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口: 三百子弟当红军

2011-11-02黄政方赵玉德杨再清周

当代贵州 2011年20期
关键词:江口挎包小毛

■ 文/图 黄政方 赵玉德 杨再清周 静

本刊记者 文叶飞

江口: 三百子弟当红军

■ 文/图 黄政方 赵玉德 杨再清周 静

本刊记者 文叶飞

有28名红军战士长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300多名江口各族子弟参加了红军,在留下革命火种的同时,他们也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闵孝广寨无名红军烈士像。

1934年10月至1936年1月,红三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先后两度分八路过境江口,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红军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地方保安团队战斗达136次之多,足迹遍及全县。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宣传工农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道路,宣传民族团结、抗日救国的主张,广泛传播革命思想,进行打土豪、分浮财、镇压恶霸的革命斗争,使江口这块土地成为红军西进和长征战略转移的根据地。其间,有28名红军战士长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300多名江口各族子弟参加了红军,在留下革命火种的同时,他们也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红军洞”的故事

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广寨村民组后山上有一个洞,奇险不已。洞口旁边叠立着一座高高的塑像,一个头戴红五星、身穿土灰布衣的青年红军威武地屹立在基座上,双目炯炯注视着前方……

这是一位无名烈士,是一位长征途中牺牲在江口的红军战士。

1935年1月13日,肖克率红六军团到达江口县境,指挥部队攻打太平、城关等地的土豪劣绅,免赋税,分田地,为民除害谋利。进入闵孝镇鱼良溪村广寨组攻打土匪时,匪首阳大洪已经在村子后面半山腰上的山洞内外修筑防御工势,依托险要地势,负隅顽抗。

14日凌晨,肖克指挥红六军团开始攻打广寨。战斗一直很激烈,从拂晓到傍晚,才将土匪打退到早先布置的洞里,凭借茂盛的森林和天险与红军打消耗战。肖克作出全歼群匪的决定。第二天,红军边打边将战线逼近到土匪的老巢,将土匪围困在洞里。15日,攻克最后一道关卡的战斗打响了,一名小战士冲锋在最前面,被躲藏在一块巨石后面的匪首阳大洪一枪击中,当场牺牲,年仅20岁。

当地老百姓为感念红军战士流血奋战,将小红军埋在广寨组,并将此洞改名为“红军洞”。还在洞旁塑起无名红军铜像,以供后人敬仰怀念。至今,每逢节庆之时,当地仍有一群老人自发轮流守护英雄像。

三代守墓人

在江口县闵孝镇双屯村铧水洞边,一座用石头堆砌的坟墓芳草翠绿,石碑上镌刻着红军烈士左鸿春永垂不朽的革命史迹。

1933年夏,红二军侦察战士左鸿春从江西省吉安县出发,沿着武陵山脉向江口方向前进。1935年初化装讨饭的穷人来到江口县闵家场张寨杨溪屯,在当地当长工。他白天在地主家干活,饭后就住在荒土湾穷人李世成家,与李世成及周围穷人交朋友,讲革命道理,并经常利用晚上外出到闵孝、罗江、石阡公鹅坳等地活动,侦察当地土豪劣绅及保安团队驻防情况。

1935年夏,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从石阡进入江口县境,左鸿春冒着生命危险与红军联络,并动员当地贫困农民子女参加红军。斗争了地主恶霸、分了土豪财产,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向印江、德江转移,左鸿春同志由于新的任务而继续在张寨一带发动群众,他的行踪引起了国民党保警队的注意,在1935年的一个夏夜不幸遇害。

当天晚上,李世成等见左鸿春未归,于是就带着儿子李志清及姜大贤等人到处寻找,于第二天凌晨在下乡平桥的一片荒草里发现了左鸿春同志的遗体,他们将烈士抬回家,安葬于轿子山下的铧水洞边,每年的清明节均要带着儿女到烈士坟前扫墓。

1974年,李世成临终时,将儿子李志清叫到床前,要儿子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守好墓,护好烈士坟。李志清年复一年带着儿子杨杰为烈士扫墓祭灵,周围群众、村干部以及附近学校的学生年年都会来这里扫墓。当地还将烈士坟后的青山进行封山育林,严禁采伐,李志清与儿子杨杰成为义务护山人。

