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口北”集群效应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研究

2011-11-02蒋珩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汉口集群武汉

蒋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汉口北”集群效应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研究

蒋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武汉城市圈建设需要一个或若干个增长能力较强的战略支点和辐射源,东起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西至天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紧邻汉口北部后湖片区的近80平方公里土地,被称作“汉口北”的新区拥有独特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现代专业市场群,以市场集聚和园区扩展引导产业集中,将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只有充分发挥集群正效应,规避负效应,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汉口北;集群效应;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一、引言

我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未来中国和世界的经济竞争将主要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较量,面对国内国际区域化竞争的现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实施了“武汉城市圈”建设战略。以武汉为龙头的武汉“1+8”城市圈位于湖北省东部,是由1个大城市(武汉)、7个地级市(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1个县级市(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的呈放射状分布的城市群,总面积5.78万平方公里,土地占全省的31%,人口占51.6%。[1](p2)武汉城市圈建设需要一个或若干个增长能力较强的战略支点和辐射源,目前东起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西至天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紧邻汉口北部后湖片区的近80平方公里土地,被称作“汉口北”的新区,一个现代商贸物流枢纽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该区依托武汉航空城、横店编组站、阳逻深水港等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战略资源的黄金节点,有望成为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支点和辐射源,其释放出的集群效应必将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研究,才能为省市政府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使之科学地利用“汉口北”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市场集聚和园区扩展引导产业集中,有选择地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正效应,规避负效应,形成具有特色的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二、“汉口北”集群正效应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1.“汉口北”发展现状。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内地最繁华的内外商贾云集的商埠,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其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独特的交易区位优势、巨大的消费市场、良好的经营氛围,形成了武汉在华中地区各交易区物流领域集聚与辐射的独特优势,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在湖北省政府实施武汉城市圈战略以及传承汉口530年商贸文化的背景下,“汉口北”被列为省市重点建设工程和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项目,写入《2008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根据规划,“汉口北”将成为继我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金山循环经济发展区之后,第四个城市副中心,规划占地3800亩,建设380万平方米超大规模的批发第一城,拟用5—8年分期建成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华中国际家居城、国际轻纺城等10大专业市场,市场集群总投资180亿元[2](p1)。汉口北位于武汉航空、铁路、港口三个交通枢纽的黄金节点,与汉口中心城区一河相隔,七桥相通,天河机场、横店编组站、阳逻深水港将其合围,南距汉口火车站6公里、武汉港10公里,东距阳逻深水港15公里,西距天河机场8公里,在立体交通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在陆路交通方面,这里高速公路密集交汇,除拥有岱黄、机场、三环、外环外,还通过外环线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相连,汉施公路贯穿全区,汉英、汉麻高速即将通车;天兴洲大桥贯通后,黄陂进入汉口城区距离变短,阳逻深水港近在咫尺;还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已在横店开工建设。在水运方面,阳逻港将形成全年吞吐货物1600万吨的规模,建成华中货运第一港,中心城区长江两岸100多家货运码头也将搬迁至阳逻港。在航空运输方面,以天河机场为核心的90平方公里“临空经济走廊”规划建设的提速和“天河航空城”项目的启动,将使得该区域的发展如虎添翼。市场还配套建设有通达全国各地的客运站、货运中心和26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强势形成多元化的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的带来连动效应的一站式流通网络体系。批发第一城设立多门类的专业批发市场,一期设有鞋业、皮具、小商品、酒店用品、五金机电、塑料制品、轻纺等专业市场和外贸服装批销中心,全部市场由国内外顶级专业运营机构联手经营,致力于打造中部六省一站式超大规模商品采购总部,建设有50万平方米商务配套服务区,包括汉口北电子商务平台,便民政务中心、金融中心、品牌研发中心、shopping mall、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美食商业街,形成立体化的商务配套服务。汉口北拥有独特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优越的现代综合交通条件是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与专业市场群等“口岸经济”的重要基础,沿立体交通线进行合理产业布局,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口北批发第一城以成为中国最好、中部最大的商品展示批发交易中心为目标,整合具有临空经济特征的产业,以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为发展理念,已聚集了300多家成长型企业,力图打造中部最大的商品批发集散地,推动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升级。与此相配套的,“汉口北”将建设空港物流园、港口水运物流园、公路仓储物流园、铁路货运物流园等四大物流园区,打造公铁联运中心、水铁联运中心等两大联运中心。围绕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湖北汉口四季美农贸城、中国家俱CBD、五洲建材城、纵横汽车大世界、中国长江金属交易等专业市场,汉口北还将建设六大配套配送中心。

