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前后的北京民谣

2011-10-31

北京观察 2011年9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民谣袁世凯

赵 书

辛亥前后的北京民谣

赵 书

歌谣是人民的心声。《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歌,是代表民情民意的。北京的歌谣又叫“京师谣”,自古以来是以针砭时弊的时政歌闻名。北京人有一种侠肝赤胆正义心,只要遇到不平事,总要用民歌讽刺一番,遇到了天下大事,也总要评论一番。北京是封建王朝的大本营,在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的辛亥革命运动中,北京人民是如何心态呢?这种心态直接影响着全国政局的发展和统治者的决策,因为它反映的是人心。我们通过收录在《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中的几首歌谣,回顾当时历史文化现象吧,这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辛亥革命前人民对清政府己失去信心

经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尤其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朝野上下有识之士均有清朝“气数已尽”的感觉。在经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后,人民对清政府尤其是对慈禧的不满情绪,己达到可以公开议论的程度。最明显的是说她:“有武则天之淫,无武则天之德”。八国联军打入北京,西太后跑到西安,使北京人民受到极大伤害,怨声载道。“怨”就是对清政府腐败不满,“声”就是人民相互传唱的歌谣。如《西太后把国卖》:

“西太后,真不赖;

腿儿长,跑得快;

长安一住把国卖;

赔钱数不清;

卖地好大块。”

1900年8月15日西太后仓皇西逃,跑到西安,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割地赔款,卖国求安。这首歌谣主要流传在京城北郊昌平地区,是西太后逃跑经过的地区。通过这首歌谣可以看出,清朝未亡,在京畿地区已有人敢公开指骂清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西太后了。慈禧去世后,安排了一个小皇帝宣统继位,全朝没有一个能总揽政务的大臣。对这残局,连清朝驻京的八旗兵都感到失望,因此在近郊海淀也出现了咒清政府灭亡的歌谣《除了宣统全是贼》:

辛亥革命前北京街景

老北京风貌

“你问我,我问谁?

除了宣统全是贼!

不用掐,不用算,

宣统不过两年半。

别看皇帝岁数小,

今个儿明个儿长不了,

今年猪吃羊,

明年种地不纳粮!”

上面这首歌流传于京西。到了宣统年间,对清朝政府腐败不满的歌谣在外城汉族人中间出现。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徐凌霄先生在其著作《古城返照记》中记载了一段当时预言清政府必亡的谶言:“正阳门,连西东,左边亡明,右边亡清。”到了宣统三年,在通州就有直接表示支持革命的歌谣《宣统谣》出现了:

“宣统、宣统,无水下种;

要想栽秧,拿刀弄枪;

要想割稻,重换国号。”

通过上述民谣,我们可以看出下面的这些革命活动是有民心基础的:1909年11月21日学堂学生胡荣铭(鄂公)、熊得山等组织共和会;同盟会员化名在京创刊《帝国日报》;1910年3月31日,同盟会会员汪兆铭(精卫)等在什刹海刺杀摄政王;12月24日,东三省国会请愿代表来京呈请明年即开国会;1911年同盟会京津保支部成立;1912年1月北方革命协会通州革命党人密谋举事等。当时的清政府已是风雨飘摇,四面楚歌。

对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人民充满期待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2月12日,清帝退位,授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6月8日,袁世凯公布临时参议院决议,以五色旗为国旗。国家实现和平过渡,政权更替,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人民希望国家从此强盛。

所谓“时政谣”反映的是人民对政局的评论,有褒有贬,其中以批评、讽刺为内容的居多。古代把“时政谣”称为“诗”、“怨诗”,赞扬时政的歌谣较少见。时政歌能“观风俗,观厚薄”,是中华歌谣的优良传统。20世纪80年代初在进行《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田野调查时,民俗学家完颜佐贤先生交来了一首颂扬辛亥革命的歌谣。完颜佐贤先生是金世宗二十七世孙,其家族与清代皇室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收集的歌谣有典型意义。我们将完颜佐贤先生所收集的歌谣收入《集成》,以使人们了解当时社会实际。该歌谣流传于1914年,4月1日民国交通部创办京汉、京张、京奉、津浦、沪宁五铁路联运,使北京人民大受鼓舞,得到各界人士一致好评。因此有歌谣在街头巷尾流传,反映了当时北京人民支持辛亥革命的心声:

