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与亚健康关系研究

2011-10-30尚保春乔来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频度新乡市亚健康

尚保春,乔来明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新乡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与亚健康关系研究

尚保春,乔来明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目的 为了解新乡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研究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与亚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新乡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新乡市58.60%的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显著降低亚健康发生率。

新乡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间的一种低质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在躯体、心理上却出现种种不适应感觉和症状。研究表明,高校教师是亚健康高危人群[1~6]。基于此种情况,笔者于2007年4~9月对新乡市5所高校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以研究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相关因素与亚健康的关系,为高校教师实施体育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科技学院5所高校普通专业的38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笔者根据研究目的参考相关资料,并结合新乡市高校教师生活、工作、学习等特点,自制了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相关因素及亚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1)基本情况与亚健康知识;(2)体育锻炼相关因素;(3)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量表。其中,CMI量表包括 18个部分,共有195个问题,每题选“是”记1分、“否”记0分,全部得分相加得CMI总分,美国常用CMI总分筛查临界值为30分。许丽英等人将CMI进一步修订,提出了适合我国不同性别人群的筛查标准:男性CMI总分≥35分、女性CMI总分≥40分[7]。本次研究采用该标准进行教师亚健康状况筛查。

1.2.2 问卷的效、信度检验(1)问卷发放前,请有关专家、教授对问卷前2部分内容进行了效度检验,证明问卷效度较高;(2)为确保本次调查结果的可信程度,问卷回收2周后采用小范围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二者间相关系数r=0.866,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5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率的χ2检验及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380份,收回问卷357份,回收率为93.95%,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343份,有效率为96.08%。教师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教师基本情况[n(%)]

2.1 新乡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见表2)

表2 新乡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

根据表2结果和亚健康筛查标准,343名教师中有201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58.60%;其中178名男教师中有97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男教师人数的54.49%;165名女教师中有104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女教师人数的63.03%。经χ2检验,男、女教师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体育锻炼相关因素与亚健康发生率(见表3)

研究表明,2次体育锻炼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若间隔14天锻炼1次,其效果是零,即等于没有锻炼,要想取得锻炼效果,每周最少锻炼1次[8]。因此,笔者将每周能够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高校教师视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

按照以上界定,新乡市高校教师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66人,占48.40%,低于2003年苏静等人调查得出的65.40%[9]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多参加体育锻炼。

达到每周锻炼频率为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锻炼强度为中等强度及以上[10]标准的为体育人口。本次调查仅有53名教师达到了体育人口标准,占总人数的15.45%,低于2000年我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调查得出的18.30%[10]的结果,表明新乡市高校教师中体育人口比例偏低。

经χ2检验可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间,其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9.808,P<0.05)。

2.2.1 锻炼时段与亚健康发生率(见表4)笔者对经常参加锻炼的166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在早上和下午,其中56.02%的教师选择了早上参加体育锻炼,与2000年我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0]。

表3 教师体育锻炼情况与亚健康发生率

经χ2检验可知,不同锻炼时段组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42,P>0.05)。因此,选择任何时段进行锻炼均可,关键是要选择相对固定的时段,有利于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

表4 锻炼时段与亚健康发生率

2.2.2 锻炼项目与亚健康发生率(见表5) 调查结果发现,多数教师参加了2个及以上的锻炼项目,而笔者只对教师的首选项目做统计研究。根据教师首选锻炼项目人数多少依次为:球类、跑步、武术类、快走、操舞类(即交谊舞与健身操)、游泳、跳绳、瑜伽、骑自行车等,但是由于游泳、跳绳、瑜伽、骑自行车等项目的参加人数较少,其亚健康发生率代表性不强,所以将它们统一归类到其他中。

经χ2检验可知,不同锻炼项目组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439,P>0.05)。经常参加有氧运动如跑步和操舞类等项目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相对低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总体的亚健康发生率。因此,教师应选择自己喜爱的,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锻炼项目,这样更容易长期坚持。

