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
2011-11-02任健
任 健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江苏南通226007)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
任 健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江苏南通226007)
文中探讨了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功能,指出了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并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由于我国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学术型的本科院校、未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特色,导致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如何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便成为高职室内设计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育来说,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室内设计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各种类型工作室,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乃是对接行业企业、实现工学结合、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界定
任何教学都需要以一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进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具体体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内在要求、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导向”、利用学校以及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建立并依托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构成要素包括:一是要开发与工作室配套的专业课程;二是要有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三是工作室应具有设计公司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职业能力训练;四是有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是将“产、学、研”相结合,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线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促进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与就业、教学与产业的衔接,增强学生岗前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减少从理论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更利于使静态的授受教学向动态的参与教学转化。对于专业教师来说,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合作、交流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在分析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本研究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定位为:以校企共同建设的“工作室群”为平台,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开发并实施基于室内设计专业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形成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发展包括关键职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从“初学者向实践专家”的角色转换。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功能
事实上,从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的实践来看,如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按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分为“理论与实践并行”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两种类型。
一是“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探索解决职业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不追求或难以追求其在内容和时间上的协调一致。由于过于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之受到设备、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进行深入的职业实践活动,无法形成对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整体认识,无法系统实现经验的获得并最终形成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随着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现代企业运行和社会管理进入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这就要求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岗位操作能力,而且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下综合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通过工作中的学习“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于是通过创设一定的载体,形成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经过手脑并用的“做中学”模式,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1]。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功能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换言之,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具有真实职场环境的工作室,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景岗位化、学习过程职业化,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室内设计工作过程,在做中“懂设计、会工艺、识材料、会管理、炼素质”,形成自己对室内设计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出“能设计、会管理、善工艺”的室内艺术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是若干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作用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区域装饰设计行业人才需求,坚持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室内装饰结合、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以空间设计能力为核心,以室内陈设与软装饰设计能力和工艺施工能力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及较扎实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设计、会管理、善工艺”的室内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业2-3年后,可从事室内设计员、装饰工程管理等岗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要掌握劳动力市场和行业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动态;其次是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使命,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再次是要让学生掌握实用性的室内设计专业技术和技能。
(二)结构与素质合理的教学团队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通过共享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从教师个体上讲,教师既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从教学团队上讲,强调通过不同成员共同努力完成集体工作,促进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一方面,聘请室内设计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从事实践教学,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另一方面,专任教师要跟踪装饰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定期到室内设计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升专业实践技能。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配套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总体思路是:选聘装饰设计行业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实践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理念,在进行“装饰设计行业情况分析→企业工作情况分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等室内设计职业资格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的基本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与改革,构建起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加强以能力为本位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考核,实施“笔试、口试、作品、现场操作”的多元化考核评价[2]。
(四)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
环境与条件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支撑,也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校企合作的体制平台、理实一体化场所、质量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的体制平台主要指建立与装饰行业企业合作的组织架构,这是依托工作室共享校企设备、场所、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的组织保障。理实一体化场所就是校企合作建设的具有真实工作情境的各种类型工作室,这是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工作室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专兼教师的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合理布置的一体化场所及其设施,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规范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要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工作室制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从而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质量。
四、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校企合作工作室的组织构架
近年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通纺院)艺术系依托南通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与南通市民用建筑设计院、锦华装饰(南通)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室内设计中心,负责所属企业驻校工作室的运营管理,中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宗旨,以“共赢、共建、共享、共生”为原则,进行校企合作,下设秘书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事项,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共同商讨校企合作的内容、人才培养、科技服务、资金管理等事项。
(二)基于室内设计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南通纺院室内设计专业在广泛深入的职业活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体系,归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成长规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本点,构建了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表(一)所示。
表(一) 室内设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课程)一览表
(三)专业课程的开发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后,由室内装饰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室室内设计项目为载体,引入助理室内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及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划分和课程实施方案等内容。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实例:以《住宅建筑空间与艺术陈设设计》为例。见表(二)。
表(二) 《住宅建筑空间与艺术陈设设计》课程开发
(四)工作室制教学的具体实施
1、以“工作室”为实践教学的载体
南通纺院室内设计专业将课程教学活动与工作室的设计工作任务紧密结合,采用德国职业教育推行的“任务驱动、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方法,设计与工作室实际工作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与学习目标,设计互动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工作室等实训条件的优势,满足教学所需的实践工作条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以此实现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任务的对接。如将锦华装饰(南通)有限公司驻校工作室“中式主题住宅空间及后期陈设设计”项目导入课程教学,将设计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载体,其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如表(三)所示。
表(三) “中式主题住宅空间及后期陈设设计”项目导入课程教学设计
2、工作室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三年级学生必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工作室学习工作,由学院组织“工作室”申报现场会,“工作室”导师设摊位,介绍工作室专业方向等情况及导师自身的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及就业倾向选择和申报相应的工作室。在学生选择导师的同时,导师也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设计作品质量、竞赛获奖,了解学生的情况、决定取舍,最后学院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导师的取舍,进行统一调整。工作室的双向选择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作室的教学模式。
(五)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素质提升为核心,校企共享人力资源,构建由专业方向负责人、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共同组成的工作室教学团队。
1、建立了专业教师教学准入机制。强化教师实践能力,教师进入专业教学必须具备行业企业实践经历,进入项目课程教学的教师承担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
2、建立了教师教学实验奖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在相关企业挂(兼)职,以项目实务带动课程开发,将自己挂职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教学,学院给予一定的奖励。
3、建立了培养机制,着重培训结果考核。凡未能在企业兼职或未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可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培训,脱产实践不少于6个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务能力。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双师资格的教师需进行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和进修,脱产实践不少于6个月。教师脱产期间要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加以管理,在研修过程中必须完成“3个1”,即完成1项工程设计或工程施工实务,完成1门实务课程设计,完成实践日志1部。教师在企业时按企业员工标准进行考核,学校承担教师的工资,考核合格的教师由学校发放业绩津贴和奖金。
4、兼职教师开放平台,拓展视野。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室,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组织兼职教师参与政府部门重点项目的申报。
(六)建设成效
近三年该专业创新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南通及长三角地区培养了大批企业急需的室内设计人才,就业率连续三年为100%,企业满意率达98%以上,招生由2008年3个班扩招至2010年6个班,实现了招生就业“两旺”。
1、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及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多家媒体包括光明日报、中国纺织报、兰州日报、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百度网站进行了报道。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已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被评为中国纺织服装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2、以工作室拉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成效显著
通过工作室平台,以企业设计研发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实现了学生设计作品向企业产品的转化,部分产品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大大激活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科技研发能力。三年内师生共完成“大连花园口区BT项目设计”、“南通市邮政局网点改造设计”、“上海宝缦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厂区景观设计”三十余项科技服务,为企业创造产值约2000多万元。
3、通过“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及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生参加了中国建筑协会室内分会主办的2010年“和成·新人杯”全国青年室内设计竞赛等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共获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2个、优秀奖12个。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职教论坛,2008,(2):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95.
G712
A
1671-5136(2011) 01-0099-04
2011-02-11
本文为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艺术类专业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任健(1973—),男,江苏南通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中心主任、中级工艺美术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