“南北通,铁路长,

大清亡,中国强。”

辛亥革命给北京人民的生活带来各方面的新变化,人民逐渐理解、适应并觉得欣喜:

“中华民国真不差,

时兴的剪发剃秃子儿。

留平头,刷牙根,

三炮台的烟卷抽两根。

手里拿着文明棍,

脚下蹬着皮鞋子儿。

光口鞋,没有脸儿,

花的铜钱没有眼儿。

吸烟卷,没有杆儿,

留圆头,没有髻儿。”

如此简单生动的语言,说明人民对辛亥革命的广泛赞同。

辛亥革命后政局变化无常,也使有的人心情很纠结,在民谣中也有反映:“带着辫子没法混,割了辫子怕张勋。”总统、皇帝同时在,百姓难知哪头沉。北京人有海纳百川包融心,能接受外来文化,能顺应时代变化,可是在那一特殊时期,也有不好“混”的感觉,反映当时一般人对时局的迷茫,渴望有人能指点迷津的心态。中国需要有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党来领导,因为确实存在中国向何方去的问题,这歌谣虽只记录下来两句,确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困境。

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民感到愤怒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色彩缤纷风格奇异的诗歌海洋。北京是一个有优秀革命传统的城市,积淀着大量爱憎分明的时政歌谣,在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的斗争中,民间歌谣起到了宣示民意,凝聚人心的作用。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示承授帝位,并下令第二年改元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袁此举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北京人民认为袁世凯是假皇帝,干扰了大家的太平生活:

“钟楼高,鼓楼矮,

假充万岁袁世凯。

铜子改老钱,铁棍打老袁。

要想太平日,还得二三年。”

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遭到人民反对。北京人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他们敢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进步奔走呼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生命。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是,袁世凯的丑恶独裁面目已暴露无遗,失去人民对他最后的一点信任!人民群众说他是又脏又丑的“癞蛤蟆”,是又愚又蠢的“秃驴”,骂他咒他的歌谣传遍全城,成了街头巷语。其中传得比较广的有《五色旗 没有边儿》:

“五色旗,没有边儿,

袁世凯,没几天儿;

洪宪年儿,闹着玩,

袁世凯,要玩完儿。”

还有一首有代表性的歌谣是《癞蛤蟆难过端午节》:

“要说邪,不信邪,

癞蛤蟆难过端午节;

六月六日得大顺,

大头归天顺人心。”

小孩儿们在街上一边跑,一边喊:“城隍庙,挂龙旗;龙旗倒了打秃驴!”民谣中所说的“大头”、“秃驴”就是袁世凯,警察听了也不敢管,也不愿管,而市民听了非常解气。满街的童谣声如同利剑,传入袁世凯耳中,使他深知大势已去。1916年6月6日,在一片声讨声中,袁世凯于新华宫居仁堂忧惧而死。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一历史闹剧,被无情地扔进了垃圾堆。而辛亥时期的北京民谣,成为一种反映民意的文化现象,流传下来,成为“京师谣”的语言珍品,载入史册。在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几百首时政歌中,有一首我印象很深,在这里我介绍给大家:

“宁为太平犬,

不做乱世人,

生命如野草,

来去了无痕。”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是十分深刻的,但人民遭受的几十年战乱也是严重的。我以此首歌谣结束这一篇介绍辛亥前后北京歌谣的文章,目的就是珍惜当前的和平生活。孙中山先生盼望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倍努力吧!

作者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 刘墨非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民谣袁世凯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 这个大地,我过来了
等候袁世凯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城市民谣(组诗)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