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看杭州
2011-11-02高乙梁
文/高乙梁
产业转型升级看杭州
文/高乙梁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全面构筑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的“3+1”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有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传统工业、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构想,整个“十一五”时期是杭州产业转型升级最快的时期。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进。三次产业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5.0︰50.8︰44.2调整为2010年的3.5︰47.8︰48.7,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明显,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5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2005年以来三产增幅均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和生产总值增幅,经济增长由二产带动为主,向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转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实现了阶段性转换。从驱动要素来看,杭州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资源驱动型增长阶段、1993-2003年的资本技术驱动型增长阶段,以及2004年以来的资本、技术、智力融合驱动阶段。以知识分子创业、文化人创业为主要特征的和谐创业方兴未艾,杭州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力最佳城市。
——产业层次高端化升级的趋势基本确立。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9.1%,休闲观光农业成为新的发展亮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快速崛起。重型化趋势明显,以汽车整车制造和生态化工两大产业为代表的新型重化工业成为杭州新的发展重点。高新化特征突出,依托“信息港”和“新药港”建设,信息产业和医药产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新能源产业成为未来战略增长点。生态化趋向显现,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工业发展模式创新,取得较好的成效。2010年,十大重点领域为主的杭州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93.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44.1%上升到48.7%,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增动力最强、吸纳社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
——产业空间布局的集聚化特征更加清晰。以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基地为载体的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迅速兴起,全市城郊、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圈层”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通过对开发区的整合提升,江东、临江等大型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工业的“低、小、散、乱”格局得到改善,开发区、特色工业功能区逐步成为杭州工业的主要空间载体;在“退二进三”政策引导下,杭州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以钱江新城、商贸特色街区、软件园等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形态逐步形成,城市产业空间整体布局,正由分散无序向集聚有序转变。
——形成了具有杭州自身特色的转型升级路径。概括起来是“四个坚定”: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提保障;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支撑;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杭州还坚持“环境立市”战略,切实推进循环经济“770工程”,打造“低碳、绿色杭州”,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
转型升级“六大战略”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从现有产业基础出发,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以产业高端化为战略导向,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性为主要特征,全面构筑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的“3+1”现代产业体系。
杭州产业结构要实现向后工业时代的跨越式发展,将经历三个发展战略阶段:第一阶段,转危为机阶段,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通过扩投资、促增长、保稳定等举措,确保全市经济尽快走出危机,并以此为契机,在经济产业结构、企业组织形态、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为下阶段转型升级打下基础;第二阶段,重点突破阶段,力争用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以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为重点,构筑形成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可持续源动力;第三阶段,全面转型阶段,力争用5年到10年的时间,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产业结构、产业层面、产业组织、产业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推进,杭州全面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按照结构高度化、层次高端化、组织协同化、布局集群化、生产可持续化的发展方向,杭州市“十二五”期间产业升转型级重点实施“六大战略”。
图/金川
——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建资本技术密集与充分就业相统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联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科技含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杭州特色现代工业体系。将现代服务业的研发设计、金融、物流、培训、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环节渗透到工业的各个流程中,以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拓市场,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创经济,加快建设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八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引导工业企业以文化、艺术、创意等因素提升产品文化内涵。抓住能源、环境、信息等领域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不失时机加快推进杭州物联网、涉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战略。加大对企业孵化平台、创新基础设施平台等创新平台和载体的扶持。创建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微观主体和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引导企业研发向上下游衍生产品转移,引导更多的企业围绕核心产品构造配套产品链。完善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制定有利于促进专利保护的政策措施,弥补市场缺陷。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政府运行机制和调节机制。
——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西电、西气等优质能源推广应用的政策和措施落实工作,进一步压缩煤炭、重油等燃料的使用比例。积极支持使用天然气取代燃料油、煤炭的技术改造,鼓励和支持燃气——蒸汽循环发电供热的技术改造和建设项目。加快对燃煤小锅炉、燃油炉窑的技术改造,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发展固体废物处理、水污染治理、环保监测控等领域的技术与设备为重点,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环节的节能减排减碳,减少碳源,发挥农业在减少污染、培育碳汇中的作用。以城市社区和产业园区为重点,构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发展静脉产业,建设“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主体梯队培育战略。落实“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瞪羚计划”、“雏鹰计划”,抓住大企业大集团、成长型中小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三个重点,坚持培育和引进同步发展,引进大型央企,着力构建合理的、梯队化的企业结构。鼓励引导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品牌,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级、升级著名商标、商号和名牌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商标境外注册,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分别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等维度开发利用杭州的品牌资源。支持各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空间集聚优化战略。以中央商务区(CBD)、中央商业区(核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为重点,建设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区;以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溪湿地、运河等旅游综合体加快建设杭州旅游休闲功能区;以十大创意产业园为重点,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工业区为依托,发展综合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江东、临江等省级开发区为主平台,加快工业企业集聚。推进全市57个特色功能区建设,发挥其新型特色块状经济主载体作用。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更新一批、招商一批、管理一批”要求,以武林、黄龙、湖滨等为主要集聚区块,以城市综合体、商务写字楼、中小企业孵化器和高层标准厂房为主要形态,全面提升楼宇入驻率和入驻企业质量,集聚各类企业总部和各类新型经济形态。
——对外开放合作战略。以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领先企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特大项目为主攻方向,优化引资领域,积极开展汽车、地铁等领域及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招商。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为重点,充分发挥杭州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与上海产业互补、协同发展,实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目标。抱团发展都市经济圈,提高区域竞争力。
(作者为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