表5 锻炼项目与亚健康发生率

2.2.3 锻炼周数与亚健康发生率(见表6) 调查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中,有60.84%的教师其每年锻炼周数在52周以上。说明多数教师已经养成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认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经χ2检验可知,不同锻炼周数组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4.727,P>0.05)。在锻炼周数组两两比较时,只有52周以上组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659,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参加体育锻炼52周以上可有效降低亚健康发生率。

表6 锻炼周数与亚健康发生率

2.2.4 锻炼频度与亚健康发生率(见表7)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的锻炼频度调查发现,只有50.60%的教师锻炼频度在3次及以上。因此,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有待提高。

经χ2检验可知,不同锻炼频度组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4.795,P>0.05)。在锻炼频度组两两比较时发现,只有锻炼频度达每周3次及以上,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036,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当锻炼频度达到每周3次及以上时,可有效降低亚健康发生率。

表7 锻炼频度与亚健康发生率

2.2.5 锻炼强度与亚健康发生率(见表8)当运动强度接近人体50%最大摄氧量时,就可以增强人的心肺适应能力,故常把这一运动强度称为锻炼阈[8]。目前,运动专家推荐的适宜锻炼强度范围为50%~85%最大摄氧量,然而在确定锻炼强度时,由于检测心率比检测最大摄氧量更方便、易操作,于是人们常用心率间接表示锻炼强度。锻炼阈所对应的心率被称为目标心率(中等强度),即靶心率。目标心率常以人们最大心率百分比表示,50%~85%最大摄氧量所对应的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60%~90%。因此,体育锻炼的目标心率应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90%。

调查发现,有78.92%的教师锻炼强度在中等强度及以上,能有效增强心肺适应能力。

经χ2检验可知,不同锻炼强度组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4.358,P>0.05)。在锻炼强度组两两比较时发现,锻炼强度等于目标心率时,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0.308,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锻炼强度保持在目标心率(中等强度)时,亚健康发生率显著下降,而锻炼强度达到大强度时,教师亚健康发生率出现反增。因此,锻炼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

表8 锻炼强度与亚健康发生率

2.2.6 锻炼时间与亚健康发生率(见表9) 有87.35%的教师锻炼时间每次在30min以上,说明多数教师锻炼时间达到了提高心率适应水平所需要的锻炼时间。

经χ2检验可知,不同锻炼时间组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4.676,P>0.05)。在锻炼时间组两两比较时发现,只有锻炼时间每次在30~60min间,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0.505,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锻炼时间保持在每次30~60min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效果最好,而锻炼时间达到每次60min以上时,亚健康干预效果并未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因此,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每次30~60min为宜。

3 结论

(1)新乡市高校教师中,有58.6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男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54.49%,女教师为63.03%,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新乡市高校教师中,有48.40%的教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国内同比偏低,教师应多参加体育锻炼。

(3)新乡市高校教师中,有15.45%的教师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但略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高校教师中,有87.35%的教师锻炼时间每次在30min及以上,78.92%的教师锻炼强度在中等强度以上,50.60%的教师锻炼频度在每周3次及以上。由此可见,锻炼频度是制约新乡市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偏低的主要因素。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之间,其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5)锻炼周数在52周以上,锻炼时间每次在30~60min,锻炼频度在每周3次及以上,锻炼强度达到中等强度的教师,其亚健康发生率显著下降。

[1]彭业仁,陈慧娜,唐桂黔,等.对西部部分省区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2):62~65.

[2]陈浩.江浙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与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5):112~115.

[3]邰崇禧,汪康乐,朱国生,等.对江苏省大学教师健身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4):9~11.

[4]寇建民,马文海,苏静.对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51~53.

[5]范存欣,王声勇,朱丽,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74~777.

[6]高锦梅,乌兆迪,郑成爱.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8(4):57~59.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徐维克,王志刚,顾雪兰,等.体育健康教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

[9]苏静,王崇喜,寇建民.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5):27~29.

[10]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G451

B

1671-1246(2011)01-0101-03

表9 锻炼时间与亚健康发生率

猜你喜欢

频度新乡市亚健康
新乡市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新乡市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儿童亚健康防治