2003年7月,李志清在弥留之际,嘱托儿子李杰当好第三代守墓人。李杰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为烈士镌了碑,并筑起了拜台,每年的清明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和八一建军节,这里便会成为青少年学生和民兵、妇女、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红军精神,永垂不朽。

红军左鸿春烈士墓。

珍贵的黄挎包

在梵净山南侧的太平乡快场村,流传着一个关于黄挎包的感人故事。

1935年腊月的一天凌晨,红军击退快场村伪保长杨秀森的护院团丁后,村里人由于没见过红军,都吓得躲进了深山老林。红军进村后,一排战士继续喊山宣传,二排战士打扫村寨,三排负责清查地主浮财,战士一律不许进群众家,露宿屋檐下。

大雪依然在下,可村寨除了站岗放哨的哨兵巡逻外,其余战士都靠在屋檐下休息。天刚黑下来不久,13岁的秦小毛从躲进后山的岩洞里钻出来,回家为父亲取药。当他正准备开门时,一位姓王的红军连长上前将自己的棉衣盖在了秦小毛满是破洞的外衣上,把他带到连部耐心询问,还送上衣服、备好饭菜。当王连长看到秦小毛的父亲秦受根患疟疾发烧一直昏迷不醒时,便让卫生员杨方拿出当时极难买到的西药,为秦大叔打针吃药,使他从昏迷中醒来。看到这些头带红五星、身挎黄布包、满面笑容的红军,老人流下了感激的热泪。

当天晚上,秦小毛一家率先回到村里。第二天,秦小毛带着红军进山喊话,乡亲们都陆续回家。王连长把群众召集起来,宣传革命道理。群众觉悟提高了,许多穷人上台诉苦,还分了地主财粮,秦受根与儿子秦小毛也天天跟着红军转,并宣传“参军就要参红军,打倒土豪平半分,推翻反动旧政权,人民当家作主人” 。村里还组织了儿童团,秦小毛当上儿童团长,十多名青年还报名参加红军。

几天后,王连长接到红二军团通知,西进印江、沿河组建革命根据地。群众难忘与红军的鱼水深情,连夜将分到的粮食做成绵菜粑、米粉,妇女做军鞋,秦小毛的母亲还用丝线绣了一个红五星的布包送给王连长。部队出发了,村里人把红军送到大河口,王连长从自己肩上取下随身携带多年的红五星黄挎包送给小毛:“小兄弟,留着做个纪念吧!看到它,就像看到了红军。”

红军转战走了,秦小毛却把王连长送的黄挎包藏到苕窖里,珍若生命。

百姓为当地政府部门、群众向烈士捐款立碑。

时光荏苒,梵净山的杜鹃花开了一年又一年,太平河的红叶树红了一秋又一秋,红军一直没有回来。秦小毛长大了,母亲也白了头,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红军,没有忘记那个黄挎包红五星的主人王连长。

1949年10月,解放军打到梵净山,住进太平河,快场村解放了,大地主杨秀森在逃跑途中被秦小毛和村里的穷人抓住送给解放军,秦小毛也被选为农会主席,解放军郭银才排长给秦小毛改名叫秦朝宪。

此后,秦朝宪的工作更积极了,背着王连长送的红五星黄挎包,没日没夜为群众办事,直到2003年他病危时,才含泪将这个黄挎包交给儿子作宝贝收藏。

……

在江口,这个中国工农红军多次转战的地方,红军将士的英雄事迹广泛流传,并激励着这方土地上23万各族人民高歌奋进。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江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人均收入突破3151元;依托“金山银山”优势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入境人数达177万人次。今年1-5月,接待中外游客4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2亿元。在2010年国际旅游博坛论证会上,江口梵净山还被授予“旅游精品区”、“最佳低碳景区”、“全国100个最美的地方”等荣誉称号。

(编辑/任玉梅)

猜你喜欢

江口挎包小毛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天上地下
大象小挎包
红包
小毛笑话
快救小毛去
江口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