2.“汉口北”专业市场群和产业集群互动效应分析。

“汉口北”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临空产业、商贸物流业、家具产业等产业集群的发育发展,这些产业集群又支撑着专业市场的发展,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表现在:

第一,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有效地规避了交易风险。专业市场使得同一类别的企业大量地聚集到汉口北及周边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把生产活动集聚起来,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要素在集群周围的集聚,使得汉口北汇集了大量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有利于交易双方搜索交易对象和获取各种市场信息,从而减少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的充分程度。专业市场的摊位制、规范化的交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交易双方提供契约公正、质量监督的保证,有效抑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机会主义行为,规避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

第二,促进了知识和技术创新。专业市场不仅直接面对作为商品供应商的企业,也直接面对作为需求方代表的零售商,这样使专业市场能够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变化,促使企业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集群的其他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经常性地面对面交流,能够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集群中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由于存在大量的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如不同公司员工之间面对面的接触,使得不同的思想不断交流,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产业融合,使新知识和新产品不断出现,加快企业内的知识创造速度。再者产业集群内部发达的网络关系,不但可以使这些新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通过人员的流动,扩散到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中,而且可以使这些新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在集群内部人员频繁的交流中,迅速扩散到集群中的所有相关行为主体中去。

第三,提高了运营效率。汉口北专业市场选址于武汉水、陆、空枢纽核心区,内外交通位置便利,具有批发、展示、物流、电子商务等功能,加之武汉具备多品种多门类成熟批发消费惯性,对周边覆盖面广,降低了产业链流通成本,促进了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汉口北物流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物流的技术升级和服务升级,对于改善物流投资环境,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企业成长、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业的发展使制造业企业无需花高成本进行上游产品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汉口北商贸业、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最终将会提高集群企业的运营效率。

3.集群正效应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带动。

城市圈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反映着经济发展量的特征,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规模,而经济结构的优化则反映经济发展质的进步,它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城市圈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绝大多数增长都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引起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如果城市圈没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不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出来获取更好的效益,就缺乏改善其经济结构等进步因素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经济结构优化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一个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之上,因而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圈生产系统的产出功能。城市圈的本质属性是提供丰富的正的外部经济,而这种外部性的来源就在于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和生产力的集约布局,而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和生产力的集约布局又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3](p313-323)“汉口北”在专业市场发育发展的驱动下,区域的特色资源、劳动力和技术优势等要素有机融合发展,正在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带和区域产业规模经济,集群正效应的显著存在带动了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第一,“汉口北”专业市场的建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降低区域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聚集于城市圈产业带,有利于调整城市圈产业布局,使城市圈不同城市居于产业链不同节点,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二,由于“汉口北”产业集群内企业高度专业分工与合作,每个企业仅仅承担产业产品生产中的一环,从而使企业实现柔性与规模的统一,使企业共享区内专业信息的外溢、专业化的供应商、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等等,其核心是“技术外溢”,[4](p56)即主要是企业共享技术外部性的经济利益。企业在相互开放、交流和合作过程中,以产业链为纽带,逐渐在武汉城市圈内形成企业相互信任的合作氛围,进行密切的经济技术合作,这中间包括许多企业之间在闲置资源和剩余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相互周转和交叉利用,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提高了城市圈传播技术的能力,促进了城市圈的整体创新能力。

