2)初步探索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内容耦合量化研究方法,即土地整理强度和功效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关系:提出土地整理强度的概念及其空间变异与动态演变理论;提出土地整理功效概念内涵,提出土地整理功效评价、类型划分理论;量化地研究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关系。(3)初步探索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模式耦合、管理耦合的量化研究方法。

[1]徐雪林,杨红,肖光强等.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对我国的启示[J].资源·产业,2002,(5):35-39.

[2]杨庆媛,涂建军,廖和平等.国外土地整理:性质、研究领域及借鉴[J].绿色中国,2004,(12):49 -52.

[3]G Van Huylenbroeck,J.Castro Coelho and P.Aguiar Printo.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LCPs):A multidisciplinay approach [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6,1(12)No(3):297 -310.

[4]R.Crecente,C.A1varez,U.Fra.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Galicia[J].Land Use Policy.2002,(19):135 -147.

[5]A.Sorensen.Conflict,consensus or consent:implications of Japanese land readjustment practi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3,(24):51-73.

[6]J Castro Coelho,P Aguiar Printo,L.Mira da Silva.A system approach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LCPs):a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Agricultural Systems,2001(68):179 -195.

[7]贾文涛,张中帆.德国土地整理借鉴[J].资源·产业,2005,7(2):77-79.

[8]廖蓉,杜官印.荷兰土地整理对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201):25 -27,47.

[9]高向军.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10]高明秀,赵庚星,王瑗玲.土地整理与农村建设:国外的分析及中国的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 (s2):299-302.

[11]高明秀,王鸿光,于洪福,赵庚星.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方法及实证[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3(1):36 -41.

[12]周宏等.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820 -821.

[13]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2):212 -220.

[14]张文忠,王传胜,吕昕等.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03,58(5):677 -685.

[15]王让会,张慧芝,赵振勇等.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分析[J].生态环境,2004,13(3):347-349.

[16]宋学锋,刘耀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J].资源与环境,2005,23(5):31 -33.

[17]乔标,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5,25 (11):3003 -3009.

[18]钱学森等.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9]欧名豪.土地利用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0 -34.

[20]王万茂.土地资源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39.

[2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04 -315,47 -67.

[22]万威武,张东胜.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邓秀丽)

Study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has been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for the purpose of harmonizing their relationship,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ens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e essence of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analyzes its theory foundation,paints the research frame contents:firstly,systematically analysis the theory of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then to put forward the method of the researching;secondly,the study on the quantity method of them.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Theory Foundation and Frame Study

GAO Ming-xiu&ZHAO Geng-xing(9)

F301.2

A

1008-8091(2011)01-0009-05

2010-09-27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09RKA23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关键技术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08BAB38B06-01)。

高明秀(1971- ),男,山东青州人,博士,副编审,主要研究土地资源与农村发展等;赵庚星(1964- ),男,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整理耦合土地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分土地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