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
2011-11-02戴元星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戴元星(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
戴元星(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拓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立足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实状况,着力探讨加强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对学生社团的发展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良性发展产生裨益。
民族地区;高校;社团建设;策略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一定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00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文件精神中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党组织、团组织、社团组织、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和引导,在实践中充分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拓展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学生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指挥、增强社会实践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的广阔舞台。它对学生理想目标的确立、品格的锤炼、思想观念的创新、综合素质及价值取向的形成等,都有不可忽略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团是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载体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是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政治态度、道德行为、法纪素养等方面具有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其基本特点是知行合一,其用意就是用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来规范和指导个人的行为和发展方向,起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等,这样才能称之为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质。而德育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由知到行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行等诸多环节,只有实现上面四个环节的良性循环,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2]因此,在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将德育工作个体化、个性化。当前形势下,个性化德育理念正在成为主流,主要特色就是给学生个性发展以足够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个体潜力的发展,张扬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注重个体差异性。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加强实践来内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且着眼点将落实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上,如鲁宾斯坦所言:“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做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道德上的一切缺陷,一切越轨行为的主要源泉,都是因为人们的精神空虚而造成,当他对周围生活漠不关心、冷眼旁观的时候,他们对一切都满不在乎。”[2]所以把德育工作寓于他们的生活、学习、业余活动中去,而学生社团无疑成为建构这一德育任务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社团组织的各类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能积极地发挥个人的主体能动性,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目标,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学生的民族特点和素质发展离不开社团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一般建立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生问题严重且普遍,贫困生的来源多为农村和“老少边山穷”地区,由于从小生存环境基础条件差,信息相对闭塞,观念相对落后,学生在个人素质能力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其次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习惯、生活习性、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沟通和协作无疑是少数民族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还有,在当今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如今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实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这不仅表现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缺失,甚至有的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基本技能都不懂,更别提孝敬父母、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了。以上所述是我们应该重视和亟待改变的,而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对培养个人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增强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完善个人表演的舞台、锻炼个人创业的技能、提升个人的就业能力等方面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这里,不同民族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自愿参加社团组织,他们是平等的,情趣是相投的,气氛是和谐的。
二、加强社团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一)重视社团发展,体现其主体价值作用
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领导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民族团结等问题,以为把这些学生管理好就万事大吉了;其次把教学、招生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拓展、就业等问题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校招生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扩大规模、教学科研等方面,而对当前的学生工作过多地实行解决燃眉之急的策略。这无形之中也包括忽略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社团开展活动离不开必要的政策支持、物质条件、经费的保障、场地设施的提供等,这也是困扰高校社团发展的最大困难。为了积极引导社团组织开展有关军事、政治、学术、文体、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动意识,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学校领导应加强认识,重视社团的健康发展,在经费、政策、软硬件设施的保障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适当地在课题申请、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一定照顾;其次,将社团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和整体规划中去,例如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涉及到各个社团、学分制度的实行,包括学生是否参加过社团等;再次,针对社团的管理实行以党组织(或团组织)带社团的方式,高校中影响力最大、号召力最强、工作效率最高的组织当属基层党组织,实行党支部联系社团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社团组织开展好一系列活动,会大大增加社团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使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拉升和提高的作用;最后,为每个社团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除了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外,还要从思想上有一个指导思路,为社团的健康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例如社团的年度工作计划是以增强基本素质为主还是以提高学术能力为主等等,使社团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办团思想,方能体现出社团的主体价值。
(二)加强社团引导,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
近年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办学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民族地区高校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拉大,教师忙于上课,领导忙于学校建设等,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直接导致现如今大学生道德问题的日益凸显、心理问题的严峻、思想不健康等。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社团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社团文化建设的引导。为此,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和前进方向上加强引导,如指导社团多开展一些爱国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文明养成等为主线的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气氛中逐渐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学校应把握社团建设发展的趋势,为社团文化建设提供理论的指导,如学校相关领导应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面重视社团的发展,定期展开专门会议等,讨论和解决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再次,要注重社团发展的质量和品味,现如今大多数社团以素质拓展、文体娱乐、健康生活、外语学习为主题内容的比较多,而以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马列主义等理论信仰型社团还相对比较少,这就促使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鼓励和扶持成立一批信仰型社团,并在社团建设过程中适当加大各方面投资的比重,使其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
(三)科学指导社团建设,打造创新型团队
随着国际人才战略的竞争形势越来越来严峻,国力的竞争始终要归结在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要逐渐由培养单一型、复合型向创新型人才转变,而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国各级高校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疑需要新型的载体,以及探索学术性、科技性、实践性社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创造性社团可以在高校中发挥自身优势,依据自身特点,不断开拓创新,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3]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推荐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现实中的状况是,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普遍的创造性较差,难道中国学生的智商低吗?显然不是,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我们这里暂不深究。按照生理学的观点,绝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性的巨大潜力,但如何释放这种潜能,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冲破这种限制(心理惯性)。
创造性的三要素
一项研究调查了461名男性和女性的终生创造力,发现仅有不足1%的人拥有超常的创造性;不过,10%的人有着较高的创造性,60%的人有着一定程度的创造性。这表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创造性的潜能,只不过我们需要释放它。[4]据研究证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高经验性、独立、自信、敢于冒险、内控型、能够承受不确定性、坚持不懈等。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指导社团开展工作似乎已经很明了。首先,我们应该为社团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快乐、开放、民主的氛围,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这里社团活动的开展和设计相对自主和自由,成员的思维不受约束,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和敢于冒险的勇气去参与和实施,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动机、创新热情等,逐渐地就释放出他们久违的创造能力。正如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好的情绪状态时,就会更加有创造性。其次,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的三要素模型(如图所示),[4]该模型提出个体的创造性主要需要三个要素: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技能和内在的任务动机,更一步的研究指出这三项要素中任何一项的水平越高,则个体的创造性也越高。这就提醒我们在现实操作中,对社团建设的发展要做到教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使其基本功扎实、技术突出等,加以心理的正确诱导等,使成员有一种想做某件事的欲望和冲动,才有可能激发出其具备的创造性潜能。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不懂音乐的人能创作出优美的乐曲来吗?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再次,就是要想打造出一流的创造性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人选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盲目、随意地找一个专业相近、职称(或职务)较高、时间可支配较少的老师来担任,这是现实中我们经常犯的一些低级错误。如果要打造创新型团队,必须请一名时间相对宽松、管理能力较强、实践经验较丰富、有创新思维的优秀教师(不考虑职称和职务高低)来担任。我们当然有理由认为,一个有创新思维的、具备创造性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带出创造性的团队,管理学上所讲的一个典型事例很形象地映射了这个道理:一只老虎带领的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老虎。
[1] 蔡志廉.加强高校社团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77-80.
[2] 张桂珍.研究生社团建设探索[J].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探,2005(9):462-465.
[3]马可,梅元媛.以学术性社团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4]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6-137.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Ethnic Areas under New Situation
DAI Yuan-xing
The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and it's also the main place of implementing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quality expansion and creative talents training.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ethnic areas,this paper aims to probe into the importance,fun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association and proposes some referenc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association in order to produce benefits fortalents cultivation and beneficial development forcolleges in ethnic areas.
ethnic areas; colleges;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G645
A
戴元星(1978-),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团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