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扶植民营企业集团发展
2011-11-02徐元国
文/徐元国
大力扶植民营企业集团发展
文/徐元国
民营企业集团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军力量,政府部门需切实把握其发展规律,引导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纵观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力领先的大型企业,除英、美等少数国家采用巨型单体企业和事业部制外,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采纳了企业集团的组织模式。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契约等不同方式结合的包含多个独立企业的有机整体。它能通过高效整合产业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功能,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经济的优势在于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和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制度变革背景下,勤劳的浙江人在传统的农业区发展出来数量众多、规模和形态各异的产业集群,支撑了浙江经济3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模式”。但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开放,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缺陷也日益暴露。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浙江“原发型”集群大都处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环节,民营企业缺少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多数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从研发、经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其结果是浙江的产业结构难以优化、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浙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尚待时日。
究其原因,是浙江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和研发能力较弱,制约了其进行产业链整合、价值链升级的空间。并且由于缺乏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同一产业集群内的民营企业往往在相同或相近的生产环节上进行低价恶性竞争。要克服这一困难,就需要积极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从“竞争”、“合作”走向“联合”,发展民营企业集团,这样才能具有进行产业链延伸所要求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才能加速浙江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升级,为浙江经济在环境友好和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良好运行构建高效的产业组织模式。
发展仍存不足
浙江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入榜企业最多的省份。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调研得出的2010年全国最大民营企业500家名单中,浙江占据180席,占比为36%。入榜的180家浙江民营企业中,有156家为企业集团,占比达86.67%。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大都建立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科学管理体制。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比较合理,企业文化建设得到重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共识。职业经理人已经广泛地走上了民营企业的高级管理岗位,有些甚至进入民营企业的决策圈子。企业多元的股权结构开始形成,内部规范的治理机制初步建立起来,董事会和一些专业委员会开始在企业决策中发挥作用。虽然一些企业的核心领导仍局限在家族范围内,但总体上可以认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
当前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浙江民营企业,多数进入了多元化扩张经营的阶段。无论多元化战略还是专业化战略,在浙江民营企业集团中均可以找到许多成功的例子,这充分反映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已经步入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寻求战略布局的阶段。但浙江民营企业集团是在我国转轨经济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和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内在地决定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总体规模偏小。进入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80家浙江民营企业,2009年的营业收入平均值为78.5亿元,明显低于全国94.7亿元的平均值。而且在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省(市)当中,这一数值仅高于山东的68亿元和湖北的60亿元,远远落后于江苏的115.6亿元和上海的115亿元,排名倒数第三。
二是浙江民营企业集团的行业分布结构不甚合理。浙江民营企业集团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180家浙江大型民营企业中有113家以制造业为主业,51家以房产、建筑业为主业,16家以服务业为主业(全部属于商贸流通业)。总体上看,属于第二产业的企业占比达91.1%,属于第三产业的占比达8.9%,没有企业属于第一产业。这种高度集中的行业分布,一方面反映出民营企业集团可进入的行业面过窄或其他行业的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尚没有能力进行产业链整合。
表1 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前10名省(市、自治区)入榜企业的平均规模
三是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长远性不足。虽然一些民营企业集团已经制定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战略,但发展战略制订与执行的科学性仍显不足,短期的投机意识还比较明显。如近年国内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短期高额回报的投资领域。许多民营企业纷纷丢掉了主业,把用于投入产品生产和研发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领域,丢失了促进主业产业链升级的机会。如此投机的经营方式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短期的高额回报,但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则当今全球制造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旦错过了某个关键的研发战略期,缺少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将长期落后于竞争对手,只能作为市场的追随者,无法承担起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二则企业的战略方向随机性太大,很难形成企业的优势经营领域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完全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抵御风险的能力难以培育起来。
提升水平是关键
未来一段时期,民营企业集团将成为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军力量,政府部门需切实把握其发展规律,认清其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恰当的政策措施,引导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向民营资本开放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放宽在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等相关领域,为浙江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使浙江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
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认真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结合浙江产业结构特点,对于国内外市场产品供应已基本饱和、过度竞争的行业,引导民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发展出一批成为股权机构多元化、地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集团企业。
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浙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正处在从“二三一”模式向“三二一”模式转变的节点上,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在第二产业高度集中的行业结构分布明显与这一趋势不符,这将使其失去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上发展的先机。各地政府应该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扶持政策,引导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进军现代服务产业,使其成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提高民营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十二五”期间,浙江发展方式转型的核心环节是产业的转型和价值链的升级,民营企业集团应该以相关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作为今后的主导战略选择,通过集团的规模效应合理配置行业优势资源,进行产业链整合,提高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谋求在国际国内产品和原料市场上的定价权。
加大对民营企业税收、财政支持力度。在贯彻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时,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规范操作,取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做法。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民营企业集团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研发模式,成为产业研发中心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改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环境。民营企业集团在研发、战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民营企业集团的高端人才引进方面,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在职称评定、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尽可能的给予照顾。鼓励民营企业集团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企业自行培养出的高端人才予以奖励、补贴。探索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鼓励省内高端人才在企事业单位间的合理流动。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环境,增强民营企业集团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本文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和浙商研究中心项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