第三,“汉口北”不同行业的企业除了分享来自本行业的以私人产品生产表现的行业规模经济外,还共同分享整个城市圈的以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表现的城市规模经济,公共投入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企业实现了共享基础设施的好处。

第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门槛,越过最低临界条件,追求规模经济,倾向于在城市圈布局;而城市圈良好的投资软硬件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这样,企业与城市圈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促进了城市圈经济增长,推动了城市圈经济发展;城市圈的不断发展和功能完善,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更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此布局。

第五,产业聚集必然带来人口在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空间集中,人口的聚集又引起生活消费、住宅、能源、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物流、咨询等基础产业的新需求与发展,进而带来了城区规模的扩大,城区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的聚集功能,使城市圈产业不断高级化,产业高级化必然要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三、“汉口北”集群负效应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1.“汉口北”集群负效应风险分析。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多数主要集中在集群的发展机制及其对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正效应方面。而从发展风险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等负效应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多见,研究成果也很不成熟。这就难免会给人造成误解,似乎集群是万能药,集群就代表着创新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就可以担保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事实上,从产业集群整体角度来看,集群的发展过程必然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生命周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5](p145-181)产业集群的风险自它诞生那天起就已潜伏,只不过过去产业集群的优势正在发挥,而劣势和危机还没有显露。作为理论工作者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研究集群正效应的同时也应重视对集群负效应的研究,以防范集群风险的发生。

“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是以专业市场的建设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之间如不能保持良性互动,就可能产生集群负效应,以至于影响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要使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必然要求专业市场为集群企业提供有效的销售网络,同时产业集群为专业市场构筑坚实的产业支撑。如果专业市场销售网络的规模和范围无法达到集群企业的产品销售,企业将会选择或者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或者另觅其他能够替代专业市场的形式,这样,原有的专业市场就会面临萎缩,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同时,由于专业市场是集中处理市场需求信息变动的场所,由于市场内的经商户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本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主,需求信息变动将在第一时间被带到集群内,使市场需求迅速得到满足。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例如集群过于专业化,本地集群企业在产品生产商上不具有优势,专业市场就会通过扩大货物来源以分散风险,因而该类产品的本地集群也难以发展起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当某一地区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程度太高时,无法为专业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市场多样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专业市场的发展就将遭遇困境。因此,专业市场这种专业化如不能兼顾到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与完整,就有可能产生集群负效应,如温州桥头的钮扣市场,该市场由于产品品种单一,市场范围狭窄,导致采购商无法实现“一站式”采购,失去采购成本优势,最终导致市场的衰落。[6](p17-23)当专业市场无法满足集群发展要求,做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时,就有可能难以逃脱凋敝的命运。只有当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时,“汉口北”专业市场才有可能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从规模经济角度来看,当技术等外生因素给定时,具有某种特征的产品的最优生产规模是一定的,企业可以达到的规模经济也存在一个极限。因此,当“汉口北”企业的规模达到甚至超过这一极限时,继续扩大规模将带来负效应。而对于大多数小商品而言,具有最优生产规模的企业可能就是现在那些小而专的企业,它们虽然规模很小但对于目前所生产的产品来说是最为合适的,除非这类产品对消费者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

正是由于产业集群处于动态演化之中,如不及时防范,集群的潜在风险就会逐步暴露出来,以至于引发地区性经济衰退,因此为使武汉城市圈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汉口北”产业集群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及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扰动进行研究,以便设计集群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

2.集群负效应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扰动。

产业集群在促进相关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衰落和对区域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7](p22)“汉口北”产业集群是依托专业市场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将会对武汉城市圈经济产生扰动。

