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非公企业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011-10-31

北京观察 2011年10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服务建设

吴 杰

发挥非公企业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吴 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今年六月,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加强和创新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服务管理,积极动员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可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包括非公经济企业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光荣任务,需要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首都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委和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机遇,顺势而为,健康发展,有效服务和促进了以“三个北京”建设为目标的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筹办北京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中,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努力贡献,尽显风采。更值得一提的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新形势下推动和发展首都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

非公有制企业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社会服务管理的对象,又是社会服务管理的参与者,充分发挥他们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科学把握非公企业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后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兴经济,非公有制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设者。

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认识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和作用。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性,既是经济的细胞,也是社会的单元。它们不仅是我国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生力量;明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经济人士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可以信赖的对象,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骨干。

着力构建非公企业在社会管理中的工作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客观上要求公民社会的逐步健全。提高党在社会建设中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管理中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在建设“首善之区”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不断研究、实施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总体思路上,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二是要明确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进而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

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与服务,积极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和商会组织在联系、管理与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行业自律等方式,实现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自我管理,增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企业文化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职能;加强党组织建设,不仅要强调党组织建设的全覆盖,而且要强调党的工作的全覆盖;要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积极稳妥解决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及其他社会慈善事业,努力承担社会管理创新的职责。

引导非公企业在社会管理中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需要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水平。要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把政策着力点转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上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要指导和帮助非有制企业紧紧抓住“转方式”,特别是首都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机遇,主动对接“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依法规范管理和经营行为,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健康。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者管理和服务企业员工、参与首都社会建设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挥企业内部党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使企业真正形成“组织完善、机制健全、责权明确、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格局,使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在社会管理中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键在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对党的执政能力是重大考验。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只有“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才能使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决策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和企业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管理者,应该把他们视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第一责任人。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视程度。因此,通过社会管理创新,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作用,不仅是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个实践的问题。是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实施领导力、达成执行力的重要着力点。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挥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努力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把企业的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

要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人士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提高他们参与和服务首都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其管理和服务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以及关爱员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企业内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培训工作,使之在企业发展中,自觉地提高社会管理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企业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对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

总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全新内容。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

责任编辑 崔晨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服务建设
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执行力提升探析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给予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补助
“两个健康”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大连“腾飞商苑”在厦门大学举办研修班
“两个健康”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大连“腾飞商苑”在厦门大学举办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