首先,专业化分工的脆弱性将会使城市圈经济增长水平下降。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是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环节上的分工,而非不同产品生产分工,且集群内每一环节上也存在不同企业的竞争。当集群的产品销售受阻或其它区域出现替代品或更先进生产技术时,这一庞大的经济网络可能会由于缺乏灵活性而崩溃,曾作为专用资产的投资将蒙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集群内每个企业作为私人产权和经济利益的主体,各自生产环节的专业化程度可能比实行纵向一体化大企业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如此细化的分工,同时又缺乏制度性的协调,可能会因交易次数过多和协调成本增加而降低交易效率,从而引起集群产业链上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使城市圈经济增长水平下降。

其次,锁定效应的发生将会阻碍城市圈经济发展。企业间的网络关系由行为主体、活动和资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这种网络关系根植在产业集群共同文化氛围中,它在集群形成阶段是促进创新的要素,但也有可能导致”区域锁定”,[8](p30)阻碍创新的持续发展。这种区域锁定的形成到一定阶段有可能对城市圈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再次,内部僵化将引起集群衰败,以至于影响城市圈经济社会稳定。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内部企业可能会过分依赖集群网络,过分重视在集群中的经济地位。由于集群内松散的组织形式,企业间的博弈行为和僵化的交易方式将导致交易效率的降低。集群内部僵化还表现在群内文化单一,兼容性不强。由于集群产生和发展于一定的区域文化背景并最初服务于一定的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环境在维持集群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能会使集群带有相当程度的排外性。这种排外性会使集群因僵化而衰败,集群衰败有可能带来失业问题,将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福利造成冲击,会影响投资环境,对城市圈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拥挤效应和外部不经济引起城市圈经济倒退。由于众多的企业处在相同的价值链上,又集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拥挤效应,使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呈现递减状态。也就是说,当某一区域内企业聚集的数量超过了最佳规模后,会造成公共资源的紧缺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这将加大企业成本,形成外部不经济。这种外部不经济的后果是造成城市圈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因直接收益的减少而影响城市圈内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甚至可能导致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倒退。

四、结论

一般认为,长期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要素:基于专业化的报酬递增、生产方式进步、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产业化。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恰好地满足了这四个要求,二者分别是交易活动和生产活动的专业化,都具有报酬递增的特点;二者规模的扩大促使传统作坊式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基于专业化的生产和交易活动加速了特定人力资本的积累,二者的网络组织性质加速了集群效应的扩散;二者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推进了地区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具有水、陆、空立体交通区位优势,通过有效地培育和发展与该区域专业市场互动的特色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块状经济”,[9](p565-573)推动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然而,集群借以形成和发展的自身特性,同时也削弱了集群应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可能是最终导致集群走向衰败的潜在风险。集群衰败会波及城市圈内其他集群或产业,影响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同时,集群衰败后的人才、专用资产、公共产品等资源闲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会给城市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由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正负两种经济效应,所以对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研究,应把研究要点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群正效应,规避或减小集群负效应。

[1]湖北省政府.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空间规划纲要[M].鄂政发〔2008〕66号.

[2]吴汉.打造汉口北全国最大商业综合体[N].湖北日报,2010-10-25.

[3]Taylor,M.Organizational growth,spatial interaction and location decision-making[J].Regional studies9,1975.

[4][德]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Syrquin Chenery.Three Decedes of Industrialiazation[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Vol.3,1989.

[6]仇保兴.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企业集群[J].现代城市研究,2004,(1).

[7]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改革,2003,(7).

[8]蔡福顺.集群经济与工业园区的机理分析[J].理论与实践,2003,(40).

[9]Michael P fluger.A simple,analytically solvable.Chamberlinian agglomeration model[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4,(34).

F269.23

A

1003-8477(2011)06-0060-04

蒋珩(1964—),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副教授、博士。

武汉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汉口北’产业集群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之带动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0940833380-02

责任编辑 姜凤玲

猜你喜欢

汉口集群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汉口北》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交通组织方案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